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传昼夜长短的变化(湘教版湖南专用)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150853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自传昼夜长短的变化(湘教版湖南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地球自传昼夜长短的变化(湘教版湖南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地球自传昼夜长短的变化(湘教版湖南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地球自传昼夜长短的变化(湘教版湖南专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地球自传昼夜长短的变化(湘教版湖南专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自传昼夜长短的变化(湘教版湖南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自传昼夜长短的变化(湘教版湖南专用)(8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必修,地轴,顺时针,逆时针,恒星,24时,360,(3)周期:,(4)速度:,15/小时,减小,考点1 地球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1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3)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2)图中a、b两点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3)调查资料显示,c点降水量远比d点大,原因可能是( ) Ac点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B

2、c点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 Cc点位于信风的迎风坡Dc点气温高,多对流雨,答案:(1)A (2)A (3)B,【真题1】(2010江苏)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 (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答案】 (1)B (2)D,【解析】6月22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当地纬度为2326N;甲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52左右,12月22日

3、正午太阳高度在6左右,且为四地中最小,可判断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丁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62左右,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四地中最小,可判断丁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乙地接近南回归线,且位于南回归线以北。丁地12月22日太阳高度比甲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大,说明丁地比甲地更接近回归线,纬度比甲地低。因此,四地纬度由低到高排列为乙丙丁甲;自北向南依次是:甲丙乙丁。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所以四地线速度由大到小为:乙丙丁甲。,【答案】 (1)B (2)D,【规律技巧总结】地球自转的速度包括线速度和角速度。线速度是地球表面上某一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线的长度;角速度是地球表面上某一点在单位时间内转过

4、的角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除两极点为零外),而线速度是低纬度大于高纬度。但题目往往不会直接告诉你纬度的高低,而是给出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的信息。所以我们要知道某地区纬度的计算: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注意首先判断该地所处的南北半球和纬度范围(热带范围还是温、寒带范围)利用北极星的仰角计算: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纬度;北极星与天顶的角距离90当地纬度(只能是北半球)。利用昼长确定:当北(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是X小时,而所求地区的夜长也是X小时时,当地纬度数即与上述纬度数相同,当然南北纬符号相反。,考 点 透 析,一、产生昼夜交替1.昼夜的形成: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并非地球自转形成)。2.晨昏

5、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半球的 是昏线。,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晨昏线始终与太阳照射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都是0。,3.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由于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运动。同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并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以圆心为中心,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摆动,如图所示。(注:图中AB为晨昏圈),晨昏线的运动,1、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 (1)自转法:判断时注意分清光照图是侧视图、俯视图还是其他类型,借助地球自转方向按以下步骤进行:

6、 确定自转方向,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出来。 在所判断的晨昏线上任意选一个普通的点。 看运动趋势,沿自转方向进入白昼的点所在的线为晨线;沿自转方向进入黑夜的点所在的线为昏线。如图所示:,考点2 晨昏线的判断及其应用,(2)昼夜半球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 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3)时间法:赤道上6时所在的晨昏线为晨线,18时所在的晨昏线为昏线。,2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23.5,且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相等。春、秋二分日时与经线重合(见图甲

7、),二至日时与经线夹角约为23.5(如图乙)。,(5)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夹角变化范围为66.590,春秋二分日时与纬线圈夹角为90(见图甲),二至日时与纬线圈夹角约为66.5,且与极圈相切(见图乙)。 (6)晨昏线以15/小时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图甲中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 向自转;若B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 方向自转。 (2)确定地方时: 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 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 18:00,如图乙BN地方时是6:00,AN 地方时是18:00。,甲 乙,3晨昏线的应用,(4)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

8、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5)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针对训练 1读经纬网和晨昏线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1)(2)题。 (1)在图示时刻,北京时间为 ( ) A20时20分 B18时20分 C9时40分 D21时40分,(2)当角逐渐增大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

9、是( ) A黄河将逐渐进入夏季汛期 B北印度洋东行船只顺风顺水 C罗马天气逐渐变得干燥 D悉尼昼长夜短且昼渐长,答案:(1)B (2)D,2(2013年高考预测题)下面俯视图中,虚线是晨昏线,实线为纬线。AB两点的经度差为60,P点为中点,某天文兴趣小组在P点用量角器测得北极星 的高度为68。读图回答(1) (2)题。(1)A点的地方时 是( ) A6点B10C14点 D22点,(2)此时,下列说法最可能的是( ) A我国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 B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到台风侵扰 C地中海沿岸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D科考人员在北极地区进行科考活动,答案:(1)B (2)A,例1 (2011四川高

10、考)右图为 经纬网图。图中A点位于南纬68度, 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北京处 于白昼;近期,C地日出时刻越来 越早。据题设条件回答(1)(2)题。,(1)此刻,与北京日期不相同的是 ( ) A圣保罗 B华盛顿 C开普敦 D莫斯科 (2)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该日,大约在7月中旬 B该日,C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C该季节,正值尼罗河枯水期 D该季节,马达加斯加岛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通过读析材料可以获取如下信息: (1)本题组主要考查利用晨昏线判读季节,以及时间计算内容。 (2)图中昼夜的范围和出现极夜的纬度(68S)。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解析 第(1)题,由“北京处

11、于白昼”和“图中120经线为120E”可推知AB为昏线。由图中B点(0,150W)为昏线与赤道交点可知150W为18时,由此可知0时所在经线为60W,故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是从60W向东到180。由圣保罗、华盛顿、开普敦、莫斯科四市的经度可知华盛顿与北京日期不同。,第(2)题,由“A点位于68S,AB为昏线”可知68S及其以南地区发生极夜现象,结合“C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可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该日可能在6月下旬,全球东北日出,尼罗河正值丰水期,由“马达加斯加岛和塔斯马尼亚岛的纬度”可知马达加斯加岛的白昼比塔斯马尼亚岛长。 答案 (1)B (2)D,考点三、地方时与区时及日期的变更1.地方

12、时: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计算: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为“+”,西侧为“-”(东加西减)。经度差的求法:所求地和已知地的经度在0经线的两侧为“+”;同侧为“-”(两侧加,同侧减)。,2.时区的划分:因经度不同而造成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由于东边的地方先见到太阳,所以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每隔15经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为了统一时间系统,国际上采用经度每隔15划分为1个时区的办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从西经7.5向东到东经7.5为中时区或零时区。零时区向东、向西依次为东(西)一区至东(西)十

13、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共用180经线为其中央经线。,3.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统一时间,即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为:时区号数15。如:北京时间就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东经120上的地方时。,由已知经度数推算时区时区号数:已知经度数15(若余数小于7.5,则商数的整数位即为时区号数;若余数大于7.5,则商数的整数位加1即为其时区号数)。区时的计算方法: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1小时时区差数(即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数。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用“+”,西用“”)。,4.日界线:人为规定的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自然日界线(0:00

14、所在的经线)。,规律技巧点拨2,1.地方时的计算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地点先看到日出,东早西迟是计算地方时的关键。(2)明确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先确定对应点的时区,求出时区差。,时间计算,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为例: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零时,如NB。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例1 (2011重庆高考)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回答(1)(2)题。 (1)该地最可能是

15、( ) A北京 B沈阳 C成都 D海口,(2)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布宜诺 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 ) A6月21日9时 B6月21日21时 C6月22日9时 D6月22日21时,(1)任何地点一天中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应为当地时间12时, 根据题干该地于北京时间13时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可求该地经度为105E。 (2)该地北京时间6时左右日出,按当地地方时日出时间 应在5时左右。日出时太阳高度加度,12时到达最大83,每小时大约升高近12度。,解析 第(1)题,根据北京时间13时当地处于正午可知该地位于105 E经线上,根据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可以计算出该地所处纬度位于3

16、0.5 N或16.5 N附近。故该城市最可能是成都。第(2)题,当天上午太阳高度为36时,表明已经日出了3小时,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9时,故处于西四区的区时为6月21日21时,最接近的是B选项。 答案 (1)C (2)B,4日期的变更 (1)日期变更线有两种(如下图):,自然界线:指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所在经线,其位置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自该线向东至180经线日期早一天(为今天),自该线向西至180经线日期晚一天(为昨天)。 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是指180经线。人为日界线的西侧是东12区,东侧是西12区,由于任何时候东12区总比西12区早一天,所以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