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51003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6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1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1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1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1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1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最后一课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_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这些体现出来的都是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不论古今中外,所有爱国志士的爱国深情都是一样的。同样,不论年龄的长幼,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体现的便是法国人民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背景分析,作者介绍,检查预习,课文分析,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

2、体小说小东西,获得 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 文坛上的地位。 “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踱来踱去 郝 叟 懊悔,惩罚 钥 匙 祈 祷 哽,督学 膝头 小 弗 郎 士,du ho su o,chng yo shi q do gng,d x f lng,关于普法战争:,18701871年,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联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即告大败。普鲁士军队

3、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与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需要掌握的多音多义字:,( )宁可,( )安宁,nng,nng,( )字帖,( )请帖,( )妥帖,( )强迫,( )强劲,( )倔强,ti,ti,ti,qing,qing,jing,词语积累:,歌声悠扬动听。,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愿望的一种仪式。,声气阻塞。,写作知识,小说:属于叙事性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小说三要素: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反

4、映文章主题。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自读课文 ,思考:,1.小说以什么作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2.据此,小说可以分为四部分,如何划分?,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第一部分:上学路上、(第16段),序幕,第二部分:上课之前、(第710段),第三部分:最后一课、(第1123段),第四部分:散学时刻、(第2429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最后一课”是一堂什么课?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2.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3.小弗郞士在

5、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4.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5.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默读讨论理解,气氛,学生,平时,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今天,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还有镇上的人。,默读讨论理解,教师,平时,今天,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平时“我”会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平时老师穿戴一般,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

6、服。,分析人物形象,本文着重写了那两个人物形象?,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说塑造的这两个人物中,哪一个是主人公?请说明理由。,2.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的课堂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小弗郎士起到了什么作用?,分析人物形象,1.介绍小弗郞士的身份和年龄?,1.我这些课本,法语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他们分手了。,小弗郎士形象具体,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3.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7、,4.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明确:小弗郎士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对他起了巨大的教育作用。更重要的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最后一课”的典型环境,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成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觉醒。,1.初识小弗郞士,他是一个_ _的孩子。,小弗郎士形象概括,心理描写

8、,3.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幼稚,2.课堂上的小弗郎士是一个_ _的孩子。,1.,小弗郎士心理变化原因探究,“害怕法语”,“热爱法语”,心智成长,2.,韩麦尔先生,小镇上居民,心灵感染,1.分组讨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人?,分析人物形象,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工作不算认真,也不善于启发诱导,热爱祖国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爱国热情,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写出了他对即将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带走似的。 写出了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 :他转身

9、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写出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告别讲台的沉痛悲哀的心情。 语言描写:他说,法国语言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写出了他对祖国语言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明确: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

10、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总之,“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就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也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的 言语不是更激动人心吗?,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以小男孩为主人公的叙述角度,表现他在自己成为亡国奴后的悲愤与沉痛。,三理解主

11、题,探究写法,1.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操练。” 明确:这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具体时间和背景。尤其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执行和就范。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三理解主题,探究写法,2.

12、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明确:不完全相同,例如: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句成段,表达了小弗郎士难过、愤慨的心情。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总之,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本课小结,一个民族的毁灭,不在于生命的消失,而在于文化的灭亡。所以,入侵者拼命地毁灭文化,而被压迫的民族呢“绝不忘记自己民族的文化。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们,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像拿了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的怀抱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