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疾病诊断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55223172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反应疾病诊断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变态反应疾病诊断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变态反应疾病诊断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变态反应疾病诊断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变态反应疾病诊断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反应疾病诊断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反应疾病诊断ppt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态反应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1,概述 1,变态反应疾病诊断与治疗,1、非特异性诊断与治疗,非特异性诊断与治疗,即常规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特异性诊断与治疗,特异性诊断与治疗是针对病人的特异性过敏诱导进行诊断与治疗,治疗又分为特异性过敏原避免及特异性过敏原的脱敏。,2,概述 2,一、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 特异性诊断叙述 变态反应的分类 变态反应疾病的过敏原 特异性过敏原体内检测的方法,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特异性过敏原的避免特异性过敏原的脱敏,3, 特异性诊断的叙述,明确致敏原,有效地采取变应原避免接触措施,决定免疫治疗方案。,特异性诊断应根据病史,体内试验、体外试验结果及变应原的临床相

2、关性(特别是暴露史)综合分析做出。不能单纯根据体内外试验做出诊断。,目前国内许多单位已开展了变态反应疾病特异性诊断,包括各种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但有时结果不太尽人意,主要原因是使用的方法不够规范。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必须规范化,应基于正确选择适应症,正确选择检测方法。,一、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特异性诊断,4, 变态反应的分类,5, 变态反应疾病的过敏原,6,1、吸入物,光学显微镜,存在自然环境中的已知吸入性变应原种类约100余种,主要有屋尘、螨、花粉、霉菌和动物皮毛等。,7,屋尘,光学显微镜,是指一种混合物,包含有自然界中各种成分如花粉、真菌、尘螨、细菌、植物纤维、人和动物皮屑、食物残渣、无机

3、物等,屋尘越陈旧,其抗原性越强。,种子植物是雄性细胞,借助风和动物昆虫传播,可引起花粉症,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花粉,8,螨,体积小肉眼不易看到(在显微镜下才可见),与变态反应疾病相关的主要有屋尘螨,粉尘螨,及其螨和其排泄物均有抗原性。人皮肤脱屑,粮尘是螨的理想食物,所以螨常见于卧室,床铺,被褥,沙发,衣服,地毯,纺织厂,面粉厂和粮库等,均是变态反应疾病的重要变应原。,9,真菌,属微生物的范畴,存在于自然界中(空气、植物、动物、食物等),一年四季都有,容易在温暖潮湿的季节环境中生长繁殖,播散。,10,动物皮毛,昆虫,包括人、动物皮屑及禽类羽毛等。,包括昆虫、昆虫的鳞屑、脱屑及排泄物。最常见引起

4、过敏的昆虫有蜂类、甲虫、蝗虫、蚂蚁、蟑螂、苍蝇等。,11,2、食入物,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动植物蛋白的摄入增加,食物过敏性疾病呈现上升趋势。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牛奶与奶制品、甲壳类动物及其水产品(虾、蟹、牡蛎、乌贼)、禽蛋类及其产品、花生及豆类产品(大豆 芝麻)、粮食类(小麦 玉米 荞麦 和谷类)、坚果类(核桃 无花果 腰果 杏仁 )、水果类(草莓 芒果 樱桃 桃子)、某些肉类(牛肉 鸡肉 鸭肉 猪肉 鹅肉)酒类等;此外还有防腐剂、调料、色素添加剂等。, 婴儿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有牛奶、鸡蛋,其次是大豆、花生和小麦。儿童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海鲜类和坚果类。,12, 包括化学和物理性的刺激物。

5、化学剂刺激物包括肥皂、盐、杀虫剂、防腐剂、清洗剂、香烟、建筑材料的挥发物等;物理刺激物有羊毛、合成纤维、温度剧变等。这些接触物可能是易感人群致病或使患者病情加重。直接导致的过敏疾病是接触部位的湿疹表现。,3、接触物,13,4、微生物, 细菌或真菌可直接作为超抗原,刺激抗体产生的过敏反应。,14, 特异性过敏原体内检测的方法,15,皮内试验,1、皮内试验是各种体内特异性试验中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试验方法。,2、原理:变应原通过皮内注射,使抗原与组织中肥大细胞表面的相应IgE结合,在短时间内可引起组织胺等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使受试者皮肤部位产生风团及红晕反应,借以测定患者是否对某种物质过敏的方法。

6、,3、适应症:适应于型(速发型)变 态反应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16,皮内试验,4、皮内试验浓度的选择,17,皮内试验,5、皮内试验的注意问题: 我们稀释原液的目的是保障患者的安全。 皮内试验有诱导严重过敏反应的潜在风险,我们必须做好常规应急抢救措施,对于高度过敏者,最好采用点刺试验。 试验前全为未应用抗组胺药物或皮质激素(包括点刺试验),否则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严格掌握皮内试验的用量,即0.010.02mL,注入量过大会导致假阳性反应。 6、皮内试验前所需停药时间: 较长时间,较大剂量全为应用皮质激素,最好停药一周。 短效第一代抗组胺药需停药24-48小时;第二代抗组胺药至少

7、停药3天。 半衰期长的药物如咪唑斯丁(皿治林),至少停药一周;阿斯咪唑需停药三周。必要时可先做阴、阳性对照。,18,点刺试验,19,皮内试验和点刺试验的禁忌症,皮肤病情广泛,无法接受皮肤试验。 病情的急性期如银屑病或可能出现同行反应在每一针 眼处诱发银屑病皮损。 患者较长时间,较大剂量口服或静脉输注肾上腺皮质 激素等进行治疗。 老年患者皮肤反应下降,儿童无法接受皮注的。 哮喘发作期患者 既往有过过敏反应休克或严重变态反应史的患者 某些有毒或刺激弥漫的变应原,致敏性强,极易诱发 严重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如坚果等。,20,皮内试验和点刺试验的优缺点,21,斑贴试验,适应症:适用于接触性皮炎、湿疹、职

8、业性皮肤病等,22,自制斑贴试验的试剂原液不易掌握,过高和过低都会引起相应的不良结果,因此试剂的浓度配置应参考权威文献进行慎重选择。 常规在贴敷后48h去除斑试器,20-30min后做第一次结果判读,以排除因操作挤压所造成的非特异性刺激反应;72-96h后做第二次判读,但也有个别患者超过6天方出现迟发型反应,应告知患者如出现迟发型反应随时复诊。 不应在急性发作期进行试验,因急性发作期时,皮肤处于激惹状态,易出现假阳性结果。,斑贴试验,斑贴试验的注意事项,23,生物信息波共振法检测变应原,食物不耐受检测法(sIgG),该法缺乏科学依据。(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玉良录教授述详),该法存在严重的概念

9、错误,食物耐受不良是指由于药物作用、中毒、等刺激作用、胆盐缺乏及血管活性胺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食物不耐受方法检测到的sIgG抗体与食物耐受不良无关,这可能与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亦可能为能够介导型食物变态反应有关。但该检测尚不能区别生理和病理性的食物sIgG抗体。,24,二、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25,(一)、特异性过敏原的避免, 从变态反应的发病机制上看,过敏诱导的避免是变态反应疾病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具有病因治疗的特点。只要没有过敏原的接触,就不会有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过敏病人的治疗,首要问题是是否找到过敏的诱因并加以防避,这对非发作期的病人有预防的作用,对发作期的病人又具有治疗的作用

10、。致敏过敏原的避免概括为四个字:“避”、“忌”、“替”、“移”。,26,(一)、特异性过敏原的避免,27,(二)、特异性过敏原的脱敏,28,针对对象,(二)、特异性过敏原的脱敏,针对一些难以避免的过敏原(空气中的粉尘、花粉、霉菌、尘螨等)应采取特异性脱敏治疗和防治,也是对一种病因的治疗,具有预防的意义。,29, 特异性脱敏,(二)、特异性过敏原的脱敏,是利用对病人有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制成各种不同浓度的提取液,给病人反复注射,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稀到浓,赖以培养病人对此类特异性过敏物质的耐受力,使之与脱敏治疗后再次接触此类物质时,不再产生过敏现象或使这种过敏现象得以减轻。脱敏的疗法,一般起效较慢

11、,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治疗过程,一般需要持续一年或数年。病情好转是逐渐出现的,一般疗效比较持久。,30, 适应症,(二)、特异性过敏原的脱敏, 经过特异性皮试显示对某些吸入物过敏原有阳性反应的吸入性过敏的患者 虽经皮试对有关吸入物过敏原无明显阳性反应,但从病史或激发试验的结果看仍强烈怀疑有此类吸入物的过敏者,也可酌情使用。 对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或是物理过敏的患者,即使是经过皮试试验呈现强阳性反应,一般均建议避免疗法而不用脱敏治疗。 对于怀疑昆虫过敏的患者,经昆虫过敏试验阳性者,如蛾、蜂、蚊等,可用相应的昆虫抗原进行脱敏治疗。,31,脱敏的治疗,32,脱敏的治疗,脱敏抗原浓度的选择:,33,脱敏的

12、治疗, 脱敏注射的方法:,34,脱敏的治疗, 脱敏的疗程:,第一个疗程注射10次,需要5周,下一疗程的脱敏液浓度比原来脱敏液浓度增加十倍。如第一疗程的脱敏液浓度为1:106那么第二疗程的浓度为1:105,当脱敏疗程连续递增至1:102时,常规脱敏疗法已到达最高浓度,以后可适为转到维持量脱敏。,35,脱敏的治疗, 维持量脱敏:,是指脱敏液达到一定浓度后即不再进行递增的剂量,而将脱敏液固定在一定浓度和一定体积,维持进行一段时间的维持脱敏,以巩固疗效,此法称维持量脱敏。目前临床上利用的维持量脱敏浓度为1:102,每次注射量为0.5ml;开始时依旧采用每周两次的方法,如病情持续稳定,以后则逐渐延长脱敏

13、注射的间隔,由每周两次改为每周一次、两周一次、每月一次,最终即可停止脱敏。维持脱敏时间的长短,可根据病人的具体临床表现和疗效而决定,短者半年,长者可达数年。,36,(二)、特异性过敏原的脱敏,组织胺脱敏,采用少量的组织胺稀释液对病人进行反复递增注射,以提高病人对组织胺的耐受性。 北京协和医院采用此方法治疗各种经特异性检测过敏原不明的病人,先后应用于20多年,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对美尼尔氏症、组织胺性头痛、偏头痛、顽固性荨麻疹等效果较好。 对一部分患者经特异性皮试,对某些吸入性抗原阳性反应,将特异性抗原加入到稀释的组织胺溶液中进行脱敏,其效果比单独用特异性脱敏或单独用组织胺脱敏者为佳。,37,谢谢!,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