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利用新技术-太阳能制冷热泵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144234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利用新技术-太阳能制冷热泵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能源利用新技术-太阳能制冷热泵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能源利用新技术-太阳能制冷热泵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能源利用新技术-太阳能制冷热泵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能源利用新技术-太阳能制冷热泵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利用新技术-太阳能制冷热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利用新技术-太阳能制冷热泵(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光热转换技术 八、太阳能制冷空调,1、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 溴化锂(吸收剂)+水(制冷剂) 无毒、制冷温度不低于6、高浓度易结晶、溶液腐蚀作用 水(吸收剂)+氨(制冷剂) 2、蒸汽喷射式制冷空调系统 3、吸附式太阳能制冷空调系统,制冷技术是为适应人们对低温条件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如人体舒适性要求、食物的加工保鲜,材料的特性-超导现象,物态(气体分离、液化)等需要利用制冷技术。,制冷,几个概念,(1)制冷:用人工的方法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将物体冷却,使其温度降低到环境温度以下并保持这个温度。实质:将热量从被冷却对象中转移到环境中制冷冷却,普冷:120K以上 深冷:20 120K 低

2、温:0.3 20K 超低温:0.3K以下,空调用制冷技术属于普通制冷,几个概念,(2)制冷剂:在制冷机中使用的工质称为制冷剂。 (3)制冷机:机械制冷中所需机器和设备的总合称为制冷机。 (4)制冷装置:将生产冷量的制冷机械和消耗冷量的设备结合在一起的装置。,(1)商业及人民生活 如人工冰厂、空调、冰箱、冷柜以及食品的冷冻冷藏、保鲜、冷藏运输等。 (2)工业生产及农牧业 如制药、啤酒、精密仪器车间等; 农作物的种子进行低温处理,人工气候育秧室、蔬菜水果的保鲜等。 (3)建筑工程 如挖掘隧道、建筑河堤时采用的“冻土法”。 (4)科学实验研究 如各种环境模拟装置中创造的人工环境。 (5)医疗卫生 如

3、药品、疫苗及人体器官的冷藏保存,手术中采用低温麻醉等。 (6)尖端科学领域等 微电子技术、能源、新型材料、宇宙开发等。 (7)氧气、天然气(CNG 、LNG)等液态运输 天然气:1立方米(液态)621立方米(标准气态) 氧气: 1立方米(液态)800 立方米(标准气态),发展历史,(1)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 1755年 乙醚蒸发制冷-制冷技术的开始 1834年 第一台乙醚蒸汽压缩式制冷机 1875年 氨蒸汽压缩式制冷机压缩式制冷机 占统治地位 1859年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 1910年 蒸汽喷射式制冷机 19世纪 制冷技术基本成形,1910年 第一台以氨为工质的冰箱问世 1920年 美国开利公司制

4、造出第一台开启式压缩机的卧式柜型 空调器 1930年 第一台以氟利昂为工质(R-12)的制冷机问世 1951年 第一台窗式空调器正式问世 1964年 我国第一台“双鹿”牌窗式空调器问世 80年代末 我国电冰箱产量占全世界第一位 90年代中 我国空调器产量占全世界第一位,制冷技术的发展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阶段: (1)天然冷源的应用阶段古代18世纪中期。采用的天然冷源主要是指冬季储存的天然冰和夏季使用的深井水。 (2)机械制冷阶段18世纪中期今。1755年是人工制冷史的起点。现代制冷技术作为一门科学是由19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的,到20世纪具有更大的发展。,(2)近代的突破性进展,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

5、的应用 新材料在制冷产品上的应用 机器设备的发展 制冷工质开的开发,(4) 制冷技术的研究方向,减少能耗,如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 合理选择和利用制冷剂; 提高制冷机的机械热力性能。,制冷方法,制冷的基本方法 (1)相变制冷*液体气化*固体溶化与升华 (2)气体膨胀制冷 (3)逆向可逆循环*逆卡诺循环 制冷的具体方法*蒸汽压缩式制冷*吸收式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压缩式气体制冷循环*气体涡流制冷*热电制冷*固体吸附制冷,制冷工质开的开发,1934年美国人波尔金斯试制成功了第一台以乙醚为工质、闭式循环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机。18301930,主要采取NH3、CO2、空气等作为制冷剂;1930199

6、0,主要采用氟里昂作为制冷剂; 1990 ,积极寻找无污染的制冷剂,替代氟利昂。,蒸汽压缩式制冷 按着热力学第二定律,把热量从低温热源传递到高温热源需要外界做功。 制冷剂 氟利昂 CFC 含氯氟化碳 HCFC 含氢氯氟化碳,制冷剂,制冷剂 :乙醚(1834)水二氧化碳(1866)氨(1870)二氧化硫(1876)氯甲烷(1878)氟利昂(Freon)(1930)氟利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氟、氯、溴的衍生物的总称R12(1931) 、R11(1932)、R114(1933)、R113(1934)R13(1945)R14(1955)丙烷(C3H3)、乙烷(C2H6)、乙烯(C2H4)丙稀(C3H6)

7、、丁烷(C4H10)、戊烷(C5H12),对制冷剂的要求,1、 临界温度较高 2 、适宜的饱和蒸气压力 3 、凝固温度低 4 、粘度和比重小 5 、导热系数高 6 、绝热压缩系数小 7 、液体比重小 8 、循环的热力完善度尽可能大 9 、不易燃、不爆炸、无毒、无腐蚀 10 、价格便宜、易于获得,CFC、HCFC的替代问题,1974年,Molina和Rowland发现氯氟碳化合物扩散到上层大气,被紫外线分解成氯原子,同温层中的臭氧就被催化破坏使臭氧层减薄或消失。同温层离地面1145公里,存在臭氧层能吸收90%的紫外线。,后果,(1)紫外线增强,皮肤癌和白内障发病增多,人的免疫系统受到危害,每衰减

8、1%,皮肤癌发病率增加46% (2)生态破坏,食品链破坏,损伤生物的细胞,阻止发育或产生变异,致使农作物和渔业减产。 (3)产生附加温室效益。CFC+甲烷的总和=CO2平均气温上升,海平面回升,南极冰川有融化的趋势。,CFC 含氯氟化碳,寿命 臭氧消耗潜能值 温室效应潜能值 R11 65年 接近1 1 R12 120年 接近1 2.83.4 R113 180年 接近1 4.15 R114 180年 接近1 4.15 R115 180年 接近1 4.15 R13 400年 接近1 5.1 R501 400年 接近1 5.1HCFC含氢氯氟化物 R22 20年 0.1 0.35HFC含氢无氯氟化碳

9、(R134a R152a等) R134a 0 0.25,禁用问题,1987年 蒙特利尔协定 对二类8种CFC限制使用CFC: R11、R12、R113、R114、R115Halon : 1211、 1301、 24021992年 哥本哈根 CFC 1995年停止使用HCFC 2020年达到96年的0.5%2030年完全禁用,30年代使用氟利昂,有50年的历史,R11、R12:空调制冷、泡沫塑料、发泡剂 R113:清洁剂 R114、 R115:高温制冷剂 Halon : 灭火剂停止使用CFC后,尚有大量CFC存在和继续逸散,至少50年后才开始恢复,200年后恢复到1970年的水平。,对策、替代,

10、(1)HFC134a可替代CFC12 (2)混合工质HFC+HCFC+HC (考虑可燃和阻燃) 410A407C (3)天然工质 HC丙烷 碳氢化合物(hydrocarbon)氨 NH3(anmonia)二氧化碳 CO2 发展新型制冷方法汽波制冷吸收式制冷磁制冷,单级压缩制冷循环,冷凝压力Pk由冷凝温度决定,为了制取更低的温度必然要求降低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受冷却介质(环境)温度的限制,变化范围有限,蒸发温度的降低导致蒸发压力P0下降,气体绝热膨胀制冷,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1.组成设备: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阀、吸收器、发生器、溶液泵。 吸收器:吸收制冷剂蒸气 发生器:加热、释放制冷剂 溶液热交

11、换器:内部能量利用,提高效率 溶液泵:加压作用 2.循环 :制冷剂循环 溶液循环,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氨吸收式制冷,泵,吸收器,换热器,发生器,蒸发器,节流阀,QL载冷体,水,低品位蒸汽TR、QR,冷凝器,QH,水,氨吸收式制冷,蒸气压缩式与吸收式制冷机的比较,吸收式制冷机是一种以热能为主要动力的制冷机 。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压缩机(消耗机械功) 吸收式制冷循环:吸收器,发生器,换热器,泵(消耗低品位热量),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冷是利用固体吸附剂(例如沸石分子筛、硅胶、活性炭、氯化钙等)对制冷剂(水、甲醇、氨等)的吸附(或化学吸收)和解吸作用实现制冷循环的

12、。吸附剂的再生温度可在80150之间,也适合干太阳能的利用。,能够在5585oC热源温度下有效工作; 适合太阳能以及其它低品位热能应用; 目前已小批量生产,德国Freiburg示范应用的太阳能吸附空调,蒸汽喷射式制冷空调系统,利用聚焦式太阳能集热器,将水加热,产生蒸汽,喷射。 依靠蒸汽喷射器的作用完成制冷循环的制冷机。它由蒸汽喷射器、蒸发器和冷凝器(即凝汽器)等设备组成,依靠蒸汽喷射器(见水蒸汽喷射真空泵)的抽吸作用在蒸发器中保持一定的真空,使水在其中蒸发而制冷。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用水作为制冷剂,蒸发温度在0以上,仅可用于空气调节和某些生产工艺过程。蒸汽喷射式制冷机设备庞大,需要高位安装,一般在

13、10米以上,以便冷水泵和冷却水泵吸入处为正压,且需要较高压力(0.55兆帕)的工作蒸汽,所以应用日渐减少,有被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取代的趋势。,蒸汽喷射式制冷空调系统,水泵产生位能差,热泵产生温度差,热泵(Heat Pump),热泵,封閉式地源熱泵系統 (傳統),热泵设备基本原理,内部结构,1、压缩机 2、冷凝器 3、膨胀阀(节流阀) 4、蒸发器 5、制冷剂,节流阀,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使制冷剂流动受阻力压力降低,低温制冷剂与空气换热设备,制冷系统的“心脏”,制冷剂流动的能量来源,高温制冷剂与水换热设备,1、压缩机的驱动和压缩动力下,气态冷媒(制冷剂)被吸进压缩机内并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 2、高温高压气态冷媒流入冷凝器(即设备的散热盘管);此时低温的水和流动着高温冷媒的通过盘绕在水箱外壁的铜管(散热盘管或称冷凝器)进行热交换,冷水温度升高,气态冷媒温度降低及液化, 3、液态冷媒通过节流阀压力降低; 4、低压液态冷媒流入蒸发器吸收了风机带来的空气中的热量而气化 。如此周而复始的运行,利用空气中的热能将水加热到设定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给排水/暖通与智能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