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年-2020)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151573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年-2020)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年-2020)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年-2020)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年-2020)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年-2020)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年-20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年-2020)(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6-2020 年)年)2016 年年 3 月月I目目 录录一、发展基础 .3二、需求预测 .7(一)新能源汽车需求预测 7(二)充电服务总体要求 7(三)充电设施需求预测 8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四、发展目标与配建标准 12(一)总体目标 .12(二)分区域服务目标 .12(三)分场所建设要求 .13(四)公用充电设施建设目标 .15五、重点任务 17(一)加快建成充电设施网络体系 .17(二)加快完善充电设施服务体系 .19(三)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21(四)进

2、一步强化配套政策支撑保障 .22六、实施保障 251前前 言言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以下简称充电设施)包括充电桩、充电站、换电站等,是新型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推广应用电动汽车的基本保障。大力推进本市充电设施规划建设,是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建设“便捷、高效、绿色”综合交通体系的客观需要,是完善上海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生活、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2013 年 3 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制订的上海市鼓励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暂行办法(沪府办发201319 号),对本市充电设施建设和相关市场培育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2015 年 5 月,经市政府同意,市交通

3、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沪交科2015553号),进一步促进了本市充电设施建设的有序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3 号)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年)(发改能源20151454 号),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提纲的通知(国能电力2015447 号)的相关要求,统筹考虑本市新2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综合交通政策,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强充电设施发展顶层设计,更好地便民利民惠民,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本市充电

4、设施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配建标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与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2016 年修订)(沪府办发20167 号)、上海市鼓励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扶持办法和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等共同构成本市贯彻落实国家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设施建设要求,推进本市未来五年充电设施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行动指南。规划期限为 2016 至 2020 年。3一、发展一、发展基础基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2013 至2015 年,本市共累计推广应用各类新能源汽车 57,666 辆,占全国总量的 15.0

5、5%,整体规模居全国首位。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车 36,685 辆,占全国总量的 26.75%。 充电设施建设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充电设施建设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要求。截止2015 年底,本市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 2.17 万个,基本满足“十二五”期间本市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其中,为私人用户提供充电服务的自用桩超过 1.65 万个,为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充电服务的专用桩约 0.32 万个,为公交、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提供充电服务的专用桩约 0.08 万个,为社会公用领域提供公共充电服务的公用桩约 0.12 万个。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服务市场培育取得一定成效。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服务市场培育取得一

6、定成效。随着新能源汽车用户的逐步扩大,一批充电设施建设运营企业茁壮成长,各具特色的运营服务企业平台逐步建成,为用户提供“上门安装(维护)、自助服务、刷卡消费、智能管理、平台结算”等服务,充电服务智能化、便捷化水平不断提升。推广应用模式不断探索创新,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服务网点建设有序推进,订单数和用户数逐月快速递增。4图图 1 上海市充电设施现状分布示意图上海市充电设施现状分布示意图充电设施建设配套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充电设施建设配套政策体系框架初步形成。2013 年以来,本市发布实施了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实施方案、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

7、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上海市鼓励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暂行办法和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设施建设发展的政策文件,初步形成覆盖规划建设标准、建设责任主体、建设管理自用充电桩自用充电桩 公用公用/ /专用充电桩专用充电桩5及运营服务要求、充电价格及服务收费、充电设施建设补助等方面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框架,促进了本市充电设施的有序发展。充电设施建设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充电设施建设标准体系不断完善。2012 年 5 月,本市出台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DG/TJ08-2093-2012),为规范充电设施建设、保障电动汽车运行安全发

8、挥了重要作用。随后,相继开展了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技术规范、加油站内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技术规范、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通用技术规范等一系列规范的编制工作,涉及充电站设计、公共数据采集、引导标志设置、安全技术检验、维护保障等一系列内容。随着本市充电设施建设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为促进本市充电设施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总的来讲,“十二五”期间本市充电设施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本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也面临一些“瓶颈”和挑战。一是日趋严重的停车资源短缺严重制约充电设施建设发展。中心城部分早期建成的居住区,车位严重不足,不具备安装自用充电桩的基本条件;公共停车场(库)泊位资源紧

9、张,规划建设滞后,给公用充电设施建设带来极大困难。6二是受用地、电力、停车位等建设条件及停车场(库)产权人、经营者、管理单位等利益主体需求多元等因素制约,本市公用充电设施协调推进难度大,投运数量偏少且分布不均,整体利用率偏低。三是充电设施资源缺乏整合,各建设运营主体各自为战,充电服务平台之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公用充电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给用户使用造成极大不便。四是充电设施建设商业合作与运营服务创新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智能充放电、电子商务、广告等增值服务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充电服务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偏弱。较为成熟的充电服务商业模式尚未形成。7二、二、需求预测需求预测(一)新能源汽车需求预测(

10、一)新能源汽车需求预测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政策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本市“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和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经测算,到 2020 年全市新能源汽车需求将达到 26.3 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约24.5 万辆,公交、物流、环卫等其他车型约 1.8 万辆。2017 年,本市新能源汽车需求为 13.1 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约 12.1 万辆,公交、物流、环卫等其他车型约 1 万辆。表表 1 本市本市“十三五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预测表(单位:辆)期间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预测表(单位:辆)(二)充电服务总体要求(二)充电服务总体要求根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

11、展指南(2015-类类 别别20172017 年年20202020 年年私人车85000172000 租赁车1200024000乘用车公务车2400049000 物流车30006500 公交车47008000 环卫车300500其他车型客车20003000 合合 计计13100013100026300026300082020),本市属于“电动汽车发展基础较好,雾霾治理任务较重,应用条件较优越的加快发展地区”,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要求“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不低于 1:7,城市核心区公共服务半径小于 0.9 公里”。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际,确定“十三五”期间本市充

12、电设施服务总体要求为,公共充电桩与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 1:7,外环以内地区以及新能源重点发展地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小于 0.9 公里,其他区域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小于 1.5 公里。(三)充电设施需求预测(三)充电设施需求预测为满足上述服务要求,经测算,到 2020 年本市充电桩总量应不少于 21.1 万个,有充电功能的公交停保场需68 座。其中,2017 年充电桩总量应不少于 10.3 万个,有充电功能的公交停保场需 42 座。表表 2 本市本市“十三五十三五”期间充电设施需求预测表(单位:个)期间充电设施需求预测表(单位:个) 类类 别别20172017 年年20202020 年年公务、租赁、

13、私人小客车 自、专用充电桩86000175000城市公用充电桩1325028500公交专用充电桩16002700物流专用充电桩15003250环卫专用充电桩150250客车专用充电桩10001500合合 计计1035001035002112002112009三、指导思想与原则三、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国家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充电设施建设等意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将充电设施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统筹考虑本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综合交通政策,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

14、结合,更加注重政策创新和市场培育,激发市场活动,引导社会各方更广泛地参与本市充电设施发展过程,更多更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按照“因地制宜、快慢互济、经济合理”要求,坚持自(专)用充电为主、社会公用补电为辅,更加注重资源整合和效率提升,着力推进设施信息互联互通,积极鼓励企业创新技术和运营模式,加快建成布局合理、智能高效、与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相适应的充电设施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更好惠及民生。(二)基本原则(二)基本原则统筹布局、适度超前、协同推进。统筹布局、适度超前、协同推进。加强充电设施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大能源、交通、市政等公共资源协同力度,建立

15、政企紧密合作、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按照“桩站先行、适度超前”原则,统筹推进本市充10电设施合理布局、有序建设,满足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充电需求。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分类落实。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分类落实。坚持“市场主导、快慢互济、合建为主、单建为辅”的技术导向,科学把握发展节奏,有序分类推进不同领域的充电设施建设。自用充电设施以慢充为主,结合自有产权、长期租赁停车位合建;专用充电设施采用快慢结合方式,结合住宅小区、办公场所公共停车位合建;公用充电设施以快充为主,结合社会公共停车场、加油加气站等以合建为主、单建为辅。统一标准、规范建设、互联互通统一标准、规范建设、互联互通。严格

16、执行国家充电设施相关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及时修订或制订有关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维护管理的标准规范。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建设改造充电设施,健全充电设备的产品认证与准入管理体系,提高设施通用性和开放性。建立统一的充电设施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不同充电服务平台互联互通,规范充电设施运营服务,不断提升智能服务水平。市场主导、创新机制、健康发展市场主导、创新机制、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通过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建立合理价格机制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推进“互联网+充电设11施”产业生态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及商业合作与服务模式创新,创造更多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机制、协同推进、示范引领。完善机制、协同推进、示范引领。不断完善本市充电设施推进工作机制,加大市、区政府之间、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推进力度,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积极性,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拧成一股绳合力推进充电设施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