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英国货币中介指标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5167775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英国货币中介指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美国英国货币中介指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美国英国货币中介指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美国英国货币中介指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美国英国货币中介指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英国货币中介指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英国货币中介指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国、英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1、美国(1)利率钉住:19421951年。美国于1941年后期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政府支出随即急剧增加。财政部为筹措军费,发行了巨额债券。美联储同意帮助财政部廉价地筹措战争费用,方法是把利率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通行的低水平上:国库券利率为7.5%,长期财政部债券利率为2.4%。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利率上升到高于上述水平,而且债券价格开始下跌时,美联储就进行公开市场购买,,从而抬高债券价格,迫使利率下降。这样,美联储实际上放弃了它对货币政策的控制,以迎合政府的筹资需要。其结果是国家债务的大量货币化和货币基础及货币供应的迅速增加。战争结束时,美联储继续钉住利率。因

2、为当时不存在对利率上升的压力,所以这种政策并没有引起货币供应爆炸性的增长。可是,当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利率开始逐步上升,美联储发现它再次被迫以很快的速度扩大货币基础。通货膨胀开始升温(19501951年,消,费价格指数上升8)。因此,美联储决定,现在是放弃钉住利率重新对货币政策加以控制的时候了。联邦储备体系和财政部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财政部想要压低利息费用,所以要求继续把利率保持在低水平。1951年3月,美联储承诺它将不让利率急剧上升。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以后,美联储被赋予完全的自由来实现它的货币政策目标。,(2)把货币市场状况作为政策目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重新获

3、得行动自由的同时,以威廉麦克切斯尼马丁为主席的联邦储备体系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建立在对货币市场的“触觉”这样的直观判断的基础上。即美联储把市场状况作为政策目标,而所谓市场状况是那些被认为能描述货币市场供求情况的几个变量的模糊集合。这些变量包括短期利率和自由储备(free reserves,简写FR),即银行体系的超额储备(ER)减去贴现贷款量(DL):FR=ERDL,美联储把自由储备看成是货币市场状况的一个特佳指标,因为,它认为自由储备代表了银行体系滞留资金的数额。美联储认为银行应优先使用它们的超额储备来归还贴现贷款,所以只有那些不是从美联储借入的超额储备才代表“自由”储备,才可以用来发放贷款和

4、创造存款。美联储把自由储备的增加理解为货币市场状况的宽松,并使用公开市场出售来抽走银行体系的储备。自由储备的下降则意味着货币市场的状况的收紧,因而美联储可以进行公开市场购买。,这个政策程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当经济繁荣时它导致货币供应更为迅速的增长,当经济萧条时它导致货币增长率的放慢。这就是所谓顺周期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的增长同产业周期正向关联。下面依次解释这种所谓顺周期的货币政策:国民收入增加(Y)引起市场利率上升(i),从而提高特有超额储备的机会成本并使超额储备下降(ER)。利率上升也助长了向贴现窗口借款的动机,因为银行放款较为有利可图,所以贴现贷款的数量将会上升(DL)。超额储备的下降和贴

5、现贷款量的上升意味着自由储备将下降(FR=ER-DL)。当美,联储由于由储备下降进行公开市场购买时,这一行动增加了货币基础(MB),从而也增加了货币供应(M)。以上所述可以归结如下:YiER,DLFRMBM所以,当美联储把自由储备作为目标时,其结果是货币供应的变动同国民收入正向关联。可见,这是一种顺周期的货币政策。事实上,在此期间美联储宜布的方针却是:货币政策应该“逆风向实施”;货币政策应该是反周期的产业周期处于扩张时货币政策就是紧缩的,在产业周期紧缩时货币政策则应是扩张的。,美联储的另一个主要操作目标是短期利率。作为一个目标变量,使用利率的实际状况并不比自由储备好多少,而且也导致顺周期的货币

6、政策。如果美联储看到利率由于收入增加而上升,它将购买债券以抬高其价格,使利率下降到目标水平。其结果是:货币基础增大导致货币供应上升和产业周期扩张,并伴随更高的货币增长率。概括地说,就是:YiMBM在萧条时期将发生相反的连锁事件,收入下降的同时,货币供应的增长率将会降低(YM)。,(3)把货币总量作为目标: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1970年,阿瑟伯恩斯被任命为美联储理事会主席。其后不久,美联储就宣称它要使用货币总量作为中间目标。然而,美联储把货币总量作为目标的承诺并不是非常坚定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每六个星期要为各种货币总量的增长率确定目标区间,并决定多高的联邦基金利率(银行同业间隔日拆借

7、利率)是美联储认为同上述目标相一致的。货币总量增长率的目标区间相当宽-M1增长率的典型区间可能是3%一6%,M2的区间是4%-7%-而,对联邦基金利率规定的区间却很窄,比如说,7.5%-8.25%。然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交易部受命去实现这两套目标;但是,利率目标和货币总量目标可能并不相容。如果两个目标不一致,比如说,当M1增长过于迅速时,联邦基金利率开始逐渐上升到高出它的目标区间的上限;交易部奉令优先考虑联邦基余利率目标。在上述情况下,这将意味着:虽然M1的增长率已经很高,但交易部仍将进行公开市场购买以使联邦基金利率保持在它的目标区间内。,1974年底,当经济紧缩的严重程度大大超出任何人的预料

8、时,联邦基金利率从12猛降至5,而且不断地冲击其目标区间的下限。交易部运用公开市场出售来防止联邦基金利率下降,货币增长率随即急剧下降,到1975年初实际上成为负数。显然,在美国正经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糟糕的经济紧缩时,货币增长率如此急剧下降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尽管美联储口头上说要以货币总量为目标,但使用联邦基金利率作为操作目标仍然造成了顺周期的货币政策。对上述问题的解释是:美联储仍然非常关注实现利率的稳定,在是否取消对利率变动的控制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到了1979年10月,美联储的政策程序同它所宣称要把货币总量作为目标这两者之间的不致已经变得非常明显,从而,美联储的政策程序有了重大的修改。,1

9、979年10月,在保罗沃尔克成为理事会主席之后两个月,美联储终于不再强调把联邦基金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并把它的目标区间放宽了5倍多:典型的区间可以从10%-15%并以此成功地控制住了20世纪70年代未至8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4)不再侧重货币总量及向利率的回归:1982年10月至今。1982年10月,随着通货膨胀被抑制,美联储实际上义转向了平稳利率政策。它放松了对货币总量目标的关注而转向借入储备(贴现贷款额)。为了看清借入储备目标是如何实现利,率平稳的,让我们考虑一下在经济扩张(y)时导致利率上升的情况。利率上升(i)增强了银行从美联储借更多钱的动机,因此,借人储备上升(DL):为了阻止借人储备

10、的上升超过目标水平,美联储必须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来提高债券价格,以降低利率。那么,以借入储备为目标的结果是美联储防止了利率上升。然而,在这样做的时候,美联储的公开市场购买增加了货币基础(MB),并引起货币供应增加(M),这导致货币与国民收入之间的正向关联 (YDM)。公式为:YiDLMBM,萧条则产生相反的连锁事件:借入储备目标阻止了利率下降,并造成货币基础减少,从而导致货币供应下降(YM)。最终,在1987年2月,关联储宣布它不再设定M1目标。M1目标的取消,有两项理由:第一是金融管制放松及金融创新快速发展使对货币的定义及计量十分困难。第二是M1与经济活动间的稳定关系已经破裂。这两项说明,像M

11、1这样的货币总量可能不再是货币政策的可靠 指标。结果是,美联储把个别重点转向更宽泛的货币总量M2,它感觉M2与经济活动有更稳定的关系。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一关系也破裂了。,1993年7月22日,现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参议院作证时,出人意料地宣布,美联储决定放弃实行了十余年的以调控货币供应量来调控经济运行的货币政策规则,改以调整实际利率作为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这篇著名的演说中,格林斯潘用了大量数据说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稳定关系在近年来已逐步被打破。其主要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人投资方式的改变,使得社会上充满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而这些资金没有被、也很难

12、被包括在,货币供应量之内,因此,如果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判断、指导经济增长的准则,就会出现失误。而改用实际利率作为政策工具,则可以将金融市场上的这些资金流动也考虑在内。 1994年2月22日,格林斯潘在众议院银行委员会作证时进一步指出,联邦储备委员会将以“中性”的新货币政策来取代前几年的以刺激经济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所,谓“中性”的货币政策,就是使利率水平保持中性,对经济既不起刺激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从而使经济以其自身的潜能在低通货膨胀条件下持久稳定地增长。这一讲话表明,美联储将以实际年经济增长率为标准来确定和调整实际利率。它们认为,美国劳动力的年增长率约为1.5%,生产率年均增长为约1%。因

13、此,美国潜在的年经济增长率约为2.5%左右。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调整利率,使年经济增长率基本稳定在2.5%左右,这样就可以同时达到稳定物价和保证经济的目标。1993年美联储的改弦易辙,并非对传统的简单恢复,它是在一系列新的研究基础上做出 的慎重选择。其中,在理论上做出主要贡献的,是斯坦福大学的J泰勒教授,他所提出的著名规则,现在被美国金融界称为“泰勒规则”。,泰勒通过对美国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国的货币政策实绩的细致研究发现,在各种影响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中,真实利率是惟一能够与物价和经济增长保持长期稳定相关关系的变量。因此,他认为,调整真实利率,应当成为货币当局的主要操作方

14、式。“泰勒规则”可以从一个理想化的状态开始描述。假定经济中存在着一个“真实”的均衡联邦基金利率,在该利率水平上,就业率和物价均可以保持在由其自然法则决定的合理水,平上。在这里,均衡利率指的是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而通货膨胀率则指的是由泰勒定义的购买力增长率(不是市场上的物价上涨率);该购买力的增长率不仅与市场物价上涨率有关,而且与社会持有的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有关。根据泰勒的研究,在美国,该真实均衡利率为2。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上述真实利率、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水平(泰勒定义的)的关系遭 到破坏,货币当局就应当采取措施。首先,联邦基金的名义利率要顺应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调整,以保持真实均衡利

15、率水平。其次,如果产出的增长率超过了其潜在的真实水平,真实利率必须提高;如果通货膨胀率超过了目标通货膨胀率水平,则真实利率也应当提高。根据泰勒的研究,美联储如果遵循这样的规则行事,就会使经济运行保持在一个稳定且持续增长的理想状态上。显而易见,格林斯潘1993年和1994年两次关于货币政策调整的证词,都是以“泰勒规则”为理论基础的。,2、英国,像美国样,在1973年晚期,为了应付不断增长的对通货膨胀的关注,英国引入货币政策目标:M3,但并未严格实施,结果使英国货币总量比美国更加变化无常。在20世纪70年代晚期,通货膨胀加速后,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于1980年提出了中期金融战略,计划逐渐减慢M3的增

16、长速度。不幸的是,M3目标产生了与美国M1目标相类似的问题:它们并非是可靠的货币政策紧缩的指标,1983年后,对金融创新是否破坏了M3与收入间的关系产生了争议,英格兰银行开始降低M3的重要性,并倾向于使用较窄的货币总量M0(货币基础)。,M3目标于1985年l0月暂停使用,在1987年被彻底取消,只留下M0作为惟一的货币总量目标。自 1984年以来,M0增长目标区间多次降低,并且M0的实际增长率也降到或接近了目标区间。自1993年开始,英国货币当局正式放弃了施行了近30年的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明确地将货币政策的目标转变为抑制通货膨胀。改为通货膨胀目标之后,货币当局监测的不再只是货币供应量,而是一揽子指标,从英国的经验来看,货币当局要监测的经济变量有如下七类:,(1)通货膨胀率。(2)定价行为。(3)货币供应。(4)官方利率(英格兰银行的贴现率)、3个月期银行间市场利率、抵押贷款利率、10年期政府债券利率,是货币当局主要的监测指标。(5)英镑汇率。(6)需求和供给。(7)劳动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