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224005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教学对象】:高中生【教学目标】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4、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5、关爱他人,共享生命。【教学内容】1、艾滋病的流行概况2、艾滋病的基本知识3、艾滋病的危害及预防【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案例:艾滋病离象牙塔并不遥远!在疾控中心,上大三的小青讲述了他的故事:“在感染艾滋病之前,我自由地生活在自认为与艾滋病绝缘的校园里。大一那年,在交友论坛上认识了风。第一次可以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事,我觉得风就是最懂我的人。我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大二那年寒假的一个晚上,我们真正拥有

2、了对方。后来,我渐渐地发现,我并不是风的惟一,风开始找借口不见我。有一天,风突然对我说:“你去检测一下艾滋吧。 ”我当时就懵了。第二天一早我就赶到医院去抽血。艾滋病检测的报告单上赫然写着两个字“阳性” 。据报道,自 2005 年长沙在校大学生中的男男性接触者中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至今已发现 4 名大学生感染者,这些感染者都是通过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过渡:案例中小青是不幸的,他的不幸缘于他对艾滋病的无知、淡薄的性安全意识。二、为什么要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机能和性机能日趋成熟,性观念开放但是性教育落后,好奇心和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易在性和毒品方面误入歧途

3、,从而成为艾滋病易感人群,存在着艾滋病传播的危险隐患。调查显示:我国中学生对艾滋病 3 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约为 70%-90%;对艾滋病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 10%以下到 90%不等;有过性行为经历者约 1%-8%左右,个别地区甚至高达 10%以上。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对中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实践表明,通过学校保健网进行健康教育,是增强学生健康观念,培养健康习惯和建立健康行为的最有效手段,因此在青少年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艾滋病对世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联合国报告三、艾滋病流行概况从 1981 年美国第一次报告 1 例

4、艾滋病到 2011 年全球艾滋病累计死亡超过 2870 万人,存活感染者/病人 3400 万人,艾滋病全球流行 30 年时间,上升了上百万倍。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2012 艾滋病疫情报告 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据中国卫生部2012 艾滋病疫情报告 ,截至到 2012 年 10 月底,全国累计报告 HIV/AIDS 者 492191 例,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 383285 例,报告死亡病例近 11 万例 。 2012 年 1-10 月数据新报告 HIV/AIDS 者 68802 例,其中艾滋病人 34157 例,同比增 12.7%;死亡人数 17740 例,同比增 8.6%; 15-24 岁感

5、染者 9514 例,同比增 12.8%;男男性传播占比 21.1%,同比增 6.1%;男男性行为感染率 6.7%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胡锦涛曾提出“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 ”四、艾滋病的知识(一)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感染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引起,淋巴细胞被大量破坏,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人体处于正常状态时,体内免疫系统对机体起着良好的“防御”作用,抵抗各种病原体的袭击。但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

6、之后,人体的这种良好防御系统便会受到破坏,防御功能减退,这时病原体通过破损伤口等长驱直入。此外,身体中一些不正常的细胞,例如癌细胞,也乘机迅速生长、大量繁殖起来,发展成各类癌瘤。也就是说,艾滋病病人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机体抵抗力下降,以至诱发严重感染和一些少见的癌瘤。艾滋病病毒在体液中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过渡:知道了艾滋病病毒在体内的分布,同学们思考一下,艾滋病会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呢?(二) 、艾滋病的传播途经1、性接触传染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 HIV 传播的主要途径(中国 2012 年新增艾滋病感染者中经性传播所占比例为 84.9%) ;同性恋、异性、双性恋性接

7、触均能感染;是最危险的性接触传播途径。与性传播有关的因素有:性伴数、是否使用安全套、HIV 感染者和 AIDS 病人体内的病毒载量、有无同时感染其他性病、性交发生的时间(在女性月经期) 、女性长期服用避孕药等2、血液传播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媒介。3、母婴传播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后(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三) 、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

8、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

9、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 20-45 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过渡:作为我们人类共同

10、的敌人,艾滋病那么可怕!目前无特效药,我们该怎么办??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艾滋病传播方式明确,只要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减少其发病率的。预防艾滋病时不我待,让我们了解艾滋病预防常识并告诉其他人!(四) 、艾滋病的预防中学生主要预防措施:(1)同学间文明交往,不早恋,自尊自爱,不发生婚前性行为;(2)不吸第一支烟,拒绝毒品,珍爱生命;(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纱布、药棉或其它可能被血液污染的物品。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

11、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洞、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结论:中学生要掌握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以洁身自好实现对人生和社会的双重责任。过渡:全球每分钟有 11 人感染 HIV,请问你准备好了吗? 五、巩固练习1、你认为生活中下列哪些方式可能传染上艾滋病病毒?(1)、共用注射器吸毒。(2)、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肚里的胎儿。(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牙刷。(4)、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用过的衣服。(5)、不安全性行为(不用避孕套) 。 (6)、输来路不明的血液或血液制品。(7

12、)、被蚊虫叮咬。(8)、艾滋母亲哺乳。 2、假设你已经知道你周围的人中有一位是 HIV 感染者,你会怎样做? a.他/她主动伸手来与你握手,你会与他/她握手吗? b.你会与他一起吃饭吗?c.你会与他一起打篮球吗?d.在路上,他从对面走来,你会绕道而行吗?e.他邀请你去他家做客,你会去吗?f.他想用你的学习用具,你肯借吗?g.你会和他一起去游泳吗?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病毒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或昆虫叮咬传播的,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空气、饮水、食品、以及未消费的餐具、衣服被褥等物品而传染,与艾滋病病人握手、轻吻或共用电话、马桶、桌椅、游泳池一般也不会传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传染。面对艾滋病,我们的爱不会改变,因为我们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感染病毒的人。让我们心系红丝带,关心、帮助艾滋病人、艾滋病毒感染者。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相信同学们了解了有关艾滋病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保护自己,预防艾滋病。12 月 1 日我们将迎来第 26 个世界艾滋病日,让我们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