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83051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黑龙江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黑龙江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黑龙江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黑龙江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高职高专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方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建设方案专业专业名称名称 软软件技件技术术 专业专业代代码码 590108 学校名称学校名称 黑黑龙龙江信息技江信息技术职业术职业学院学院 学校代学校代码码 13450 学校学校举办单举办单位位 黑黑龙龙江工江工业业与信息化委与信息化委员员会会 学校所在地学校所在地 黑黑龙龙江江 (省份)(省份) 哈哈尔滨尔滨 (地市)(地市)填表日期填表日期 2011 年年 11 月月 30 日日 目 录一、建设基础11.1 行业背景.11.2 人才社会需求.21.3 专业基础.2二、建设目标42.1 专业建设目标42.2 人才培养目标42.

2、3 教学质量目标5三、专业建设内容53.1 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校企对接53.2 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系统培养53.3 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实践教学改革63.4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人才培养方式63.5 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 结构教学团队63.6 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四、改革举措74.1 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校企对接.74.2 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系统培养.154.3 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实践教学改革.154.4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人才培养方式.174.5 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 结构教学团队.194.6 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21五、资金安

3、排21六、预期成效22七、年度执行计划23八、保障措施248.1 经费保障.248.2 组织保障.248.3 制度保障.258.4 过程保障.25一、建设基础一、建设基础1.1 行业背景2010 年,我国软件业实现新的突破,产业增速稳步回升,业务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发展和区域布局出现新的特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2010 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13364 亿元,同比增长31%,产业规模比 2001 年扩大十几倍,年均增长 38%,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由 2001 年的 6%上升到 18%。在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中,所占份额由不足 5%,上升到超过 15%。软件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由

4、 2001 年不足 0.3%上升到超过 1%,软件业从业人数由不足 30 万人提高到超过 200 万人,对社会生活和生产各个领域的渗透和带动力不断增强。信息产业也是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是最快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为了加快黑龙江省软件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以优先发展软件业为突破口,带动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的决策精神,遵循“统筹规划、联合发展、市场导向、优势互补”的方针,坚持以应用为主导,发展以软件业为重点的信息产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努力满足市场需求,积极扩大出口。依靠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进结构调整,壮大产业规模,提高我

5、省软件业的综合实力,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业体系,实现我省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做出贡献。“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把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坚持政府推动、示范引导、重点突破,有力地促进了全省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2010 年,黑龙江省软件企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783065 万元,同比增长 20%,软件产品收入 232638 万元,同比增长 8.6%,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收入 215804 万元,同比增长 12.2%,其中重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信息技术咨询和管理服务收入 776

6、10 万元,同比增长 58.5%,信息技术增值服务收入 137027 万元,同比增长 6.6%,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92854 万元,同比增长 65.1%,设计开发收入 27132 万元,同比增长117.9%。1.2 人才社会需求在黑龙江省人才市场需求量较高的有效职位中,软件类职位格外吸引眼球。随着 IT 行业发展,按历年来的招聘规律,预计软件类职位数还会继续攀升,软件人才缺口巨大。软件企业中的开发人员基本上分为系统分析员(项目经理)、程序设计师、程序员三类。这三类人员应呈现金字塔结构,即越高级的工作,从事的人员越少,而底层的开发人员要占据绝大部分。目前,三类人员的分布呈现橄榄形,分布极不合理,

7、需求量最大的底层软件编码、软件测试人员缺口很大。培养该层次人才正是高职高专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最合适定位,所培养人才素质的高低将极大地影响所开发软件的质量。因此,如何高质量地输出这类人才对发展哈尔滨地区信息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黑龙江省计算机软件业发展的行业背景的综合分析和广泛深入的企业调研,我们得出结论:软件技术专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1.3 专业基础软件技术专业设置于 2002 年,在校生 301 人,已有 5 届毕业生。是学院的特色重点专业,专业开设 8 年来,初步形成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面向计算机软件行业,从事软件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及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

8、业采用工学结合、校企结合“2+1”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构建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1 门。该专业现有省级教学名师 2 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 8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比例 57%。拥有一批来自软件开发一线的兼职教师。建立良好运行的校内外实(验)训基地。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现以初具规模。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职业岗位分析、服务区域经济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确定本专业要培养软件开发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根据软件职业岗位需求,优化专业内涵,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改革。确定“321

9、 职业情境,项目主导”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完善教学文件,完成部分课程开发学材,完成 C+院级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和多门网络课程,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1 门,院级精品课程 1 门。3.加强实验(训)基地建设。2007 年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组建软件外包实训基地,完成 3 个一体化软件开发实训室。4.加强校企合作,具有一定数量的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2005 年与北大青鸟合作进行课程转换项目,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促进本系教学工作。目前本专业与北京科瑞集团、北京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山软件公司、北京三维力控科技有限公司、哈工大软件公司、大庆华创科技股份有限

10、公司、哈尔滨华泽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成立校外实训基地。5.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本专业专任教师 15 人,双师素质专任教师 80%,硕士以上学历占 57%,省级教学名师 2 人。专业教师发表多篇学术和教改论文;开发桌面系统程序和网站建设项目共 4 项;先后有 8 人次到企业实习。形成“导师制,第二课堂能力培养模式”及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升华职业能力”的专业特色。6.学生在 ACM/ICPC 中国东北地区程序竞赛、黑龙江省大学生程序竞赛、黑龙江省高职高专业计算机类技能大赛中多次获一等奖,毕业生在软件企业成为技术骨干,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二、建设目标二、建设目标2.1 专业建设目标本

11、专业立足黑龙江省软件行业与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需要,以黑龙江省服务外包职教集团为依托,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采用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创新“312 职业情境,项目主导,校企对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施校内外教学、实践、企业顶岗有机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强化实践教学,突出专业特色。形成系统科学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经过 2 年建设,将软件技术专业建成省级一流、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精品专业,引领本地区同类专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优秀的人才保障和储备。2.2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

12、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面向黑龙江省内外软件行业与服务外包企业,熟悉计算机软件相关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软件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能力,能熟练应用程序设计语言,按照软件工程规范熟练完成程序编制等任务,能够从事软件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及计算机软件销售、咨询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3 教学质量目标根据软件行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制定切合有效的培养计划,培养结构合理的“双师”教学团队,确保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建立和完善教学条件,重点建设生产性实习

13、实训基地,保障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成立系、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组织机构,建设多元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估队伍,制定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开展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活动等有效的运行管理机制。三、专业建设内容三、专业建设内容3.1 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校企对接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专业与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对接,探索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制定符合产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312 职业情境,项目主导,校企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北京科瑞国际集团等知名软件企业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将职业教育融入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

14、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与软件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要求与软件企业岗位所需技能要求对接,将专业课程内容与软件职业标准资格对接,实行“双证书”制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资源。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采取模块式、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3.2 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系统培养与省内中职院校合作,探索中、高职业学校软件技术等对口专业直接对接的有效途径,指导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使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延续与衔接,保障中职计算机类学生继续学习的系统性和知识内容、

15、技能要求的衔接,明确中高职各自教学重点,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开展专升本专业课程培训,为学生继续学习深造提供条件。使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3.3 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与北京科瑞集团、北京同方股份有限公司、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软件企业合作,建立具有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成立“软件工场”,将实训课堂搬到软件企业,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强与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协同管理的实习实训制度。3.4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

16、各类学生计算机技能竞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优质资源共享课程,搭建校企互动网络课堂,实现校企联合教学。3.5 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实行双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双向任职、双向培养的机制,聘请企业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校企共建名师与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技术服务和课题开发。加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3.6 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由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家长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课题立项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评价平台系统,并进行应用管理,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四、改革举措四、改革举措4.1 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校企对接4.1.14.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