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55245821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抚顺市六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2017201720182018 学年度下学期六校协作体高一期末考试试题学年度下学期六校协作体高一期末考试试题语文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一条重要途径,有助于克服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容易出现的形式化倾向。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

2、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认为文明的发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

3、追求永恒之“乐” ,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性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国佛教文化强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根本追求,也为其今天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儒道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三家的融合发展,

4、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摘编自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B. 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产生了玄学,而玄学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佛教的传入。C. 佛教讲求“出世” ,旨在追求幸福快乐的人生,这是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D. 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

5、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自然段运用设问的手法提出论点,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B. 第二自然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指出儒、道两家思想的来源与他们之间的不同点。C. 第三自然段通过论述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了中华文化的作用和价值。D. 文章逐层论证三家思想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作用,并指出传承发展的必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B. 如果能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就可能避免文化传承中的形式化倾向。C.

6、 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圆融和谐的包容精神,佛教将难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D. 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与当前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契合。【答案】1. C 2. C 3. A【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项, “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决定了后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范围失当,文章第二段的表述是“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

7、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由此可知, “人文转向”和“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旨走向” ,文中应是两方面,选项变成一方面了。B 项, “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产生了玄学”强加因果, “玄学的产生”并非是因为“儒、道两家思想的碰撞” 。D 项, “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儒道佛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 ,而并非是说“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 ,而且不光这三家形成了中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华传统文化,选项说法太绝对。

8、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项, “第三自然段通过论述中华文化对佛教思想的融合,明确了中华文化的作用和价值”张冠李戴,第三段内容确实谈到了“佛教融入了中华文化” ,但更多的内容是在论证“佛教的作用和价值” ,所以选项把“佛教文化”和“中华文化”两者的概念混淆了。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

9、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 “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有误,条件混淆,说法过于绝对化。文章第一段的表述是“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努力实现复兴梦的今天,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这并非是必要条件,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

10、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

11、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阳光路十七号王虹莲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谋活路,山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能养活他们。她在家里,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来寄来的信和钱。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

12、来钱,或多或少。她似孩子一样,跑到储蓄所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他们文化都不高,写封家书还是够用的。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她也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惦记。正是新婚,她的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他的地址她早就背下来了阳光路十七号。阳光路,多好听的名字。在那个繁华的大城市,这条路一定是铺满了金灿灿的阳光。何况,他在来信中说,阳光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路,绿阴蔽日,碎石铺就,这里条件相当好,住的是有露台的那种房子,虽然是打工,可并不觉得苦。于是她的想像就更加完美,问,那阳台上有杜鹃花吗?有水仙花吗?那围墙上青藤爬满了吗?这种幻想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感。

13、所以,等待着阳光路十七号的来信成了她最大的快乐。她喜欢听他描述外面的世界,那些红白相间的房子,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孩子,那悠扬的钢琴声;他还说起过麦当劳,说,什么时候你来,我带你去吃。但那年的春节,他却没有回来。他说,公司组织去海南旅游,机会难得,还是明年再回去吧。她逢人便说,我们家男人去海南旅游了,公司组织的。好像公司是个很气派的词,好像海南是国外一样。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她跟他说,明年你回来,我们一起盖个新房子吧。他们在信上的计划是那么美好,盖个新房子,买几只小猪仔,再种点玉米,生一个小孩子。想着想着,她就会甜蜜地笑。他离开家快两年了,她想他想得快发了疯了。于是她准备动身去找他,想给他一个惊喜。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她到达了那个城市。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她一下子就晕了,如果不是警察帮助,她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她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的纸条递给警察。警察说,很远的地方,在郊区呢,离城市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她呆住,以为听错了,他明明说是在市中心啊。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她又打听这个地方,有人指给她说,往前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