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5199830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8.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基础知识培训,喻明主任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人体组织,作为一个多细胞有机体,人体的功能。,人体具有11个系统,并且人体能够将这11个系统的功能整合在一起。 骨骼系统 肌肉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 生殖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感官系统 免疫系统,胰腺,胰腺 此细长的器官位于后腹壁。胰头包含有胰管部分,胰管可将胰腺分泌的消化酶与胰液排至十二指肠。 外分泌功能 胰腺可产生消化酶,胰腺产生的消化酶与十二指肠分泌的消化酶共同作用将 多糖消化为单糖 蛋白质消化为氨基酸 脂质消化为脂肪酸与甘油因此这些营养物质才能够通过小肠壁被吸收进入血液。 胰腺还会分泌大量的碳酸氢盐与水 (

2、胰液) 来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食糜的非常酸性的 pH 值。,内分泌功能,细胞与功能 胰腺中,激素由胰岛细胞分泌。 主要是三种细胞类型: Alpha细胞,可产生胰高血糖素 Beta细胞,可产生胰岛素 Delta细胞,可产生生长抑素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通过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共同作用来调节血液葡萄糖水平,因此被称为逆调节激素。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的储存。 胰高血糖素可降解所储存的葡萄糖,从而使葡萄糖被释放进入血液。 生长抑素则可抑制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当血液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碳水化合物与碳水化合物代谢,每克的碳水化合物可提供 4 千卡路里的能量。通常碳水化合物

3、是以单糖,双糖与多糖的形式提供能量。 从血流中吸收单糖(葡萄糖),并通过门静脉将单糖输送至肝脏。葡萄糖可被以糖原的形式储存起来以备将来使用,葡萄糖转变为糖原是通过一个被称为糖原生成的过程转变而来。 肝脏可储存大量的糖原,可储存糖原达其重量的5%-8%。其次是肌肉,可储存糖原达其重量的 1%-3% 。,碳水化合物见于大多数食物中,像水果,面包,牛奶与蔬菜。,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碳水化合物氧化供能能量以糖原和脂肪的形式储存通过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维持血糖稳定,糖原合成,肝脏、肌肉,糖原,糖原分解,葡萄糖,葡萄糖,H2O+CO2+ATP,碳水化合物,脂肪组织,脂肪合成,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糖异生,脂质与脂

4、质代谢,每克脂质可提供9千卡路里的热量,相对于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脂质是一个集中能量来源。 血液中吸收的被转运的膳食脂肪是以微观粒子形式存在,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与蛋白质。甘油三酯被分解为甘油与脂肪酸后进入至脂肪细胞,在脂肪细胞中被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储存。,脂质通常来自于黄油、油脂与酱。肉类、种籽与一些蔬菜也含有大量的 脂质。,脂肪的代谢,酮症酸中毒,蛋白质与蛋白质代谢,像碳水化合物一样,每克蛋白质可产生4千卡路里的能量。 胃肠道中,蛋白质被消化后可产生氨基酸。 过多摄入的膳食蛋白质可被肝脏转变为葡萄糖,然后再转变成糖原或脂质用于储存。,蛋白质存在于肉类、乳制品、豆类 (例如:花生)、种籽

5、、坚果、谷物 与蔬菜中。,蛋白质的代谢,葡萄糖代谢,机体中的大多数细胞 (除外脑细胞) 能够代谢脂质获取能量。 新陈代谢意味着机体中的发生的用于分解(分解代谢)或合成(合成反应)的反应或变化。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产生能量并消耗能量。 一天中的能量消耗是一个用于基础代谢与活动的能量消耗的总和。大多是按照大卡或卡路里来测定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多少。,最好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胰岛素作用下血糖的正常调节,胃,胰腺,胰岛素,胰岛素,葡萄糖,肝脏,葡萄糖进入血液,血浆葡萄糖 3.9-6.7mmol/L,脑,葡萄糖离开血液,胰岛素,肌肉,脂肪,+,+,胰岛素双相分泌曲线,三餐时胰岛素适时分泌使血糖不致剧烈波

6、动,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显著高血糖的症状有多尿、烦渴、多食及体重减轻,中国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糖尿病患者 (百万),0,20,40,60,80,100,Egypt,Philippines,Japan,Bangladesh,Brazil,Pakistan,Indonesia,USA,China,India,Wild SH et al. Diabetes Care 2004; 27: 256970.,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概况,在

7、旧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不高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改善 19791980年第一次普查,成人发病率:1; 19941995年第二次普查,成人发病率:2.5;目前的发病率是3.6。 另外还有糖耐量减退者约2.5克拉玛依的发病率达4.5北京发病率约为4香港和新加坡成年华人的发病率8毛里求斯华人高达15,中国糖尿病现状,发病人数愈来愈多,目前估计四千万,60-70%患者未诊断,并且多为2型糖尿病患者。经济发达、热卡摄入、运动量、生活压力、睡眠等发病率较高,上海地区发病8,约120万人。西藏、贵州发病率国内最低。新诊断病人已有慢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16.6,微量白蛋白尿21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4千

8、人调查)下肢神经病变38,白内障44,微量白蛋白尿33严重并发症0.27(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肾衰、失明、截肢),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潘长玉等,中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420-424,2004,HbA1c分布情况血糖达标患者人数不足,糖尿病分型,1型糖尿病 A.免疫性 B.特发性2型糖尿病其他特异型A. 细胞功能基因缺陷 B. 胰岛素作用的基因异常 C. 胰腺外分泌疾病 D. 内分泌疾病 E. 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 F. 感染 G. 非常见的免疫介导的糖尿病 H. 并有糖尿病的其他遗传综合征妊娠糖尿病,糖尿病不同的病变类型,其病人特征、

9、并发症与治疗选择有很大的不同。,1型糖尿病,又称为“幼发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通常在幼年或成年早期确诊,但却终生需要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存。 在所有的糖尿病人群中占 5-10%,易于发生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代谢并发症 (DKA)。 具有发生其他远期并发症的高风险,像失明,肾衰与神经损伤。 有90%以上的胰岛素生成beta细胞被破坏。,其特征是由于胰腺beta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产生缺乏或接近缺乏的状态。,1型糖尿病的原因,环境因素 易感人群中,病毒感染可能是1型糖尿病的初发促进因素。 1型糖尿病中,已检测到病毒感染的存在,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风疹与流行性腮腺炎(胰

10、岛细胞抗体或ICA)。,关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遗传因素起到了一定作用。,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细胞,进行中的 免疫异常,胰腺,细胞流失,三种因素互相关联:遗传环境自身免疫,发病与临床表现,绝对胰岛素缺乏可导致高血糖症。 高血糖症最常见的症状是多尿(尿液容量过多)与烦渴(过度口渴)。 化学信号作用于饥饿中心会导致贪食(食用过多)。 尽管摄入过多,病人体重依然会继续丧失。 由于储存的蛋白质与脂质已经被消耗,体重丧失与疲倦的症状会继续持续。过多脂质代谢分解产物(酮体)的积聚,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威胁生命的急性并发症。,发病高峰年龄是十岁至二十岁之间。,2型糖尿

11、病,主要异常是“相对”胰岛素缺乏与 “胰岛素抵抗”。 世界上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2型糖尿病的治疗选择远远不止胰岛素替代一种方式。 病人可能已有高血糖症多年,但未被确认。 疾病确诊时已经伴有进展期并发症。 糖尿病人群中,经常会有许多伴随疾病出现。 许多国家中,糖尿病是目前失明与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占糖尿病病人中的绝大多数(90%以上)。,病理生理学,2型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症通常是由于升高的血液葡萄糖导致的胰岛素异常,钝性分泌的结果(相对胰岛素缺乏)。 2型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浓度可能是正常的或甚至是升高的,对于克服胰岛素抵抗来说,胰岛素的量将始终都是不够的。 由于疾病进展,胰岛素的浓度低于正

12、常值,但却极少低至导致酮症酸中毒的地步。,对胰岛素生化作用的抵抗也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的原因,具有家族病史。 肥胖是最常见的环境致病因素。 肥胖直接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通常超过45岁。 2型糖尿病通常表现为多尿,烦渴,视力模糊,脱水与体重丧失。 2型糖尿病时皮肤与泌尿生殖器感染的发病率增加。 高血糖症不伴有酮症酸中毒或升高的血清酮体。 2型糖尿病病人具有与1型糖尿病病人同样的慢性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包括眼部,心脏,血管,肾脏与神经系统的异常。,肥胖是最常见的环境致病因素。,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Adapted from International Diab

13、etes Center (IDC) Minneapolis, Minnesota,肥胖 糖尿病诊断 未控制的高血糖,0,50,100,150,200,250,-10,-5,0,5,10,15,20,25,30,糖尿病病史(年),血糖 (mg/dL),相对功能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水平,50,100,150,200,250,300,350,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中国肥胖工作组建议的超重和肥胖诊断分割点,糖尿病合并症 肥胖,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chap1;3,妊娠期糖尿病 (GDM),GDM 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IGT或糖尿病称为GDM。 GDM主要危害:新生儿畸形、巨大胎儿、新生儿低

14、血糖。 GDM血糖波动相对较轻,多数可通过饮食疗法控制病情,部分患者需用胰岛素。糖尿病合并妊娠 指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此类患者血糖波动较大,难以控制。所有妊娠妇女应在2428周监测血糖:首选75克OGTT,糖尿病诊断标准(2007),糖尿病症状(消渴、多尿、无原因的体重减轻 ), 随机血糖 200 mg/dL(11.1 mmol/L)。 空腹血糖(FPG) 126 mg/dL(7 mmol/L)。 75g葡萄糖试验(OGTT) 2h 后血糖 200 mg/dL(11.1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 (OGTT),一种检测机体代谢葡萄糖效能的激发实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测

15、定可区分出代谢正常个体,葡萄糖耐量异常个体与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的诊断来说,相对于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测定,口服 葡萄糖耐量实验更为敏感。,糖尿病的相关检查,血糖测定(静脉血糖、指端血糖、动态血糖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尿糖 胰岛B细胞功能检测 体重指数 血脂(LDL、HDL、TC、TG等) 肝、肾功能 糖尿病并发症的检查,糖尿病并发症,急性与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型糖尿病的最严重的急性并发症 1型糖尿病中是绝对胰岛素缺乏。 肝脏中,脂肪酸转变为酮体。 有机酸过多,代谢性酸中毒。 病人可出现脱水与低血压,恶心与呕吐,快速呼吸与精神异常 (从嗜睡至昏迷)。病人呼吸呈烂水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典型表现是血液葡萄糖升高,代谢性酸中毒 (低pH值与低血清碳酸氢盐),以及血清与尿液中酮体浓度增高。,慢性并发症,基于受损的血管大小分类:“微血管”并发症通常是指眼部,肾脏与外周神经处的血管病变。,分为微血管与大血管病变,微血管并发症,由小血管的解剖与功能异常导致;这些异常通常是指糖尿病病人眼部,肾脏与外周神经的血管组织的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