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00.绪论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5160517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00.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遗传学》00.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遗传学》00.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遗传学》00.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遗传学》00.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学》00.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00.绪论(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 传 学,序 论,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遗传学发展简史 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遗传:亲子间或同亲个体间的相似性。变异:亲子间或同亲个体间的差异。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的一切生物遗传学研究的任务(1)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现象和表现规律;(2)揭示遗传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3)指导动植物育种,造福人类。,二、遗传学发展简史 (一)遗传学的诞生 代表人物:拉马克(Lamarck,J. B.,1744-1829) 环境条件是生物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达尔文(Darwin C,18091882),(1)1

2、859年出版物种起源,选择学说:人工选择,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 生存。(2)“泛生论”假说解释生物性状遗传。(3)杂交对生物有利,近交对生物有害。,魏斯曼(Weismann A,18341914),(1)支持选择学说,否定获得性遗传。老鼠连续22代割尾实验。 (2)种质连续论解释生物遗传,环境影响体质,不能影响种质。,孟德尔(Mendel G J,18821884),(1)豌豆杂交实验(18561864); (2)1866发表“植物杂交试验” 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独立分配)规律;(3)生物性状遗传由遗传因子(factor)控制。,布尔诺修道院孟德尔先生纪念馆,(引自石春海等,2008),1

3、900年,三位科学家:狄弗里斯(De Virs H)柯伦(Correns C)柴马克(Tschermark E V)重新发现孟德尔论文 孟德尔定律重新发现 遗传学诞生。1900年 遗传学诞生年。孟德尔 遗传学奠基人。,(二)遗传学的发展 细胞遗传学时期 (19001940) 代表人物:狄弗里斯 (De veris)萨顿(Sutton, W. S.) 、鲍维里(Boveri T)贝特生(Bateson,W.) 约翰生(Johannsen,W. L.) 摩尔根(Morgan,T. H.)斯特蒂文特(Sturtevant,A. H.) 穆勒(Mulller,H. J.)和斯特德勒(Stadler,L

4、. J.) 布莱克斯里(Blakeslee,A. F.),1.狄弗里斯 (De veris H,1848-1935),1901-1903年:“突变学说” 生物进化是由于性状发生突变。 2.萨顿(Sutton W S)和鲍维里(Boveri T) 1903年:根据遗传因子与染色体的动态平衡关系 萨顿鲍维里假说 孟德尔所假设的遗传因子位于 染色体上。,3.贝特生(Bateson W ),1906年,香豌豆杂交实验中发现连锁现象。创造“遗传学”(Genetics)学科名。4.约翰生(Johannsen,W. L.18591927) 1909年发表“纯系学说”,提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用基因(gen

5、e)代替遗传因子(factor)。,5.摩尔根(Morgan,T. H.),1910年,(1)提出“连锁遗传规律”遗传学第三大规律。(2)创立“基因论”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6.斯特蒂文特(Sturtevant,A. H.)以果蝇为对象,绘制出第一张连锁遗传图谱,标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相互间的距离。,7.穆勒(Mulller,H. J.) 斯特德勒(Stadler,L. J.),1927年,用X射线诱导果蝇和玉米获得性状突变,开创了人工诱导变异的先河 辐射遗传学。8.布莱克斯里(Blakeslee,A. F.) 1937年,用秋水仙诱导植物产生多倍体获得成功,为人工诱导变异开创了一条新途

6、径。,生化及微生物遗传学时期(1940-1960) 代表人物: 比德尔(Beadle,G. W.) 阿委瑞(Avery,O.T) 本泽尔(Benzer),1.比德尔(Beadle,G. W.),1941年,以红色面包酶为对象,研究基因的生理生化功能、诱发突变,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以后研究证实:基因通过 控制合成蛋白质(酶)而控制性状表达 改为“一个基因一个蛋白质或多肽” 微生物遗传学、生化遗传学。,2.阿委瑞(Avery,O.T),1944年,研究肺炎双球菌,证实DNA是遗传物质。3.本泽尔(Benzer) 19531959年,以大肠杆菌噬菌体T4为对 象,研究基因的细微结构,提出了基因的可 再分割性。,分子遗传学时期 (从1960开始) 代表人物: 瓦特森(Watson,JD.)和克里克(Crick,F. H. C.)博格(Berg, P.),1953年,瓦特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理论,为DNA的分子结构、自我复制、遗传信息贮存和传递给予了合理的解释。 1972年,博格首次获得体外重组DNA分子,为基因工程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基因组时代 人类基因组计划。 21世纪,后基因组时代,进一步阐明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DNA遗传信息的生物学功能。,三、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 工业 环境 医学 法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