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建设方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83030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5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黑龙江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黑龙江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黑龙江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黑龙江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建设方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建设方案护理专业建设方案20112011年年1010月月1目 录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基础 1(一)师资队伍 2(二)专业优势 3(三)实验实训条件 4(四)临床教学基地 5(五)教学改革与创新 6(六)人才培养 7(七)校院合作 8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9(一)专业发展目标 9(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0三、专业建设内容三、专业建设内容 10(一)深化校院合作办学模式 10(二)开发优化课程体系 10(三)建设优秀教学团队 11(四)开展多元教学模式改革 11(五)建设一体化教学基地 12(六)多方位发

2、展护理专业 12(七)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2(八)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122(九)建立有效评价机制 13四、改革举措四、改革举措 13(一)形成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灵活的运行机制,推进校院合作办学 13(二)开发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育人 14(三)开展多元教学模式改革,转变培养方式 15(四)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奠定学校健康发展基础 16(五)探索系统培养,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 17(六)重视评价,促进完善 18五、绩效考核指标五、绩效考核指标 18六、专业建设预算六、专业建设预算 20七、护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七、护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22(一)社会需求分析 22(二)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22

3、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建设方案护理专业建设方案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教育部【2006】16 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到 2020 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要求,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制定我校护理专业建设方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

4、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我省“八大经济区” 、 “十大工程”建设发展战略和实施“科教人才强省富省工程” ,准确把握我校护理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我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立足龙江,面向基层,辐射全国,放眼世界,为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护理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一、专业建设基础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于 2010 年 3 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

5、学校,其前身为具有 60 余年专业发展历史的黑龙江省卫生学校,承载着地域医疗护理人才培养的重任。 “十一五”期间,学校紧紧把握契机,秉承“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求真务实,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在护理专业建立了“双向接轨” , “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了“以娴熟护理技能为标志” 、 “以快速岗位适应为特长”的专业特点,成功跻身于全国高职高专的行列。(一)师资队伍全校有专任教师 287 人,其中高级职称占 22%,研究生学历占15.7%;双师比例为 38.7%。省级专业带头人 52 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教师 2 人,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

6、专家 6 人,国家级优秀教师、全国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各人。护理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 73 人,其中高级职称 36人,中级职称 25 人,初级职称 10 人,教员 2 人。具有本科学历 51人,具有研究生学历 18 人。学校聘请了 20 位临床一线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素质,加快“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护理专业现有“双师”教师 49 人。学校坚持聘请临床一线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素质,加快“双师”培养,打造名师团队。近年来,选派 40 名专业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选派专业教师赴日本、新加坡、英国、德国、香港、澳门研修、交流,建

7、立并实施专业教师深入临床实践制度,对新入职教师开展了理论与实践“双元化”的校本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科带头人作用进一步增强,优秀教学团队不断涌现。2006 年护理学科荣获全省“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2009 年护理学科荣获哈尔滨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2009 年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中,多位教师获得“最佳指导教师” 、 “护理专业技能操作能手”的荣誉称号。2006 年至 2009 年,护理专业先后承担了两届黑龙江省卫生厅直属单位入职新教师培训;承担两届黑龙江省护理骨干教师培训,培训的学员由开始的几十人扩大到上百人,影响深远,效果巨大,因此

8、获得推荐申报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的资格。(二)专业优势护理专业 2002 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示范性专业;2004、2005、2009 年连续三届全省护理技能大赛中,护理专业教师率领选手囊括冠亚军;学科教师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多篇论文,获得数十项科研成果奖励,出版论著 40 余部,2011 年护理学科圆满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一项,并获得“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发展基金课题成果二等奖” 。2006 年、2010 年和 2011 年我校凭借专业实力与地域影响力,先后承办了黑龙江省卫生系统“青年岗位能手”护理技能大奖赛、黑龙江省“南丁格尔杯”护理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比赛(黑龙江赛

9、区选拔赛)三项省级国家级大赛,每个赛事的参赛选手均在百人以上,赛事筹备到举行的每个环节都安排得有条不紊,兼顾细节,井然有序,使大赛获得圆满成功。出色的大赛组织工作,博得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领导、省级和厅级领导以及所有参赛代表队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赞扬,彰显了护理专业的综合实力。2006 年、2007 年哈尔滨电视台举办两届全省“超级护士”大赛,学校受哈尔滨电视台委托承担了大赛选手的专业培训工作,并选派资深护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受聘承担了两届大赛的专业总评委工作。在 2011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比赛中,受国家教育部和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学校选派一人担任专家组副组长一职,我

10、校教师开始走向国家级大赛的评审席,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护理界专家、精英并肩工作,彰显了学校走特色凝练的人才培养之路的卓著成果,充分展示了护高专人、龙江人的专业成就和才干。(三)实验实训条件学校有国内一流的护理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 139 个,经过几年大赛和校院合作办学的不断积累,护理实训基地现有美国进口的经典安妮模型人、挪威进口高级多功能护理模型人、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呼吸机、麻醉机、多功能手术床、多功能护理床、综合治疗产床、中央监控站、病房呼叫对讲系统、电视电脑心脏急救监视装置、新生儿抢救装置、开放式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辅助教学系统、多功能心肺触诊听诊模拟器等,能够满足高专层次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11、的需要。此外,学校是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黑龙江省培训鉴定工作站、黑龙江省卫生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2006 年以来,开展了包括中高级护理、育婴师、妇幼保健、口腔修复等 8 个专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7770 人参加了培训,鉴定通过率为 96.6%,被评为全国卫生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四)临床教学基地学校的附属医院是黑龙江省第四医院,占地面积约 40 万平方米(600 亩) ,建筑面积 6 万平方米,床位 870 张。专业技术人员 567人,其中正高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38 人,副高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0 人,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55 人,初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264人。在职护

12、理人员 274 人,其中主任护师 2 人,副主任护师 51 人,主管护师 92 人,护师 31 人,护士 98 人。医院有大型医疗设备:鑫高益 0.357 磁共振、美国 GE 公司螺旋双排 CT 机、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 3D 结核菌培养快速检测仪、大型电视透视系统、C 型臂 X光机、彩色 B 超机、人工呼吸机、心脏监护系统、PCR 扩增仪、大型生化分析仪、肺功能测定仪、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机、Pentax、Olympas 消化内镜诊断系统等百余种。设备总价值为 3666万元。学校不仅具有独立的附属医院,另有四所教学医院,分别为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省第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哈尔滨医科

13、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其中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院与南岗校区相邻,黑龙江省医院与香坊校区相邻,学校可充分利用两个校区地理位置的优势开展课间实习和毕业实习,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护理人才培养需要。学校积极开发省内外实习基地,目前已与大连、北京、天津、上海、深圳、三亚等地的大中型医院和企业建立了 50 余个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可为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提供充足的场所。(五)教学改革与创新护理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始终把人才质量和培养标准视为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开展了“双向接轨” 、 “双证融通”的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 “双向接轨”即以培

14、养目标为宗旨,构建与临床护理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和国家护士执业考试大纲内容双相一致的课程体系,加大了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学的比例,从而使学生完成学业后,能够同时顺利获得护理学历证书和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与岗位需求相适应,即“双证融通” 。在改革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职业能力体系分析,将护理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依据职业能力体系为目标构建了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冲破了学科体系教育的界限,很好地将职业能力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岗位需求、资格认证等紧密结合在一起。还建立起“护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特聘国家和省内知名临床护理专家和业务骨干担任委员,与国家级示范校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切实承担起师资培养、校内教学、实习指导、实训基地建设、优秀毕业生输送等工作。通过这些措施使教学实现“双向接轨” ,最终达到学生“双证融通” ,为学生就业建立了快速通道。在以往 PBL 教学、任务引领教学、研究性学习、多媒体教学及实验、实训、实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由我校教师设计的情境教学“心肺复苏术”在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