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参考大学生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bin****8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56.12KB
约67页
文档ID:55164194
参考大学生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_第1页
1/67

大学生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大学生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报告感关系研究报告13307090024/刘玉东(社会学)13307100042/王赠华(财政学)14300130037/杨秀俊(新闻学)14300680044/陈恩(经济学类)14307090157/周海月(社会科学试验班) 目录1. 研究缘起研究缘起.21.1 研究背景21.2 研究意义 .2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22.1 名词解释22.1.1 幸福感的名词解释 .22.1.2 社会经济地位的名词解释 .32.2 社会经济地位的名词解释研究现状及不足.33. 研究设计研究设计.43.1 名词解释53.2 研究方法53.3 问卷设计53.3.1 问卷设计的前期准备 .63.3.2 问卷设计.74. 大学生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关系调查研究大学生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关系调查研究.74.1 研究假设74.2 研究过程74.3 研究分析75. 结论结论 .136. 回顾与批评回顾与批评14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58. 附录附录.151. 研究缘起研究缘起 1.1 研究背景: 幸福研究正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

国民幸福感研究可 以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观,是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 社会紧密相关的议题目前,幸福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同学科领域形成了 热潮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 提高,社会公众对幸福感的追求越发迫切纵贯古今中外,人类从未停止过对 幸福感的探究,近几十年来学术界对幸福感的研究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关注中国人的幸福感,大学生群体是不可忽视的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 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然而,大学生还未走向社会,其心智发展并不成 熟,再加上每个人的家庭背景、家庭经济状况等参差不齐,大学生的幸福感也 极易受到影响变得复杂多变大学时期是青年人格塑造与培养的关键阶段,关 注大学生的幸福感,就是关注国家与社会的未来 1.2 研究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的经济地位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我们可以达成以 下意义:⑴.揭示大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与规律,更准确的把握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⑵.为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提供参考,增强有关部门对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视程度与认识深度,针对大学生能够更有效率地进行心理与经济资助⑶.有利于深化对于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近年来对于大学生幸福感的研究层出不穷,研究结果丰富多彩,但将目光关注到大学生社会经济地位的则较少 大多数大学生经济上并未完全独立,其大学费用多半需要家庭资助,因此对于 大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定位较为困难本研究能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 内研究的空白,开拓此类研究的思路,为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这也是本次社会调查研究最重要的意义所在 2.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2.1 名词解释 在做社会调查研究之前,首先应该做好名词解释,以对研究范围有一个更 清晰的认识 2.1.1 幸福感的名词解释 幸福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名词,它是我们处于爱和被爱的状态时自然而然 的产生的愉悦、满足和感恩情怀的心理感受,它令我们心情愉悦、如沐春风 人们忙忙碌碌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着自己人生的幸福可以说,追求幸福是人 类的天性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感到幸福是最基本的需要幸福感对人类是 如此的至关重要,以至于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几乎每个人 心中都有对幸福的独特理解,却极少有人能对这个自己所追求和热爱的东西说 的清楚明白。

纵观古今中外,幸福感已然成为研究的焦点这些宝贵的科研成果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和定义幸福感有着极大的帮助 西方很早就开始了对幸福感的研究苏格拉底认为幸福是需要在理性的指 导下通过知识才能获得的,他提出了“认识你自己” ,人必须要认识和了解自己, 对人生进行理性的内省,才能发挥体现自己的价值,最终得到幸福柏拉图的 主张是人的真幸福是德行和智慧,是会用理性的思维来控制感性的冲动亚里 士多德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基础上对幸福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强调个 体自我完善的活动就是幸福 在《幸福感是否会传染》一文中,作者认为“幸福感是一种情绪体验”1, 即感到与体验幸福张进在他的《主观幸福感概念、测量及其与工作效能变量 关系》中,将幸福感表述为“一种主观的、相对稳定的、全面的对生活的评价 和体验”2一项国外的研究将幸福感定义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自身生活产 生的评价具体化它包括幸福感或生活满意度, 以及相对存在愉悦情绪或缺乏 负面情绪 ”3对于幸福感的研究成果过于繁多,此处不一一列举综合参照国 内外各种研究后,本文将幸福感表述为“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一种持 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 的愉快心情。

” 2.1.2 社会经济地位的名词解释 相对于“幸福感” ,社会经济地位一词的定义是比较清晰的尽管国内外学 者对其定义表述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可循社会经济地位英文简 称为 SES,是结合经济学和社会学关于某个人工作经历和个体或家庭基于收入、 教育和职业等因素相对于其他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总体衡量4刘丽杭等人发 表于《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的文章认为,社会经济地位指个人或群体在阶级社 会中的位置,是职业、教育、收入、财富以及居住地区等指标的综合反映5本 研究认同以上观点,认为社会经济地位是指个人或者群体在阶级社会中的地位, 其考量因素包括收入、教育、职业三个主要因素以及财富的附加因素 2.2 研究现状及不足 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研究是当今社会学研究的热门,研究成果见诸各 类期刊,在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关系方面所做的调查研究在近年也是屡见 不鲜 首先,现阶段的研究对于二者关系的观点不一陇东学院体育学院的朱丽 等人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研究中,认为社会经 济地位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经济收入对体育教师的 幸福感有积极的影响,经济收入能够解释主观幸福感方差的 19%;,而且教育 能够独立于收入水平而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作用。

吉林大学的于天琪也发现,社 会经济地位同幸福感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并且通过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情况可 以预测其幸福感6《社会经济地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的文献 综述中也指出,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地位对个人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程度正向影 响 ”7绝大多数研究得出的结论均为,社会经济地位对幸福感的影响是正相关 的,符合我们调查之前的心理预期 但也有国外学者认为, “人均收入的增加和平均幸福水平几乎不相关或即使 相关也很小即使是在幸福水平较低、较穷的国家,也不存在平均收入水平和平 均幸福水平的明显相关性” 由于对于这一问题的最早研究来自于 Easterlin (1974),这也被称为“Easterlin 悖论” 8而收入是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邢占军分析了山东省7年(2002-2008)的数据,发现幸福感并没有随人均GDP和居民收入增加而相应增长9利用盖洛普的调查结果,美国的卡恩曼等 研究者指出,尽管拥有代表生活水平提高的彩电和等物品的用户逐渐增多, 但感觉生活幸福的人在 1994 至 2005 年间下降了约 15%10 同时,国内一些学者也对社会经济地位对幸福感影响的程度进行了量化分 析,并设计了一系列的测量方法。

如陇东学院体育学院的朱丽采用陆洛教授设 计和编制的中国人幸福感量表对被试对象的幸福感进行测量,又选择受教育程 度和家庭月平均收入(单位:元)作为社会经济地位的判定标准通过对主观 幸福感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对体育教师的幸福感有 着显著影响,两者的影响较为一致;且受教育程度对收入水平的回归系数不显 著,即教育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作用,而非通过收入水平才能起作用而吉林 大学的于天琪则根据性别、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身体健康、有无配偶、婚 姻质量、职业、居住环境、为子女操心、社会交往、社会支持等因素编制老年 人幸福感量表,对老年人的幸福感进行测量;社会经济地位的量化上,则根据 调查数据提供的信息,将经济水平按照年收入分为 5000 元以下到 20000 元以 上五个不同的档次,对这些不同经济水平的被试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使用单方 向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 在对于幸福感的测量方面,国内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采用 六级记分的方法, 包含 54 个项目,从以下 10 个维度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进 行测量: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目标价 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 氛围体验。

该量表内在一致性系数 0 .9405 10 个分测验的内在一致性系数也 均在 0 .63 以上采用被试在单项目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感量表和 总体生活满意感量表上的得分作为效标, 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了效 标效度检验, 结果表明, 该测验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11而邢占军编制的《中国 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邢占军等人从 2002 年开 始一直致力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该量表是在其 2002 年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 主观幸福感量表”基础上修订的简版,量表有 20 题,采用 6 点计分,从“很不 同意、不同意、有点不同意、有点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计 1 至 6 分, 其中第 4、5、6、9、10、11、13、15、17、18、20 题为反向计分邢占军曾 报告该量表的信度为 0.848,效度为 0.972,表明此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每个项目采用 6 级评分制,按照邢占军的观点,取中间值 3.5 分作为参照值, 分值越高代表越幸福,其中 4.5 分以上为高水平,2.5 分以下为低水平12 幸福感的影响因素除社会经济地位外,邓坚阳等人还提出了生活偶然事件 的外因,以及人格与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等内因。

13此 处不属于我们的探究范围,因此不加以赘述 在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技术上,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样丰厚先进的研究中 一般采用研究中一般都采用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职业这三个基本变量作为社 会经济地位指标的构成任春荣发表的《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的测量技 术》14中,指出教育程度主要从两个方面采集:学历和实际受教育年限;职业的 数据收集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职业分类来设计,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 优点是数据处理快捷, 成本低,但需要能够尽量概括社会主要的职业类型,第 二种方法是由学生描述家长职业和工作性质, 然后编码人员根据国际劳工组织 制定的国际职业编码或者李春玲编制的中国职业声望测量指数进行职业分类和 赋值,但是时间和资金成本都比较高, 且学生描述不清时存在归类困难收入测量中一般要求对象直接填写数额,但这种方法涉及隐私较大最后,社会经 济地位作为一项综合指标,其合成方法有多种,包括因子分析法、回归方程法、 项目反映理论方法、加权均数法、简单加法等 但是,国内同类课题研究同时存在着不小的缺陷由于测量方法的不一致, 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在对社会经济地位进行测量时,大多数以教育、收入、 职业为指标,但这并不完全适用于经济上还未完全独立的学生群体,其家庭因 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且大多数研究者对于社会经济地位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并 未给出一个明确的量化关系还有一些是技术上的不足,如统计样本较小(样 本数在 500 以下的研究较多) 、统计方法不精确清晰等,这些不足也是我们小组 难以避免的不过,我们更看到,国内学者对不同人群的幸福感研究没有给予 应有的重视,更是极少涉及到学生群体与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幸福感研究而 本课题组的研究,就努力以东部某重点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