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地理新导学同步中图版必修三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章末总结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146349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3.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地理新导学同步中图版必修三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章末总结 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导学同步中图版必修三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章末总结 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导学同步中图版必修三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章末总结 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导学同步中图版必修三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章末总结 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导学同步中图版必修三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章末总结 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地理新导学同步中图版必修三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章末总结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地理新导学同步中图版必修三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章末总结 (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末总结,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知识结构,问题解答,内容索引,知识结构,问题解答,教材P4 探索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时,常用到区域的概念,有些习惯性的称谓反映了区域差异。“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用某个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空间单位,是一个可变量的实体。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别。 教材P5 思考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教材P7 填表,教材P9 思考 东部季风区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方日均气温10 ,积温在4 500 以上,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 ,年降

2、水量800 mm。北方地区反之。 教材P12 思考 划分依据: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联系: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中,整个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的大部分及西部经济地带的小部分都处于东部季风区,中部经济地带的小部分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部经济地带的大部分都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及青藏高寒区。,教材P13 思考,教材P15 活动,教材P15 复习题 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区域差异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

3、存在差异,东部季风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东部季风区强烈,青藏高寒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微弱;东部季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两大自然区。,3.在东部季风区内部,南北自然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盛产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我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盛产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

4、在形态上,北方民居多以平顶屋为主,南方民居多斜顶屋。(3)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交通通达性的影响。总体来讲,东部季风区交通便利,道路密集且通达性好,是,铁路和干线公路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中,南方地区由于河流众多,内河运输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南、北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5)矿产资源的南北地域差异使北方经济以重工业为主,而南方的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东部最高,西部最低。(2)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同: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教材P16 探索

5、 从大西洋沿岸往东至俄罗斯,欧洲不同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逐渐增大,主要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欧洲处于中高纬度,冬季寒冷,气温自西向东递减,在没有普遍使用保温材料的时代,只能依靠增加墙壁厚度来防寒。这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对民居建筑的影响。,教材P17 思考 (1)早期农业起源地区的共同区位优势: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便利的河水灌溉、适宜的气温、充足的日照,这些都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采集和狩猎阶段,人类的衣食住行极大地依赖于地理环境,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的制约。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区,人类的繁衍生息才比较活跃。农业社会阶段,早期人类栽培植物活动的开

6、展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往往成为农业文明的发祥地。,(2)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而生存,因此自然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例如,有的地区因气候干旱,森林退化为草原,农业生产也就由以种植业为主向以畜牧业为主转化。古巴比伦和中国楼兰古城的兴衰就是区域地理环境变化引起人类活动变化的例证。 教材P23 思考 从案例中可知,地理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是农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而农业生产方式则是决定性条件。,教材P23 复习题 1.,2.因为科学技术一方面可以改变局部的区域环境,如在温室内

7、种植的作物几乎不受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可以提高人类活动对于区域地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如利用高科技培育出对地理环境适应能力很强的作物品种。这两方面都可以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 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要结合自身所在的区域进行描述。描述地理环境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入手。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讨论。,教材P24 探索 (1)从自然方面看,小山坡是一块不毛之地,可见,小山坡的自然条件较差,没有可供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只能长期荒芜。 (2)从人文方面看,该小山坡上无常住人口,交通不便,但距离城市较近,当地政府在此小山坡上建大学后,带动了该地区的发

8、展。荒地变为建筑用地,人口增多、交通便利,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昔日荒芜的小山坡焕然一新,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教材P25 思考 中国还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资源跨区域调配类型。 教材P26 思考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水源调出区带来的影响:使调出区流量减少,影响灌溉、航运等;若调出区在河流入海口附近,可能造成海水倒灌、水质下降。 对调水沿途流经地区的影响:使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教材P29 填图,教材P31 讨论,教材P31 复习题 1.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对自然进行改造,影响区域地理环境;在区域内部

9、和区域之间进行的产业转移,影响区域地理环境。 2.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人类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改造了自然环境,造福了人类,引起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人类在利用资源过程中违背了自然规律,引起地理环境的恶化,产生负面影响。,3.由于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存在差异,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主要发生在发达地区,结果,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之间就产生了差距。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可使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条件,也使不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会使移入地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使地理环境趋于恶化;伴随着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由移出地转移到移入地。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就会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4.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案例。在南水北调工程中要着重注意生态问题,如东线工程调水对长江口地区的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中线工程的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形势的影响;西线工程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