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ppt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76200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X 页数:79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推拿ppt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小儿推拿ppt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小儿推拿ppt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小儿推拿ppt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小儿推拿ppt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推拿ppt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推拿pptppt课件(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推拿基 本 知 识 及常用手法和穴位,李 雅 兮,李雅兮,概 念,小儿推拿疗法是指运用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特定穴位,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尽管他形成独特的治疗体系仅数百年时间,但以疗效独特、方法简便、患儿易于接受,符合当前无损伤无副作用的医学发展方向等特点而深受欢迎,迅速发展。,小儿推拿的特点,穴位特点:穴位的形态有点状、线状、面状的不同;穴位的分布以上肢肘关节以下居多。 治疗对象: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3岁以内疗效显著。 疗效显著:小儿推拿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尤其是消化道病症疗效最佳,如婴幼儿腹泻等,一般3-5次即可治愈。 安全可

2、靠,无副作用:小儿推拿治病,只要辨证选用穴位与手法,耐心细致操作,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和医疗事故。,小儿推拿的特点,经济简便:小儿推拿治病,不需要复杂的医疗设备,只要技术熟练,随时随地即可治病,在城市与广大农村均可推广应用,以防治疾病。 患儿易于接受:小儿推拿不用服药和打针,不会给孩子带来打针服药的恐惧感,因而已被小儿所接受。 提高免疫能力:推拿能增强人体的白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对小儿的生长发育带来良好的影响。因此,小儿推拿无病可防,有病可治。,小儿推拿适应症范围,小儿推拿疗法应用范围广泛,儿科的大部分病症一般都可以采用推拿疗法。 可治疗多种病症

3、,但其中以消化、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功能性疾患疗效最为显著。 对泌尿、运动等系统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推法,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多用于头面、四肢及脊柱部位。,推法,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推动。 多用于手部五经穴及面部穴位。,推法,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指面或桡侧或食、中二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八”形推动。 多用于头面、胸腹及腕掌部等。,推法,合推法:用两拇指指面自穴位两旁向穴中推动,此动作方向与分推法相反。 适用于头面部、胸腹部及腕掌部。,揉法,指揉法:用拇指或食、中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

4、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适用于身体各部位。,揉法,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或小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 适用于头面、胸腹、胁肋、四肢部位。,小鱼际揉法,大鱼际揉法,摩法,摩法是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分指摩法、掌摩法和旋摩法三种。该法常用于胸腹部的面状穴。如摩腹,对治疗肠胃疾患最为有效。 顺摩为补,逆摩为泻; 掌摩为补,指摩为泻; 缓摩为补,急摩为泻。,摩法,指摩法:用食、中、无名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称指摩。,摩法,掌摩法: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称掌摩。,运法,运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贴在穴位上作由此往彼的环行或弧形移动称运法。 运法

5、主要用于八卦、太阳等少数穴位上。运法操作时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掐法,掐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甲用力掐入穴内以不掐破皮肤为宜。 掐法属强刺激手法之一,具有定惊安神、开窍醒神的作用,用于救治小儿急惊风。,拿法,拿法是小儿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后者又称五指拿。 拿法刺激较强,有疏通活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急救和急性病证。常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穴位,治疗外感头痛、颈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捏法,捏法为小儿按摩常用手法。分捏脊法和挤捏法两种。常用于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腹泻、呕吐、厌食、

6、夜啼、脑瘫等。,前位捏脊法,后位捏脊法,挤捏法,挤捏法: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挤捏大椎穴退热,搓法,搓法: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 适用于四肢及胁肋部。,擦法,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指擦-头面、四肢,掌擦-肩背、胸胁部,大鱼际擦-四肢、肩胛上部,推拿补泻:(1)按方向分:向心为补,离心为泻;(2)按力量分:力量轻为补,力量重为泻;(3)按速度分:速度慢为补,速度快为泻;(4)循

7、经补泻:顺着经脉气血运行的方向推为补,逆着经脉气血运行的方向推为泻;(5)旋推为补,直推为泻。 推拿顺序:(1)先上肢,后头面,后躯干,后下肢。(2)先主穴,后配穴。(3)先刺激量轻的穴位,后刺激量重的穴位。除特殊需要外一般按上述三种顺序那一种都可以。,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脾经:(脾、脾土),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拇指桡侧指端到指跟)。 操作方法:屈拇指向心推为补,称补脾经(或者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直拇指离心推为泻, 称清脾经。 次数:推300500次。,功用: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临床应用:(1)补脾经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

8、消化不良等症。(2)清脾经常用于湿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咳嗽痰饮等症。,肝经:(肝、肝木),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肝经;直推为泻,称清肝经。(或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 次数:推300500次。,功用:清肝经: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 临床应用:清肝经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常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口苦、咽干、头痛、头晕等症。注意事项: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虚应补时则需补后加清,或以补肾经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心经:(心、心火),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心经;直推为泻,称清

9、心经。(或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 次数:推300500次。,功用:清热泻火、养心安神。 临床应用: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惊惕不安、五心烦热、面赤口疮、小便短赤、夜啼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合用。 注意事项: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要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肾经:(肾、肾水),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肾经;直推为泻,称清肾经。(或离心推为补,向心推为泻) 次数:推300500次。,功用:补肾经: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经:清利下焦湿热。 临床应用:补肾经常用

10、于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多尿,久泻、盗汗、脱肛、喘息、解颅等症。而清肾经多用于治疗膀胱蕴热,小便赤涩。 注意事项: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因肾常虚,而慎用清法。确需用清法时,多用清小肠来代替。,肺经:(肺、肺金),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顺时针或逆时针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直推为泻,称清肺经。(或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泻) 次数:推300500次。,功用:补肺经:补益肺气;清肺经: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补肺经常用于治疗肺虚喘咳,虚汗怕冷等肺虚寒症。清肺经常用于感冒、咳嗽、哮喘、痰鸣等肺经实热之症。,五 经,位置:五指末节罗纹面,即脾、肝、心、肺、肾经。 操作方法:医生

11、左手持患儿之左手,使其掌心朝上,手指朝外,以右手拇指端自患儿大指端至小指端分别离心方向直推之,称为“推五经”或者“清五经” 次数:各50100次。,功用:健脾利湿,消食导滞,清热镇惊。 临床应用:治疗小儿发热,常配清天河水、揉大椎;治疗小儿食积、腹痛、腹胀常配和分阴阳、分推膻中、分腹阴阳、揉板门等;治疗小儿惊风抽搐,常以掐揉五经配掐揉小天心、清肝经。,大肠:(大肠经、大肠腑、大肠 筋、大肠侧),位置:食指桡侧指端到虎口。 操作方法:向心推为补,称补大肠;离心推为泻,称清大肠。 次数:推100300次。,功用:补大肠:涩肠固脱、温中止泻。清大肠: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临床应用:补大肠经常用

12、于虚寒性的腹泻、腹痛、脱肛等症。清大肠经常用于湿热腹泻,饮食积滞,赤白痢下,便秘等症。,小肠:(小肠经),位置:小指尺侧从指端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向心推为 补,称补小肠;离心 推为泻,称清小肠。 次数:推300500次。,功用:清利下焦湿热。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水泻。 临床应用:清小肠可以清利下焦湿热,分别清浊,是利尿的要穴,多用于小便短涩热痛,水泻、癃闭、口舌生疮等症。多配合清天河水,清心经等。而补小肠能温补膀胱,用于治疗下焦虚寒,多尿,遗尿等症。,小天心:(鱼际交),位置:手掌面大小鱼际交接处。 操作方法: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用捣法称捣小天心。 次数:揉35分钟,捣2060次。,

13、功用:清热、镇惊、明目、利尿。 临床应用:捣小天心长于镇静安神,多用于治疗惊风、抽搐、惊惕不安等症,多配合开天门、掐人中等。揉小天心长于清热明目、利尿,多配合揉上马、揉掌小横纹等治疗口疮、目赤痛、夜啼、小便短赤。,板门:(版门),位置:手掌面大鱼际隆起处。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点揉称揉板门;自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自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横纹推向板门。 次数:推100300次。揉35分钟。,临床应用:揉板门可以健脾和胃,消食化滞,通达上下气机。常用于饮食积滞,食欲不振,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多与补脾经,运内八卦等合用。板门推向横纹,功专止泻,用于脾阳不振,乳食停滞引起之泄泻,多与推大

14、肠、推脾经等合用。横纹推向板门,功专止呕,用于胃气受伤,失于和降,推之能和胃降逆而止呕,多与推脾经、分腹阴阳、运八卦等合用。,胃经:(胃、胃腑),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一节。(手掌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交界处) 操作方法:旋推为补,称补胃经;直推为泻,称清胃经。 次数:推300500次。,功用:清脾胃湿热、消食积、降逆止呕。 临床应用:清胃经可以清利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常用于治疗胃火上亢引起的衄血,烦渴喜饮、便秘、呕吐、呃逆、腹胀、厌食等症。多与清天河水,掐揉四横纹等合用。补胃经能健脾胃,助运化,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纳呆等,常与摩腹,揉中脘等合用。,内八卦:(内八方),位

15、置: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从小鱼际起按顺时针排列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操作方法:用拇指端运,称运内八卦;按乾、坎、艮、震依次推运一周,称顺运内八卦;反之,称逆运内八卦。 次数:运:100500次。,功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 临床应用:运内八卦善于调理气机,常与推脾经、揉板门等合用,治疗胸隔不利、气闷不舒、疳积、消化不良、腹胀、喘咳、腹痛、呕吐等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的多种疾病。顺运内八卦偏于理气,逆运内八卦偏于降逆。,四 横 纹,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近掌端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方法:用指甲掐后继以揉

16、法,称掐揉四横纹。用推法来回推,称推四横纹。 次数:掐揉数次;推50100次。,功用:退热除烦、散瘀结、调中除胀、行气和血。 临床应用:掐揉四横纹和推四横纹常与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等合用,治疗腹胀、口唇肿胀破裂、疳积、消化不良等症。,二马:(上马、二人上马),位置: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 操作方法:用指端揉或按称揉二马。 次数:揉35分钟。,功用: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临床应用:揉二马为滋阴补肾的要法,还能顺气散结,利水通淋,可用于阴虚阳亢、潮热烦躁、牙痛、目赤、喘咳等多种病症。特别配合四横纹、小横纹等应用时对消肺部的干、湿性啰音有良好的消退作用。,三 关,位置:前臂桡侧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由腕向肘方向直推称推上三关。 次数:100500次。,功用:温阳散寒,发汗解表,补气行气。 临床应用:推三关善治由气血虚弱、阳气不足所致四肢厥冷、疳积、吐泻、风寒感冒、腹痛、疹出不畅等一切虚寒之症。 注意事项:三关穴性属大热,有热象时慎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