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2018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160495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4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学科2018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物理学科2018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物理学科2018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物理学科2018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物理学科2018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学科2018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学科2018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物 理一、编写说明本纲要是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考试内容是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部分规定的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在难度和题型等各方面将继续保持稳定,重点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实验既是物理课程基本内容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独立的地位。因此,实验仍将作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要求在后面的“考试要求”中有详细地说明。每年通过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内容、形式和答题的要求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地调整,同步反映出当前对实施课程要求上的新变化,发挥其对有效实施物理课

2、程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二、考试性质与目标(一)考试性质(一)考试性质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是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其结果既是学生的毕业成绩,也是各地高中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二)考试目标(二)考试目标关于对知识点的教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解”、“认识”、“理解”等水平层次提出要求;使用“独立操作”对实验技能提出要求;使用“经历”、“反应”、“领悟”对体验性目标提出要求。具体的说明是:了解指能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理解指能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认识介于了解

3、与理解之间。独立操作指能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经历指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反应指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关反应等。领悟指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行为观念等。在本纲要中,为方便师生复习,我们使用“知道”(A)(相当于“了解”和“认识”)、“理解”(B)等水平层次对知识提出要求;使用“会”对实验技能提出要求;1其他方面课程目标的要求,已经内含在下表中关于水平要求的描述之中。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在本纲要的范围中进行命制。我们追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我省物理学科教学的实际水平,同时又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发展起

4、到促进作用,尤其是发挥出对如何实施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三、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 主题对相关知识的水平要求 要求1知道一般情况下物体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存在。A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A3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包括正确读数)。A(会)4知道熔化和凝固(包括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汽化(包括蒸发与沸腾、沸点)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知一、物质的形态A 道各种物态变化过程发生的特点(如吸、放热情况,温度变化和变化 特点等)。5能正确描述“晶体的熔化、水的沸腾、碘的升华与凝华” B 等实验现象,并能给出初步的知识说明。6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冰、雾、霜等常见

5、自然现象的形成 A 原因。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物体具有磁性、导电性、绝缘性等。 A 能说明摩擦起电现象的发生原因。2能说明常用材料中哪些是导体、绝缘体等。A3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知道质量其它常用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A各单位间的换算。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包括测量结果的读 B(会)二、物质的属性取和记录)。25能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出一般物质的密度;并能阐明测量B(会)一般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方法及过程。m6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正确使用其定义式 =V进 行 计B 算;能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

6、组成的。A2能大致描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绕 三、物质的结构A 核运动的核外电子所组成)。 与物体的尺度 3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一个基本观 A 点)。1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择参照物;能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对所研究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A是不同的,即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2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并能运用这一观点解释有关的物理现A象。s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 v =t,知道其单位有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能正确进行各单B四、多种多样的 位间的换算;能运用其

7、定义式进行计算(包括平均速度的意义 运动形式 和相关的计算等)。4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知道其它常 A 用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5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包括读取测量B( 会)值)。6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知道其它常A用单位,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1知道力的单位:牛顿(简称为牛,符号为 N)。A2知道力的三要素;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A3五、机械运动和力变,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能正确作出物体受力情况的示意图。3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与所受的拉力(或压力)成正比;会

8、正确使用B( 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4知道物体所受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间的 A 关系式 G=mg、重力的方向等。5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理解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理论依据(即二力平衡条件),并能对B( 会)该实验的过程和结论等作出正确的说明。6能定性说明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间的粗糙程度的关 A 系;能结合具体问题说明如何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7能准确阐述牛顿第一定律。A8理解物体惯性的物理意义,能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能说明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间的关A系。9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能

9、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能在具体问 B 题中分析说明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哪两个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10知道什么是杠杆平衡;能正确作出杠杆所受动力和阻力的力臂、能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说明, B( 会)以及如何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关系式F1l1=F2l2 进行计算。11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施力特点,能根据具体要求组 B 装滑轮组。F12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以及定义式 P=S;知道其单位: 帕B(Pa);能正确运用该定义式进行计算。413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必要性和具体情况下如何增大或减 A 小压强。14知道 1 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能运用大气

10、压强知识解释说 A 明一些相关的问题。15能推导出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式,A 即 P gh ,并能正确运用该关系式进行计算。16能结合对规则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分析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能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B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准确表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能运用关系式 F 液 gV排 进行计算。17能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结合二力平衡等知识判断 A 具体情况下物体的浮沉。18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分析说明 A 一些相关的现象。1能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观点解释一些发声现象;能说明声音是如何在介质中传播的(能说明声音为

11、什么不能在 A 真空中传播)。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差六、声异。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知道音调与频率、 A 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3能根据频率的高低对声音进行分类;能举例说明超声波和 A 次声波在实际中的应用。1能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运用 A 这一知识对有关的自然现象进行解释。2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0108 m/s。A3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A4能用反射定律说明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现象。A5能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B(会)5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相关现象,并七、光能正

12、确作出光的反射现象光路图。6能对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正确作出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的光A( 会)路图。7能对探究“光的折射定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定性描述光的折射定律的基本内容; A( 会)能大致作出光的折射光路图,并能运用这一知识对相关的生活、自然现象进行分析。8知道描述凸透镜的几个术语:光心、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等;能正确画出关于透镜的几条特殊入射光线的出射光A线。9能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能结合透镜成像光路图定性描述凸透B( 会)镜成像的基本特点(包括成像大小、

13、正立或倒立、虚实情况等)。10能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作出定性说明。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如何进行A视力的矫正等。1能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包括了解弹性势能)与哪 A 些因素有关,知道机械能的意义。2知道机械功的规定、定义式 W=Fs 和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为 J);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力是否做功;能运用该定义B式进行计算。八、机械能W3能说明功率的物理意义;理解功率的定义式 P=t和单位:B瓦特(简称为瓦,符号为 W);能说明机械(包括用电器等)功率的意义;能运用该定义式进行计算。 W 有4理解机械效率的普遍意义,并能根据公式 =1 00% W 总B

14、 进行一般的计算。65能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以及是如何进行相互转化的。1能准确表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即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组成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组成物体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2知道内能是物体能量的一种基本形式;知道物体的内能和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即质量一定的物体(体积大致不变),它的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3能阐明燃料热值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关系式 Q=mq 进行计算。九、内能4能结合具体热现象说明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5能阐明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能利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简单

15、的自然和生活现象;能运用关系式 Q=cm(t2-t1)进行计算。6能运用做功和热传递的观点解释物体内能的变化。7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不要求知道内燃机具体的工作过程,即不要求分析说明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1能说明自然界中有哪些常见的能量形式:内能、机械能、化学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电磁能、核能等。十、能量、能量2能结合实例说明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转移和转化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等。1知道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电键等元件组成的;能说明电路中各组成元件的作用。U2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其关系式 I=进行计算、分 析一 R 十一、电和磁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3知道

16、导体的电阻是由其长短、粗细(横截面积)、材料本身决定的。一般地说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这在具体问题中会作出明确的说明。74能看懂、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中常用的串、并联电路的实例。能运用电路 B 知识进行一般串、并联电路的计算。5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进行实验(包 B(会) 括它们在电路中的连接、量程选取、调零、读数等)。6知道电功和电能,并能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进行说明; B 能运用关系式 W=UIt 进行计算。7理解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的原理;能对“测量小灯泡电 B(会) 功率”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8理解电功率的意义,并能运用关系式 P=UI 进行相应的计算。 B 能运用焦耳定律 Q I 2 Rt 进行分析和进行一般的计算。9能说明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物理意义。A10知道家庭电路的基本构成,知道一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