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没了怎 么办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184763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没了怎 么办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石油没了怎 么办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石油没了怎 么办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石油没了怎 么办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石油没了怎 么办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油没了怎 么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没了怎 么办(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 油 沒 了 怎 麼 辦?!,第 3 組 組 員 : 蔡 弘 彬 劉 彥 廷 陳 星 名 嘔心瀝血之作!, 石 油 現 況 ,在一、兩年前,當世界原油價格低迷之際,幾個重要能源研究機構皆於具世界權威的科學雜誌科學的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一九九八)以及美國之科學( Science,一九九八)上,陸續發表對未來世界石油供需問題的研究結果。多數研究都不約而同地預測嚴重的石油短缺,快則十年,慢則三十年內即將來臨。除非新的主要能源及時出現,人類不久將來再度面臨能源危機將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在現今工商業發達,各大工廠的動力來源多是來自石油。就因如此,現在的石油越用越快,發展中

2、的國家以經濟為重,石油越用越快也快不敷使用了。,認 識 石 油,. 堆 積 生 物 遺 骸,石油是古代生物遺骸經由很複雜的生物及化學作用轉化而成的。據估計大約只有千分之一或更少的生物體經快速掩埋與氧隔絕避免腐爛,才有機會轉化成石油的前身油母質。 古代生物遺骸原本可能堆積在湖裡、海裡,或是陸地上。岩層中堆積的生物遺骸種類不同,會產生不同成份的油母質,所產出的石油成份以及油氣比例自然也就不同。 湖裡大多堆積了藻類、細菌、孢子、花粉、樹脂等,以生產液態石腊系之碳氫化合物石油為主。 海裡的生物遺骸多數來自浮游生物、藻類、細菌及少量陸上植物,以生產液態石油為主、天然氣為副。 陸地上多數堆積高等植物之木質

3、素,以生產天然氣為主。,. 從 油 母 質 變 為 石 油,油母質的形成多數在生物遺骸沈積掩埋的早期,當時的地溫多不超過揚氏五十度。生物遺骸中的有機碳氫化合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類酯體等等,會在厭氧細菌的作用下,進行低溫化學反應:先是被分解成單分子體,再重新聚合成油母質。 另外,生物遺骸中原有不溶解之聚合物,由於抗菌作用強,可殘留下來。 當沈積物越埋越深,地溫越高時(約攝氏一百至一百五十度),油母質會在一定的成熟度範圍內(油窗)轉化成液態石油或天然氣,其成份視原來的油母質種類成份及成熟度而定。,油母質是一種有機地質聚合物,以固態存在於頁岩或碳酸岩顆粒之間,成份很複雜,包含各種碳氫化合物以及含

4、氮、硫、氧之化合物官能團。油母質本身不溶於有機溶液,但其中吸收類似石油的瀝青質,則可經由有機溶液萃取出來。此瀝青質或為生物遺骸留下的類脂體,或是經由熱力從地質聚合物所分解出之低成熟度的石油。,3 . 匯 聚 油 藏,油氣在岩層移棲的過程並非暢行無阻,一旦遇到不透油的地層,則勢必得停留下來,慢慢由上而下聚集在此封閉地層中,直到地層被油氣填滿。若有油氣再補充進入,則由下方溢口溢出,經由其他途徑再向淺處移棲。經此,大小不同的油藏在不同之淺處匯聚形成,大功告成。在油藏中由於比重不同,氣、油、水是成層存在:天然氣在上面,其次為油層,最下面為水層,但有時天然氣與油可以單獨與水存在。,埋藏在深處的石油分子經

5、過長期地熱的煎熬(約攝氏二百五十至二百度),逐漸裂解成天然氣及焦瀝青,終究有機會以氣態再度移棲到淺處,成為天然氣藏,或以固態之水合物隱藏在深海底,或逸出地表。石油裂解過程如同石油的生成一樣是不可逆反應,甲烷及石墨為其最終產物。有幸移棲到淺處的石油有朝一日為人類服務,但多數仍殘留地層內。細菌退化作用會大大改變石油的成份及性質,使其變重、多硫,終究難逃被細菌吞噬的命運。,4. 石 油 形 成 的 過 程,1.古代動植物死亡後,由於細菌的分解作用,及數百萬年來溫度及壓力的影響,促使有機物進行複雜而緩慢的分解過程,而形成石油及天然氣。2.主要成分:多種碳氫化合物、及少量氧、氮、硫。3.剛開採出來的石油

6、稱為原油,是一種深色黏稠的液體。4.將石油分離(將石油分離的原理,是利用各成分沸點不同的性質,稱為分餾。分餾得到的上述物質皆為混合物。),圖示石油形成的過程,5 . 石 油 的 產 物,(1)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家庭燃料。 (2)汽油:為多種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可作為汽機車的燃料或有機溶劑。(3)柴油:重型車輛的燃料。(4)潤滑油:減少機械摩擦。(5)蠟:製造蠟燭。(6)瀝青:為分離石油最後殘餘的產物,可用來鋪路。,所以石 油 的 油 量 還 剩 下 多 少 !?,一九七三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當時全世界已知的石油蘊藏,還可以供應地球四十年。二二年,石油蘊藏量還是相當於全球四十年的用量,這表示一

7、九七三年到二一年這三十年,新找到的油源,正好抵銷掉全球所消耗掉的油,但未來可能不會再那麼幸運。美國能源部的能源情報署()的預測是,石油短缺最快二二一年,最慢二一一二年到來;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艾德曼(Morris Adelman)也樂觀認為,未來二十五至五十年內,市場上的石油供應絕對不虞匱乏。但瑞典石油與天然氣高峰研究協會的主席暨地質學家坎貝爾(Colin Campbell)則是認為,最高峰可能明年就會到來;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地質物理學家德費斯(Kenneth Deffeyes)也說,最高峰明年一定會出現。悲觀與樂觀者的預測,落差如此之大,關鍵就在於這些專家是不是相信各產油國對外宣稱的蘊藏

8、量多寡的真實性。,For example: 沙烏地阿拉伯對外宣稱已經證實的石油蘊藏量大約是二千六百三十億桶,占全世界已知石油蘊藏量的二三,排名第二的伊朗只有它的一半不到(見表),依照沙國政府的說法,以這樣的蘊藏量計算,沙烏地可以目前日產千萬桶左右的速度,生產個五十年沒有問題 然而賽門卻指出,他懷疑沙國藏量造假,始於去年他應邀到沙烏地阿拉伯參訪時,看到沙國業者從地底抽出的原油,底部有很多水,業者必須進行脫水工作,才能取得原油,而這是竭井而油的典型徵兆。全世界的油田都是原油最下面是水,如果抽出的油,水所占的比率升高,表示抽油已經抽到底部了。而賽門說,他看到沙國幾乎每個油田的情況都是這樣。 當你抽出

9、的油開始出現很多水,那油井就像冠狀動脈硬化的老人。賽門在接受霸榮專訪時神色憂戚地說。,圖示油價的趨勢,全世界的石油存量剩下約一萬億桶,如果還沒開發到新的油田,這些石油僅可用約四十四年,大概是西元2048年前後。,聽說石油在40年之後就會用完?是真的嗎? 有根據的來源嗎?,沒 有 石 油 了 怎 麼 辦 ?,石油替代石油的替代能源主要有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生物質能為代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以及煤液化生產石油等新技術。 煤液化製造石油最具現實意義:油價上漲影響最大的是交通運輸燃料和石化原料兩個領域,這兩個領域都可以在煤液化和天然氣上找到替代。煤液化技術就是將煤通過化學方法轉化為石油

10、製品,包括汽油、柴油、石化原料等等,產品幾乎完全可以替代石油,這項技術目前已經發展成熟。 天然氣發展最快的新型能源:天然氣是與石油最接近的礦物能源,可以作為替代汽油作為汽車燃料、替代重油作為發電燃料,替代石油作為石化工業原料。“氫”是最高效的清潔能源:氫被普遍視為替代礦物能源的首選品種,但它作為商業用途最大的問題是製氫需要耗費大量能源,這從能量轉換效率角度上說是不合算的。最合適的製氫技術是開發太陽能製氫,但技術還不成熟。目前較為經濟的是天然氣或甲醇重整製氫技術。,風力發電:具有相當的投資價值,但產電效應的技術有待進步。 太陽能發電:目前太陽能的轉化技術主要有太陽能光電技術和太陽能集熱技術,惟本

11、項發電方式受天候影響甚大,該問題有待解決。 化學能發電: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是一種重要途徑。燃料電池是直接將貯存在燃料和氧化劑中的化學能等溫、高效(5070)、環境友好地轉化為電能的發電裝置。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用第二代燃料電池驅動的公交車已經投入公交收費運營,但蓄電不足的問題有待突破。地熱發電: 現今一些地熱開發先進國家如冰島、紐西蘭及日本等,因為技術的進步及先進的科技水準,在地熱發電開發方面已擁有卓越的成就,地熱可說是無窮盡的地下能源。,沼氣發電:利用動物排泄物與垃圾堆中的沼氣當燃料,燃燒後產生爭氣熱能來推動渦輪機的發電法,但無法完全取代石油。,美國開發廢料替代石油 2006-08-07 19:4

12、1:40 王蕓,美國的研究員又開始對一堆玉米秸稈、森林廢料、木材加工鋸末甚至雜草等廢棄物品打起了主意,研究如何將各種植物直接變成可供汽車使用的“燃油”。其實,從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後,美國人就已開始研究從玉米中提取乙醇來替代部分汽油,並推出一種乙醇含量為85%、汽油含量為15%的混合汽車燃料“E85”。但玉米是主要糧食來源,用玉米來提取燃油,這個造價未免太大。雖然美國沒有多少玉米可以用來生產乙醇燃料,但它的優勢是擁有大量的玉米秸稈、森林廢料、木材加工鋸末甚至雜草,這些東西也可以生產出乙醇燃料。之前,美國對這些可以變成“燃油”的生物廢料不感興趣,主要是因為石油價格不是很高,可以承受。但僅僅幾年

13、,石油價格翻了好幾番,達到每桶70多美元的高位,而且近期內明顯下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令曾經經濟實力雄厚而又有商業頭腦的美國人對玉米秸稈、森林廢料、木材加工鋸末甚至雜草等廢棄物品重新產生了興趣。不少知名人士甚至包括中央情報局前高官都在大力鼓動發展生物廢料燃料,稱這是既可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又能減少溫室效應的一舉多得之舉。試想,如果真的大規模投入這種新的“能源燃油”,對高價石油的使用量大大減少,工業利潤大大增加,那美國人估計要偷著樂啦。 新疆“石油新城”庫車未雨綢繆培育石油替代產業,相 關 石 油 代 替 的 報 導,新疆日報2月26日訊,儘管縣域及周邊地區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還處於強勁增長期,

14、有“石油新城”美譽的庫車縣還是未雨綢繆,積極培育煤炭、煤焦化、煤電、建材以及農副產品加工等替代性產業華錦化肥目前產能達到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經過新一輪技術改造,生產規模將擴大到45萬噸合成氨、80萬噸尿素。新成化工和天山環保兩家企業都是利用天然氣以及油田放空氣生產甲醇,然後再進一步加工成甲醇蛋白、烏洛托品等延伸產品,獲取更高附加值。上述深加工項目也在加緊實施中 各國廣開能源替代石油,圖:德國汽車加油站中,生物柴油(Bio-Diesel圖中右一)和其他油類產品一起售賣。,(圖:和其他油品相比,生物柴油(圖中最下)價格更為低廉。),南非:煤變油技術走紅世界南非幾乎擁有世界上所有種類的礦產

15、資源,卻非常缺乏重要的戰略資源石油。為此,南非政府決定另辟蹊徑,利用其居世界第五位的煤炭儲藏擺脫缺油的困局。1927年,南非政府發表白皮書,正式將開發煤炭液化技術列為解決能源問題的戰略重點。1947年,南非通過液化燃料和石油法案,將此戰略重點正式以立法形式確定下來。1955年,南非薩索爾(SASOL)公司成功生產出第一桶煤變油。50年來,該公司已經提煉生產出15億桶燃料,是世界上惟一一個大規模煤炭液化的公司,也是南非最大的化工和燃料公司。除了煤變油技術外,薩索爾公司還研制開發出一系列的石油化工產品,其石油產品佔到南非市場的40%。南非雖然有了煤變油技術,也在南部沿海的莫索灣發現了天然氣,但是目

16、前對石油的進口依賴依然很強,市場上的燃油價格也隨著國際油價而不斷上升。和進口油相比,薩索爾公司的燃油質量與其不相上下價格上,兩者汽油售價完全相同,薩索爾公司的柴油比進口柴油還略便宜一些。因此,在成本變動不大的情況下,油料漲價給該公司帶來了巨額利潤。薩索爾公司還在以大豆為原料開發“生物柴油”,研究表明,這種新柴油在能上比普通柴油優越。該公司還計劃在2006年推出“全世界最便宜的柴油”。,“可燃冰”將成石油替代新能源2006-11-20 09:00:01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網友評論 0 條 進入論壇 黑馬推薦 許金晶2006年08月30日報導在國際原油價格居高不下,中國進口原油量逐年攀高的情況下,中國已經加快了對石油替代能源的研發步伐。國家發改委近期出台的一份題為中國石油替代能源發展概述的研究報告透露,中國在未來10年將投入8億元用於“可燃冰”的勘探研究,而中國將在今年與德國合作,在南海北部陸坡啟動鑽探“可燃冰”實物樣品的工作,從而實現“可燃冰”勘探零的突破,降低成本是推廣關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