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55222623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洛阳市洛阳市 2017-2018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高一语文试卷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一、基础知识与语文运用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绯红(fi) 浸渍(z) 箕踞以骂(j) 殒身不恤(yn)B. 拜谒(y) 戌守(sh) 和霭可亲(i) 目眩良久(xun)C. 酝酿(yn) 忤视(w) 绿

2、草如茵(yn) 忸怩不安(ni)D. 谄媚(xin) 颓圮(p) 以药淬之(cu) 长歌当哭(dng)【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B 项,和霭可亲和蔼可亲;C 项,忸怩不安(ni)怩 n;D 项,谄媚(xin)谄 chn。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虽然已是秋天,可在广东北部的连平部与龙川县之间的大山里,依然是夏日里的温度和湿度,风华正茂的景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B. 劫匪闻风仓皇出逃,并在逃跑过程中先后抢劫了一辆宝马和一辆马自达,警察紧追不舍,劫匪图穷匕见,跳入齐颈深的迈阿密河。C. 碧波荡漾,画舫静静地滑过湖面,杨柳青青,三两黄鹂歌唱于枝头。初到

3、江南的诗人看到如此美景,不假思索,脱口吟成一首七绝。D. 到了街上,妈妈给儿子选了一双二百多块钱的鞋,儿子勉强说行,其实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是想去专卖店买一双上档次的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用错对象;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本意露出来了。望文生义;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使用正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不合语境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A. 这所大学创新培养模式,更新发展观念,以“五双”工程引领学生就业,使大批学生找到高薪工作,顺利步入社会,高质量就业。B. 受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委托,北京花乡拍卖有限公司定于 2017 年 11 月 1 日举办“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取消车辆专场拍卖会” 。C. 从三国到西晋这段时间,书籍形态比较丰富得多,形成简牍、缣帛和纸书三者并存的局面。而纸真正取代简帛大约在南北朝时期。D. 句子是文章重要的语言单位,如果我们能对文中关键的语句进行细心的品味,了解它们的作用,就可以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A 项,语序不当, “创新培养模式,更新发展观念”改为“更新发

5、展观念,创新培养模式” 。C 项,成分赘余或句式杂糅,删去“比较”或“得多” 。D 项,语序不当, “我们”移至“如果”之前。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

6、是拆字组词。4. 下面是某班长在一次班会上的结束语,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学风、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一个个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也表示会遵守纪律,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班风从此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既是目前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的分内之责。【答案】 (1) “抛砖引玉”应改为“精彩的发言” ; (2) “给予高度评价”应改为“感

7、到十分高兴” ; (3) “殷切期望”应改为“希望” ; (4)删去“目前”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得体。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自谦之词。 “给予高度评价”是领导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评价。不符合人物身份。殷切期望:深厚而迫切地期望。不符合人物身份。当务之急: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目前与当务之急意思重复。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_,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雾霾的变化。污染物排放增多必然是雾霾天气频发的主因,但气候变化对雾霾的发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

8、一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以往公众对雾霾成因的认识,公众难免会提出疑问: _?专家指出,鉴于气象因素的偶发性,和雾霾现象持续加重的状况,我们有理由确定_。【答案】 (1). 除了污染排放以外 (2). 它们哪个对雾霾天气的影响更大 (3).污染物排放是雾霾发生的根本原因。【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完整、连贯。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根据“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雾霾的变化。污染物排放增多必然是雾霾天气频发的主因,但气候变化对雾霾的发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推断出应为“除了污染排放以外” 。根据前后语境可以推断。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二

9、、诗歌阅读(一)课内阅读(本题共 2 小题,6 分)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完成小题。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

10、彩。6. 下列对这首诗构思及其效果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节即扣住标题中的“别”字,总写离别母校时的难分难舍和依恋之情。诗人不愿惊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动深爱的康桥,只想悄悄地与之告别。B. 第节实写康河岸边的金柳和河里的水草,第节写榆阴下的美丽清泉,借此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往情深和永久的留恋。C. 第节写诗人寻梦放歌,感情达到高潮,第节则写梦境回到现实,抒发满怀的离愁。“但”字紧紧关联两节,显示思路急转。D. 第节再写与康桥依依惜别,表达了对未来重回母校的期待,呼应开头,一唱三叹,反复回旋,强化了诗人告别时伤感的情绪。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

11、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歌开头三个“轻轻的”以轻微跳动的节奏烘托出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温柔、细腻、舒缓的抒情基调。B. 诗人以金柳比喻新娘,写青荇招摇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康河风景的美好可爱,表现了诗人的欢喜和眷恋之情。C. “揉碎”写出天上虹般清澈的潭水,被浮藻分散,五彩斑斓的景象, “彩虹似的梦”情景交融,写出潭水的静美和诗人的留恋。D. 诗人把“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 ,化虚为实,化无声为有声,与过去酣畅痛快的放歌形成反差,表达了离别时不能放歌的惆怅。【答案】6. D 7. D【解析】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结构的分析和理解。D 项, “表达了对未来重回母校的

12、期待”无中生有,表达的是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点睛: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诗歌的结构还是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服务的,重要分为三种类型:(1)先景后情,,以景结情;(2)重章叠句、铺垫、照应、过渡;(3)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能力。D 项,表达诗人不忍打扰母校的心情,不是反衬勃勃酣畅痛快的放歌;蕴含着一丝淡淡的忧愁,但不是不能放歌的惆怅。(二)课外阅读(本题共 2 小题,8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沙丘城下寄杜甫 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6 -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句是诗人自问,自问中隐含着诗人对世事的关心,希望有所建树。开头即用问句,能够引起读者关注,造成悬念。B. 诗歌第二句的“高卧”表明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诗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