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55222528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2017-20182017-2018 学年上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学年上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第第 I I 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语有多少种读法“论语热”是近年来学术界与文化界一种值得分析的现象。 于丹论语心得 、丧家狗:我读论语 等书的面市,再次引起人们对论语这部儒学原典的关注。同时,作者的理解与诠释方式也成为聚讼纷纭的焦点。如何评价于丹等人对论语的读解,坊间已多有议论,兹不具议。但由此联想到的一个问题是:论语有多少种读法?换言之,经典诠释的空间有多大?路径有多少?按照哲学诠释学的观点,经典作为一种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

2、久价值的作品或“本文” ,属于“历史流传物”的范畴。经典产生于特定的“视域” ,体现了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同样,后世的读者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也离不开一定的“视域” ,即读者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由于时间距离的存在,这两种“视域”之间是有区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处于相互隔绝、彼此孤立的状态;相反,二者总是通过习俗、传统等相互联系,统一于历史这个贯通古今的“大视域”中。而所谓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读者从自身所处的“视域”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经典诠释的空间,也就是历史这个

3、“大视域” 。历史在不断发展变化,对经典的理解与诠释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经典总是面向历史开放的,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方式;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本文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所有这些,并不只是暂时的,而是永远如此。 “后人比前人更能理解前人,读者比作者更能理解作者, ”哲学诠释学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如是说。作为在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所谓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所产生的儒家经典, 论语在成书后的千百年间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就此而论, 论语的价值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

4、的。经学传统虽然在后来发生过某种程度的断裂,但论语的价值光芒并未因此而黯淡。经典的开放性、经典诠释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经典诠释就是一种天马行空、率性而为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的行为。相反,人们常常是在两种相对固定的路径中来理解和诠释经典的:一种是考古学的路径,即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 ;一种是历史哲学的路径,即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从对论语等儒家经典的诠释来看,这两种路径可以分别从汉学和宋学中找到根据。前者注重“实事求是” ,强调“六经皆史” ;后

5、者注重“义理” ,强调“借经以通乎理耳,理得,则无俟乎经。 ” 这也构成了中国经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分歧。两种诠释路径的特点,借用王国维先生的话说,前者“可信”但不一定“可爱” ,后者“可爱”却不一定“可信” 。依笔者所见,二者之间并不是彼此相斥的关系,也不是或此或彼、不可得兼。可取的态度应当是, “可爱”以“可信”为前提, “可信”以“可爱”为诉求。因为离开了“可信” , “可爱”就会演变为“借古人杯酒,浇自家心中块垒” ;离开了“可爱” , “可信”也就解答不了“读圣贤书,所学何事”的价值追问。如何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今天理解与诠释论语等经典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1. 结合文

6、意,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经过历史检验而具有恒久价值,属于“历史传物”的范畴的作品,是经典。B. “借古人杯酒,浇自家心中块垒”是因为侧重了考古学的路径。C. 后世读者从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与社会环境出发,在历史这个“大视域”中和经典作家所处的“视域”实现“视域融合”的过程,就是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D. 经典产生的特定的“视域”是指经典作家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认知与评判。2. 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 理解和诠释经典的两条路径,泾渭分明,不能互相融合,也不能彼此兼得。B. 在理解和诠释论语等经典时应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使“可爱”以“可信”为前提,

7、 “可信”以“可爱”为诉求。C. 读经典应强调“以经为史” ,注重“实事求是” ,决不能从读者自身的价值观出发。D. 随着“历史视域”的不断拓展,经典的意义超越了它的作者 ,因而经典诠释的空间也会不断扩大,路径也会越来越多。3.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论语的价值内涵极为丰富,其读法也是多种多样,无论怎样读,它的价值光芒都不会暗淡。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B. 论语在成书的千百年间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学者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从而形成了思想史上独特的经学传统。C. 从考古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

8、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 。D. 从历史哲学的路径来理解和诠释经典,就是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寻找二者在哲学层面的共鸣与升华。【答案】1. B 2. B 3. A【解析】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借古人杯酒,浇自家心中块垒”是一种率性而为的、不负责的诠释和解读。2. 试

9、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找到文本相对应的内容,加以比较,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 A、两条路径可以相互融合,也可以是彼此得兼;C、作者的观点是既要尊重经典本身,又要注重“借经以通理” ,支持“返本开新”的宗旨。D、 “路径也会越来越多”不符合作者的观点。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找到文本相对应的内容,加以比较,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

10、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A 项,读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读,它的价值光芒都不会暗淡”不合文意。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

11、,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

12、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

13、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注:檥(y 倚):整船靠岸。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4.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项王军壁垓下 壁:壁垒B. 田父绐曰:“左。 ” 绐:欺骗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D.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悬赏5.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B. 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比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中的“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而赤壁之战:“江表英雄,咸归附之。 ”中的“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