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课件_5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209620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课件_5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课件_5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课件_5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课件_5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课件_5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课件_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课件_5(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武清中医院 雒云祥,一、概述,(-)定义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最中层束状带分泌的一种代谢调节激素。 (二)概述 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具有调节糖、脂肪、蛋白质和水、电解质的生物合成和代谢的作用,还具有抑制免疫应答、抗炎、抗病毒、抗休克的作用。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称其为“糖皮质激素”是因为糖类代谢的活性最早被人们所认识。糖皮质激素分泌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糖皮质激素的分类,按作用持续时间 1、短效药物: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作用时间为8-12小时。 2、中效药物:泼尼松、泼尼松龙、甲基泼尼松龙、作用时间为12-36小时。 3、

2、长效药物:地塞米松、倍他米松,作用时间为36-45小时。,常用糖皮质激素的比较,1、短效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活性强,可产生高血压、低血钾和水钠潴留的副作用,因此不适用于长期大量治疗,可用肾上腺功能减退和生理替代治疗。 2、中效激素用于抗炎治疗,HPA轴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可用于长期治疗。如甲强龙糖/盐作用比较好,长期服用疗效稳定,适用于肝功能不全患者。注射剂可用于静脉,做冲击治疗。 3、长效糖皮质激素由于抗炎治疗指数高,用药剂量小,生物半衰期长,作用时间长,对HPA轴、肾上腺功能及生长抑制作用明显强,亦不适用于长期治疗,可用于短期治疗,或者其他激素无效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生理生化作用,糖代谢:

3、促进糖原异生;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抑制肌肉和脂肪组织对糖的摄取和利用 脂肪代谢 :促进其脂肪分解,抑制脂肪合成。 蛋白质代谢:促进组织(除肝脏)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升高血中氨基酸水平,导致负氮平衡。,糖皮质激素的生理生化作用,水和电解质代谢:较弱的盐皮质激素样潴钠排钾的作用低血钾;弱的促进尿钙排泄的作用低血钙。 允许作用:机体内的一些激素或生物活性物质发挥其作用需有适当的糖皮质激素存在,此即糖皮质激素的“允许作用”,主要为肾上腺素类和胰高糖素。 当糖皮质激素超过生理剂量即为药理剂量时,除上述作用增强外,还表现为:“四抗”,即药理作用。,药理作用,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主要可归纳为“四

4、抗”,即抗炎、免疫抑制、抗毒素和抗休克等作用。 此外,糖皮质激素对血液与造血系统(如升高白细胞,促进骨髓造血等) 、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也有广泛的影响。,(一) 抗炎作用,通过多种机制对抗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炎症 减轻或防止急性炎症期的炎性渗出、水肿和炎症细胞侵润; 减轻和防止炎症后期的纤维化、粘连及瘢痕形成。其抗炎作用是非特异性的、短暂的、抑制性的,一般用于抗炎药无效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二)免疫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对免疫过程的许多环节都有抑制作用,包括防止或抑制细胞中介的免疫反应,延迟性的过敏反应。 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嗜酸性细胞的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 并抑制

5、白介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降低T淋巴细胞向淋巴母细胞转化,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 小剂量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可抑制B细胞转化成浆细胞的过程,减少抗体生成,抑制体液免疫。 可用于治疗许多与免疫反应异常有关的疾病。,(三)抗毒素作用,糖皮质激素可通过稳定细胞膜及溶酶体膜,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降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对致热原的敏感性,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细菌内毒素的毒害。但糖皮质激素不能直接中和内毒素,也不能保护机体免受细菌外毒素的损害。,(四)抗休克作用,抗休克是抗炎、免疫抑制和抗内毒素作用综合的结果。通过扩张痉挛收缩的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

6、性物质的敏感性,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休克状态;稳定溶酶体膜,可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因此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于各种严重休克,特别是感染性休克。,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1.内分泌系统疾病: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替代治疗;肾上腺危象、垂体危象、甲状腺危象等紧急情况的抢救;重症亚急性甲状腺炎、Graves眼病、激素类生物制品【如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药物过敏的治疗等。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判断肾上腺皮质分泌状况,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 2.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此类疾病种类繁多,达200余种,多

7、与自身免疫有关,尤其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皆有自身免疫参与,常见的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病/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和系统性血管炎等。糖皮质激素是最基本的治疗药物之一。,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3.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放射性肺炎、结节病、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 4.血液系统疾病: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常需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为两种情况:一是治疗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二是利用糖皮质激素溶解淋巴细胞的作用,将其作为联合化疗方案的组分之一,用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

8、发性骨髓瘤等的治疗。 5.肾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多种肾小球肾炎和部分间质性肾炎等。,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6.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严重细菌性疾病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症肺炎,若伴有休克、脑病或其他与感染有关的器质性损伤等,在有效抗感染的同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中毒症状和器质性损伤;严重病毒性疾病如急性重型肝炎等,也可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7.重症患者(休克):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但须结合病因治疗和抗休克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脑水肿等。 8.异体器官移植:用于异体组织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及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

9、及治疗。 9.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种类众多,涉及多个专科,许多疾病如严重的荨麻疹等,需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10.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如急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急性脊髓损伤,急性脑损伤等。 11.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如肌腱末端病、腱鞘炎等。 12.预防治疗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及手术后反应性炎症的发生,如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等。,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原则,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

10、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原则,(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原则,(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糖皮质

11、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 1.品种选择:各种糖皮质激素的药效学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应根据不同疾病和各种糖皮质激素的特点正确选用糖皮质激素品种。 2.给药剂量:生理剂量和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不同的作用,应按不同治疗目的选择剂量。 3.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全身用药,以及吸入、局部注射、点滴和涂抹等局部用药。 4.疗程:不同的疾病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

12、、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进性肾炎等。冲击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可迅速停药,若无效大部分情况下不可在短时间内重复冲击治疗。,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原则,(2)短程治疗:疗程小于1个月,包括应激性治疗。适用于感染或变态反应类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短程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停药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 (3)中程治疗:疗程3个月以内。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如风湿热等。生效后减至维持剂量,停药时需要逐渐递减。 (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

13、疗及反复发作、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结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治疗可采用每日或隔日给药,停药前亦应逐步过渡到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 (5)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并于各种应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原则,(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在许多情况下,糖皮质激素治疗仅是疾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应结合病人实际情况,联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如严重感染病人,在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各种支持治疗的前提下,为缓解症状,确实需要的可使用糖皮质激素。 (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品种、剂

14、量、疗程、剂型及用法等明显相关,在使用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如感染、代谢紊乱(水电解质、血糖、血脂)、体重增加、出血倾向、血压异常、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小儿应监测生长和发育情况。,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原则,(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糖皮质激素减量应在严密观察病情与糖皮质激素反应的前提下个体化处理,要注意可能出现的以下现象:1.停药反应:长期中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样症状,轻者表现为精神萎靡、乏力、食欲减退、关节和肌肉疼痛,重者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低血压等,危重者甚至发生肾上腺皮质危象,需及时抢救。2.反跳现象: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

15、减量过快或突然停用可使原发病复发或加重,应恢复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常需加大剂量,稳定后再慢慢减量。,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原则,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儿童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更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妥当选用治疗方法。应根据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更佳)、疾病严重程度和患儿对治疗的反应确定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更应注意密切观察不良反应,以避免或降低糖皮质激素对患儿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原则,(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宜怀孕。孕妇慎用糖皮质激素。特殊情况下临床医师可根据情况决定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例如慢性肾上

16、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妊娠期应坚持糖皮质激素的替代治疗,严重的妊娠疱疹、妊娠性类天疱疮也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 (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哺乳期妇女应用生理剂量或维持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婴儿一般无明显不良影响。但若哺乳期妇女接受中等剂量、中程治疗方案的糖皮质激素时不应哺乳,以避免经乳汁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成正比,主要有: 1.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紫纹淤斑、类固醇性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加重)、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甚或骨坏死(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17、)、女性多毛月经紊乱或闭经不孕、男性阳萎、出血倾向等。 2.诱发或加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各种感染。 3.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4.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5.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 6.肌无力、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7.激素性青光眼、激素性白内障。,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8.精神症状如焦虑、兴奋、欣快或抑郁、失眠、性格改变,严重时可诱发精神失常、癫痫发作。 9.儿童长期应用影响生长发育。 10.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出现局部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在面部长期外用时,可出现口周皮炎、酒渣鼻样皮损等。 1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定植、感染。长期使用较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者也可能出现全身不良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