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课件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55156628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离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离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离骚》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离骚》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骚》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 骚,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才用棕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导入新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_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所以

2、,“_”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屈原与楚辞,1、 简介屈原 (约前 339 约前 278 ),名平,字原 ,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1953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与怀王同祖。他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

3、家治理好 ,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杰出的 政治家,屈原被贬离开国都,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 、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抑,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招魂、九章等不朽诗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

4、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伟大的诗人,屈子行吟图 明陈洪绶 绘,屈原雕塑,湖北秭归,屈原墓,2、“楚辞” 诗体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总集名。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之义;“骚

5、”,“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解题,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全诗 372 句, 93 节, 2464 字,课文是节选。,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

6、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楚辞:“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所以也称之为骚体诗。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楚辞-离骚,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

7、,“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 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君不圣相空贤苦求美政感天地 信见疑忠被谤高扬蛾眉观四荒,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 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和浓郁的抒情性。 以第一节为例: 帝 /高阳/之苗裔兮 , 朕/皇考/曰/伯庸。,诵读指导 :,结合注释,翻译全诗,离骚译文 郭沫若译 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 号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亲。 太岁在寅的那一年的正月, 庚寅的那一天便是我的生辰。 先父看见了我有这样的生日, 他便替我取

8、下了相应的美名。 替我取下的大名是叫着正则, 替我取下的别号是叫着灵均。,第一段: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作者在离骚的开篇突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文本研习,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好的名字。这样写,表面上看,好像是屈原的自我夸耀。实际上,作者言出身高贵,与楚王是同根,意在说明楚国是我的祖国,爱国是我的本分,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楚王也应该信任自己。自身的高洁,同时也是与现实的抗争,有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意思。,我的内部既有了这样的美质, 我的外部又加以美好的装扮。 我把蘼芜和白芷都折取了来, 和秋兰纽结着做成了个花环。 我匆忙地就像是在赶路一般, 怕的是如箭的光阴弃我飞掉。 我在春

9、天去攀折山上的木兰, 我在冬天去收揽水边的青藻。,翻译第二节:,金鸟和玉兔匆匆地不肯停留, 春夏秋冬轮流着互相替代。 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凋零, 怕的是理想的佳人也要早衰。 你应该趁着年少以自图修洁, 为甚总不改变你那样的路数? 我驾着骏马正要打算去奔驰, 你来吧,我要为你在前面引路。,翻译第二节:,第二段:1、找出诗人佩戴香草的句子,说说这些香草比喻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这些句子描写屈原对香草的癖爱,表明屈原追求美好事物,品行高洁。这些香草,不但有香味,更具有深远的意境。诗人用“江离”、“辟芷”、“秋兰”这些香草,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突出了屈原正直纯洁的人

10、格,对塑造诗人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同时,比喻的运用,使诗歌形象、含蓄,更具韵味,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文本研习,2、诗句中出现两个“恐”字,说说诗人“恐”的内容各是什么?这种“恐”反映了屈原怎样的心情?体现他怎样的品德?,1、“恐年岁之不吾与”,担心的是光阴似水,时不我待,不能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祖国,以完成振兴楚国的大任; 2、“恐美人之迟暮”,这里美人可以说是指代楚王,这里直接说的是担心楚王衰老不堪大任;其实更想指出担忧的是楚王不思变革,不图进取,苟且偷安,昏聩误国。 这反映了屈原面对楚王昏庸、国家颓势自己却不能及时地有所作为而焦虑不已的心情,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文

11、本研习,文本研习,3、从“来吾道夫先路”可以看出屈原是怎样的人?,屈原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表现他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堂堂正正的人。可以看出他坚信真理,崇尚高尚的人格,有着独立的人格。,古时候曾有过纯而粹的三王, 在那时固然是群芳之所聚会。 木本的申椒、菌桂也多所戴插, 不仅是将蕙草纫成环佩。 想唐尧和虞舜真是伟大光明, 他们已经是得着了正当轨道。 而夏桀和殷纣怎那样地胡涂, 总爱贪走捷径反而寸步难行。,翻译第三节:,有一批胡涂的人们会苟且偷安, 他们的道路诚暧昧而又加狭隘。 我并不怕自己的身子会要遭殃, 我怕的是国家的前途要被破坏。 我匆匆地在前在后效力奔走, 我想要追赶上先王们的步伐。

12、你既不肯鉴察我胸中的愚诚, 更反而听信谗言给我以恼怒。,翻译第三节:,我诚然知道梗直是不能讨好, 但我却忍耐着痛苦不肯抛弃。 我要请九重的上天做我证人, 我悃忱(kn chn:诚恳;忠诚 )地忠于君王并无他意。 起初已与我相约为期, 随后即悔变逃遁。 我本不难别离此地, 只是他数次变化令我伤心。,翻译第三节:,问题探讨,“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明了诗人不畏惧自身遭到灾祸,只担忧国家遭到颠覆。这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不顾个人安危的高尚的思想感情。,艺术品味:,1、浪漫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人尽情地发挥出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爱好表达心志。“扈江离与

13、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把现实的背景与虚设的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而其伟大的人格,为追求真理至死不悔的高尚品德,又向人们展示了诗人的坚贞不屈的精神。,艺术品味:,“依诗取兴,引类比喻”,诗经中的比兴传统在离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以比喻最为突出。如文中用“美人” 喻指楚怀王,用“众芳”喻指群贤,用“椒、桂、蕙、茝”四种植物喻群贤,用香草“荃”喻楚怀王等等,把比兴与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使诗中的意象具有了象征意义。,2、比兴手法的运用。,引申拓展:中国文化中的菊花,荷花,竹等的象征意义,梅:处士、孤傲坚贞 兰:谦谦君子,高尚,淡泊 竹:刚

14、直不阿,有节气,有骨气 菊:隐士、淡泊无争 荷:君子、洁净无染 松:斗士、不屈坚韧,艺术品味:,3、对比手法的运用。,以远古的尧、舜贤君的“耿介”、“既遵道而得路”与桀、纣暴君的“猖披”、“夫唯捷径以窘步”相对照,用以劝谏楚王要走正确的治国之路。又以“恐年岁之不吾与”和“唯夫党人之偷乐兮”相对照,使自己的热心为国与小人的苟且偷安形成鲜明对比。,艺术品味:,4、对偶句式的运用。,如诗中的“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句,句式整齐,情文并茂。屈原对南方民歌的吸取和发展,在诗中大量锤炼的对偶句,是对诗歌语言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后来的

15、诗赋词曲等各种文学样式的语言运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齐读全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屈原高贵品质的诗句,并摘抄。,“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忠君报国,虽死不悔。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坚持真理,永不言弃。 这些感天动地的诗句,令我们感受到诗人高贵的品质,宁死不屈的精神。正如司马迁所赞:“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而从此,一种永世不曾泯灭的信念对真理的信仰和对理想的追求,一种千古不变的情愫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乡土的依恋,深探注入到中华文化中来,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传统。,你从诗中读出诗人什么形象?,纯洁高大、一身正气 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美名:肇

16、锡余以嘉名;恐修名之不立。 美德: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 美人: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美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美政: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离骚中的屈原,总结,面对屈原抱石沉江, 你赞成这一举动吗?,不赞同:屈原虽遭楚王放逐但楚国人民并没有抛弃他,他自感面君无望,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抱石沉江,这其实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现。他应坚强地活下来,活着便有希望。 可以理解:作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贵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关系,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赏识并支持下才能实现,他的高洁的节操只有君王帮他力排众议时才能保持,当君王不赏识他,不支持他,他便失去了支撑他的柱石,若不想改节,不想改变自己,那么,他只有走这一条路。我想屈原走向这条不归路是无奈的,并不是他真心所愿。,学习这篇文章,你有哪些启发?,观点: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决不能动摇和悔改。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要学习屈原的自信,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勇于担负起振兴祖国的重任。要及时地进德修业,注重美好品德的培养,较早地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