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三)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223029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5.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三)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三)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三)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三)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三)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三)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题型突破(三)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安徽中考命题的基本思路是“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中考化学考试将在注重考查认知性学习目标的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关注课本实验,了解实验现象和结论,理解实验设计的方法,认真进行实验分析,深思实验方案的优化,在实验中注意提炼化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主要包含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有以下内容:(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4)实验室制取氧气以及氧气性质的探

2、究;(5)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6)水的组成,的探究;(7)水的净化及软硬水的鉴别;(8)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9)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探究;(10)燃烧条件的探究;(11)金属活动性的探究;(12)铁锈蚀条件的探究;(13)物质溶解性的探究;(14)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中和反应;(15)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探究,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

3、实验及创新题,1,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例

4、1 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 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实验结论 步骤证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有_;步骤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实验反思 小组成员小芳同学认为步骤不严谨,理由是_。,水,CO2Ca(OH)2=CaCO3H2O,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或水蒸发)而析出,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图Z31 实验拓展 蜡烛燃烧还可能生成炭黑和

5、一氧化碳,为验证一氧化碳的存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Z31所示的实验。将a端置于蜡烛的焰心,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证明蜡烛燃烧不充分有一氧化碳生成;其中棉花的作用是_。,b端糊状物由黑色变为红色,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题型解读,题型探究,解析 实验结论 探究蜡烛燃烧产物的成分时,步骤的现象为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证明蜡烛燃烧的生成物中有水,步骤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实验反思 因为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步骤中,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了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或水蒸发)而析出,因此步骤不严谨。实验拓展 要证明

6、燃烧产物中还可能有一氧化碳存在,采用如图所示装置,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若b端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有一氧化碳存在,由于蜡烛燃烧产物中可能含有炭黑,炭黑中碳也具有还原性,会干扰一氧化碳还原性的实验,因此在玻璃管中加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例2 2017南京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Z32所示)。,图Z32 (1)写出汞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HgO22HgO,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

7、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2)本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只和氧气反应。 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量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 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根据资料卡片,请再补充本实验使用汞的两个优点,并说明依据。 _ _。 _ _。,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因此易与汞分离(合理答案均可),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氧气21%、氮气78%

8、、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3)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结论。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_ 。,题型解读,题型探究,解析 (1)汞与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氧化汞,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2HgO 。(2)从卡片信息可知,本实验使用汞除题给三个优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氧化汞的密度小于汞,且不溶于汞,因此易与汞分离。(3)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也大体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现代精确的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其总体积的21%

9、、氮气约占78%、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约占1%。,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例3 2017海南探究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因素。 (1)王老师使用压强传感器等设备,检测不同温度下过氧化氢分解时气体压强的变化。经过实验、数据处理等,获得如图Z33所示的压强时间的曲线变化。由此可知,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_(填“越快”“越慢”或“不变”)。,图Z33,越快,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_。,在两支试管中分别

10、加入10 mL 5%和10%的过氧化氢溶液,同时分别加入少量等质量的二氧化锰,观察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快慢,题型解读,题型探究,解析 此题属于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温度、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等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控制变量。(1)压强越大,说明产生的氧气越多,由压强时间的变化曲线可知,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快。(2)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需要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催化剂的量等相同。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 mL 5%和10%的过氧化氢溶液,同时分别加入少量等质量的二氧化锰,观察两支试管中产生气体的快慢。,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

11、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例4 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断,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的空格)。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 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 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题型解读,题型探究,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反思评价 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中进行。,Na2CO32HCl=2NaClH2OCO

12、2,密闭容器,题型解读,题型探究,优化装置 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图Z34所示的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填字母),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图Z34 得出结论 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再次进行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同学们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A实验装置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或C实验装置中,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太快,橡胶塞易弹出),B,参加化学反应,题型突

13、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解释应用 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种元素组成。,四,题型突破(三) 教材基础实验及创新题,题型解读,题型探究,解析 实验探究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碳酸钠与盐酸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因有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故反应后称得的总质量比反应前称得的总质量减小,观察到天平不平衡; 反思评价 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优化装置 最佳装置是B,A实验装置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充满气球,使整个装置所受空气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后天平不能平衡。C实验装置中碳酸钠粉末与盐酸反应太快,橡胶塞易弹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