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绪论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156336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影响评价绪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环境影响评价绪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环境影响评价绪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环境影响评价绪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环境影响评价绪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绪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绪论课件(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2 环境影响评价绪论,2,提纲,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提出及发展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致谢,3,基本概念一,环境:根据系统论的一般观点,是相对于所关心的事物而言的,这一事物的周围事物就是其环境。 环境的概念(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常常把应该保护的对象或环境要素称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4,与“环境”相关的几个概念,环境要素也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

2、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环境要素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包括水、大气、生物、岩石和土壤以及声、光、电磁辐射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称环境系统; 地球表面各种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即地球环境系统。,5,基本概念二,环境质量:表述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环境质量是因人对环境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评价环境的一种概念。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确定具体的环境质量要素,用评价结果表征环境质量。 因此,环境质量评价是确定环境质量的手段、方法,环境质量则

3、是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而要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就必须要有标准,需要建立环境质量标准体系。,6,与“环境质量”相关的基本概念,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的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环境容量通过人为的调节可以得到提高; 环境容量按环境要素可细分为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和生物环境容量。 在人文方面,还有人口环境容量、城市环境容量等等。,7,基本概念三,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的分类按影响的来源: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按影响的效

4、果:有利影响、不利影响;按影响的程度: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其他。,8,基本概念四: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即是环境影响评价。有多种解释。 陆书玉等定义: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保部)监督管理司编写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定义为:对拟议中的人类的重要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作用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和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9,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5、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10,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异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技术评价,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定义的“环境影响评价”实际上已经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同时该定义明确环境影响评价包含“跟踪监测”的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不但要评价不利影响,而且要评价有利影响,重要的是要把不利影响与有利影响都辨析清楚。,11,环境影响评价的提出与发

6、展,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要求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在1969年通过立法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国家环境政策法; 瑞典1969年,通过环境保护法; 新西兰(1973年)、加拿大(1973年)、澳大利亚(1974年)、马来西亚(1974年)、德国(1976年)、印度(1978年)、菲律宾(1979年)、泰国(1979年)、中国(1979年)印度尼西亚(1979年)、斯里兰卡(1979年)等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环境保护由被动治理向积极防治转变。,12,环评发展过程的一些重要事件,1970年,世界银行

7、设立环境与健康事务办公室,对其每一个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作出了评价和审查; 197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加拿大联合召开了第一次环境影响评价会议; 198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理事会第12届会议建议组织各国环境影响评价专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为各国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方法和理论基础;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中,都写入了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994年,由加拿大和国际影响评价协会(IAIA)在魁北克市联合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环境影响评价部长级会议,有52个国家和组织机构参加,会议做出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研究的决议 现在,已有10

8、0多个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过程,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年1979年) 我国在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后,首先由高等学校从国外引进“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1977年,中国科学院召开了“区域环境学”讨论会,推动了大中城市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979 年4 月,北京师范大学在江西永平铜矿开展了第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规定“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选址、设计、建设和生产,都必须注意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9、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这个标志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式确立。,14,规范和建设阶段( 1979年1989年)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三条中规定:“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第九条和第十条,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198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

10、染防治法第九条,198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二条,以及1989年颁布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第十五条等,都有类似规定。,15,在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明确把环境影响评价纳入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中; 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程序、审批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格式都做了明确规定; 在1986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管理办法(试行),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资质管理要求,并据此核发综合和单项环境影响评价证书1536个,建立了一支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队伍。 在关于颁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标准的原则与方法(试行)的通知确定了环境影响

11、评价“按工作量收费”的收费原则。保护管理办法,建立较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16,强化和完善阶段 ( 1990年1998年)从1989年12月26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到1998年国务院颁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强化和完善阶段。 1994年起,开始了环境影响评价招标试点,例如上海吴泾电厂、常熟氟化工等; 1993年1997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制定工作得到加强,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及火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

12、染生态影响)。 1996年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对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了“清洁生产”和“公众参与”要求,强化了生态影响评价。 国家环境保护局又开展了环境影响后评价试点,例如海口电厂、齐鲁石化。,17,提高阶段( 1999年2002年)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253号令颁布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这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第一个行政法规,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其中的一章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 1999年1月202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会议,认真研究贯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把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向了一个新

13、的阶段。 1999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对评价单位的资质进行了规定; 1999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试行)的通知,公布了分类管理名录; 1999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涉及的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审批及评价资格等问题进一步明确。,18,新拓展阶段 (2003年)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2003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这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新发

14、展。国家环保总局初步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明确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程序、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方法;制定了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制定了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设立了环境影响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设立了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审查专家库。2004年2月 国家人事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决定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对环境影响评价这门学科和技术以及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主; 具有法律强制性;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15、 分类管理; 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20,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 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 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 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 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要求; 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21,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是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可以分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两类。分类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用以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与

16、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用以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22,管理程序-分类管理,对于建设项目,根据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下列规定对其实行环境保护分类管理。 (一)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此类项目包括: (1) 原料、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或毒性大、难以在环境中降解的建设项目(请同学举例); (2)可能造成生态系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 (3)可能对脆弱生态系统产生结构重大变化、重要生态功能改变或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的建设项目; (4) 容易引起跨行政区纠纷的建设项目; (5)所有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区改建等区域性开发活动或建设项目。,23,(二)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此类项目包括: (1)污染因素单一,而且污染物种类少、产生量小或者毒性较低的建设项目; (2)对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建设项目; (3) 基本不对环境敏感区造成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