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十一)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184812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十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十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十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十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十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十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防护与急救处理(十一)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防护与 急救处理,主讲人:任佳 联系方式:2-110 13512711918 公共邮箱:AQFHYJJCL 邮箱密码:AQFHYJJCL120,第十二章 情绪危机急救,本章提要 本章阐述了情绪危机发生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救助的原则和方法,详细介绍了对出现情绪危机者和自杀者的紧急救助。,第十二章 情绪危机急救,本书在前面几章介绍了在生活中遇到威胁健康乃至生命的事件时,比如交通事故、突发疾病、地震、洪水等,如何在第一时间采取止血包扎、心肺复苏以及避险逃生等技能进行自救和救人。然而,在突然或重大的生活遭遇发生后,不仅有看得见的身体健康和物质方面的损失需要人们提供援助,还常常有被忽视的、看不见的心

2、理情绪的创伤等待救助者去抚平。,第十二章 情绪危机急救,目前,心理创伤的救助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要愈合灾难造成的社会心理损伤,帮助当事人及相关人员渡过情绪的危机,防止他们产生心理障碍,最大限度降低其对近期和远期的个人及社会的负面影响,这不仅需要专业人士的努力及社会和公众的配合,更需要每个人增强面对和解决情绪危机的能力。因此,了解一些灾后心理救助的原则与方法,不仅能帮助他人,自身也会得到锻炼和成长。,第一节 情绪危机的相关理论,一、情绪 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取决于该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情绪也依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分为正性情绪(或积极情绪)与负性情绪(或消极情绪)两大类。所谓正

3、性情绪,即指满足人的需要,能引起肯定性质的主观体验,如:美好的事物让我们心生爱慕、完成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让我们愉快和自豪等;负性情绪则指不能满足人的渴望,甚至与人的需要相违背的、引起否定性质的主观体验,如:面对危险感到恐惧,丑恶的现象让我们深恶痛绝,失去亲人体验到悲伤,等等。,第一节 情绪危机的相关理论,现代医学认为,心理情绪的因素常会影响人体健康。正性情绪可使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负性情绪会引起神经内分泌的调节紊乱,免疫力下降。已有研究证实,长期的负性情绪与癌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此外,负性情绪还降低人的工作效率,阻碍正常

4、的社会交往。,第一节 情绪危机的相关理论,二、危机 对于人群或个体而言,危机是指达到重要生活目标时遇到障碍而产生的一种状态。这里的障碍是指一定的时间内,人群或个体使用以往的应对策略不再能解决问题,由于多次失败的尝试,人们察觉到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威胁而感到震惊、害怕和悲伤。,第一节 情绪危机的相关理论,人生的危机主要有三种。一为发展性危机,即在人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导致的危机。例如对大学生来说,新生入学不适应、不喜欢所学专业、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考试不及格、毕业求职不理想等都可能导致发展性危机。,第一节 情绪危机的相关理论,二是境遇性危机,即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且个人无法预测

5、和控制时的危机。如交通事故、暴力事件、失业、失恋、突然的重病等。境遇性危机常常是随机的、突然的、震撼性的和灾难性的。,第一节 情绪危机的相关理论,第三种是存在性危机,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如高考时的填报志愿、大学毕业前出国、考研还是工作的抉择、恋爱关系的确立等都可能是导致存在性危机的诱因。,第一节 情绪危机的相关理论,危机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和决策非程序化的特点,这使得危机发生后,在信息和时间不充分的情况下,人们很难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危机的独特性也使得过去的应对经验失去效力。但是,和任何事件一样,危机也有发生发展的过程,即要经过前兆阶段、紧急阶段、相持阶段和

6、基本控制四个阶段,这常被称为危机的生命周期。,第一节 情绪危机的相关理论,针对危机的阶段性特点,最低层次的危机管理是处理危机,即危机发生后,能够冷静思考,正确应对,解决危机。但危机处理得再得当,也只能是减少损失,而不能彻底避免损失。因此,危机管理的较高层次是化解危机,即在危机爆发前,通过预警机制避免危机发生,或通过检测及时发现危机征兆,采取措施将其化解在萌芽状态。危机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利用危机,由于机遇与危险并存,如能敏锐、有效地抓住危机带来的机会,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会在逆境获得发展。,第一节 情绪危机的相关理论,三、情绪危机 情绪危机可以理解为一种严重的应激反应,是人们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遭遇

7、(如自然灾害、空难、海难、车祸、失业、贵重财产被盗、人身受侵害、被绑架等意外伤害,亲人死亡、离婚、移民、退休、人际关系紧张等)时所出现的心理生理失衡状态,此时个体运用通常的应对方法或机制仍不能处理当前所遇到的外部或内部应激。,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一、有关情绪危机的常见认识误区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重大事件的受害者和相关人员所遭受的心理创伤常常熟视无睹或手足无措,这一方面源于人们对心理情绪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匮乏,一方面也与大众对情绪危机的认识偏差有关。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可以掌握,而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认识则需要专业人员长期不懈的宣传,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一些观念进行反思。,第二节 情绪

8、危机的急救,(一)误区一:压抑从而摆脱悲痛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于用“节哀顺便”、“坚强些”、“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等来安慰处于悲痛情绪中的当事人,其背后的潜台词就是要求伤痛者回避或压抑当时的情绪。,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事实是,压抑通过将意识中不能接受的情感和行为压回潜意识中,可以对痛苦体验或创伤性事件实现选择性遗忘,以暂时获得心里的安宁,然而,这并不是解决情绪危机的理想手段。由于要对抗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当事人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削弱了自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一旦压抑这一机制失败,个体会因失去心理依赖而产生更严重的情绪危机。,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二)误区二:陷于悲痛是

9、意志薄弱的表现 人们对身处痛苦中的人常常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认为他们能快速摆脱失眠、焦虑、恐惧、愤怒、内疚等状态而恢复正常甚至将对不良情绪的控制上升到思想品德的高度,认为沉溺于某种情绪中不能自拔是意志薄弱的表现。,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事实是,人在面临重大的刺激事件时,悲痛、焦虑、恐惧不安等表现是人正常的情绪反应,是由体内客观的神经、激素的变化引起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错误的期望使当事人在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仍不能摆脱情绪困境,会产生对自我的怀疑以致彷徨、内疚、失去信心,从而在原来的情绪压力上增添了新的负担,使得情绪危机更加持久或恶化。,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三)误区三:危机解除,情

10、绪就会很快好转 “时间会改变一切”是大家都熟悉的劝解人的话,然而,它在情绪危机的急救中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情况,盲目持有这种观点常会使人过分乐观地估计现实,以至于忽略了情绪危机对人身心健康的长期影响。,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事实是,在危机发生后。大部分个体的反应在经过警告阶段和抵抗阶段后就宣告结束,而极个别敏感的、应激阈值低的人群会持续到衰竭阶段,如果此时危机仍未得到成功解决,就会引起各种生理不适、心理障碍甚至疾病,或者经过几个月、几年的潜伏期后,因某一刺激事件而再次诱发。,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自杀是人们面对情绪危机时的应对选择之一,无论是有自杀念头、自杀计划还是实施自杀的行为都需

11、要人们给予高度的重视。然而,人们对自杀的认识误区似乎更多,以致严重妨碍了这一强大心理刺激激发的情绪危机的急救。例如认为:自杀者有精神病,自杀是对社会和家庭不负责任的、不道德的、冲动的、懦弱的行为,与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会诱导他/她自杀,把自杀挂在嘴边的或一次自杀未遂的人都不会再次自杀,等等。,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上述观点都有失偏颇。其实,大多数自杀者都是情感状态正常的人,自杀行为是他们的心理需要遇到挫折,遭受难以忍受的心理痛苦时寻找的自认为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只不过他们当时的认识能力受限,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的结果是永远失去了采用其他解决方法的可能。有些自杀者是在深思熟虑后自认为有充足的理由时

12、实施的,但正是由于他们都有绝望无助的情感特点,因此对自杀的态度又是矛盾的,希望能获得人们的救助。,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求助的信号包括直接告诉别人“我不想活了”,或委婉地说“我是个多余的人”、“活着没有任何意义”等言语线索,以及通过慷慨赠送个人的贵重物品、写信告别以及不成功的自杀尝试等传递信息的行为线索。排除极少数人是以此作为威胁的可能,在一般的情况下,这些线索应被视为自杀者的呼救信号而予以关注,及时与当事人坦诚沟通,可以让他/她意识到有人可以信赖和依靠,从而帮助其寻找、尝试除自杀以外的其他的解决办法。,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二、情绪危机的识别 美国精神医学协会将情绪危机发生时个体的表现归

13、纳为以下五种。一是正常反应,如当事人发抖、大量出汗、面色苍白,但很快消失。二是急性恐俱反应,如失去判断力,行为异常,想逃离“险境”。三是压抑反应,如对周围事物表现为迟钝、麻木状,凝视前方。四是过度活动反应,如情绪活跃,注意力不集中,或歇斯底里的大笑,或开不适当的玩笑等,缺乏自制力。五是严重的身体反应,如肢体活动不自如,常有呕吐。,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一般我们可通过以下三条标准来判定应激反应是否达到心理危机的程度。第一,必须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生活事件;第二,出现一些不适感觉(如头昏、头痛、腰酸背痛)、急性情绪紊乱(如烦躁、恐惧、焦虑、抑郁)、认知改变(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障碍)、行为改变

14、(如失眠、不愿与人接触、生活规律被打破),但这些表现均不符合任何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第三,个体依靠自身的能力和经验无法应付当前的困境。,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三、情绪危机的急救 1、情绪危机的急救原则 对情绪危机的急救主要是支持、引导、促进和鼓励。具体而言,就是采用各种措施满足当事人对安全感、归属感、被接纳感等的心理需要,从而使当事人建立和增加自信,帮助当事人正视危机,寻找应对和处理的办法、获得新的信息和知识;必要时,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切实的物质帮助;情况严重时,督促当事人接受专业的帮助和治疗。因此,情绪危机的急救不是包办代替式地提供现成的解决办法,更不是分析、评价或否认当事人的行为。,第二节

15、 情绪危机的急救,2、情绪危机急救的实施 目前,尚难找到一套公认的、系统的、专供非专业人员使用的解除情绪危机的办法,但大家可以从专业人员进行危机干预的基本技术中获得启示,为他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避免因对情绪危机发展规律的无知而导致手足无措、爱莫能助,甚至愈帮愈乱、适得其反。,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危机干预主要应用的技术有: (1)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 与当事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信任,有利于当事人恢复自信、减少绝望,保持心理稳定,有条不紊地生活,为接受进一步的帮助奠定基础。,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启示:双方沟通应在相对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进行;救助者应在态度和言行举止上表达出对当

16、事人的注意或体贴,如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柔和地注视对方的面部,认真而耐心地倾听对方的倾诉,并不时点头或语言表示对对方的关注,而不是身体笔直僵硬地正襟危坐或仰靠在椅背上、眼睛漫不经心地四处乱看。,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2)支持技术 重点是给予精神支持,使当事者的情绪得以稳定,而不是支持当事者的错误观点或行为。 启示: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可帮助当事人更好地应对情绪危机,因此,救助者如果是当事人的支持系统中的一员,应意识到自己对当事人安全渡过危机的重要性;如果与当事人素不相识,就应善于借助当事人支持系统的力量,帮助当事人选择并获得合适的支持系统的援助。,第二节 情绪危机的急救,支持的目的是解决当前的危机,稳定当事人当前的悲观、恐惧的情绪,因此,宜鼓励当事人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为其提供疏泄情绪的机会,而不宜用教训或教育的语气大谈空洞的大道理,使当事人更加感到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她的困扰。很多情况下,非言语的或称“身体语言”的交流对缓解情绪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默默地坐在当事人身边,紧紧地握住他/她的手,或轻轻楼住双肩、抚摸其后背(必须以当事人不感到别扭和紧张为前提),随时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如为其倒杯水、递张面巾纸或取个靠垫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