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之小儿秋季防腹泻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40210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之小儿秋季防腹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医养生之小儿秋季防腹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医养生之小儿秋季防腹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医养生之小儿秋季防腹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医养生之小儿秋季防腹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之小儿秋季防腹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之小儿秋季防腹泻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养生 之,小儿秋冬季防腹泻,什么是小儿秋冬季腹泻,西医观点: 是由于感染轮状病毒 细菌感染、 寄生虫感染 儿童自身生长发育,中医观点: 外感风寒暑湿 内伤乳食 惊恐内迫 脾虚,好发年龄和儿童,好发年龄 患儿年龄大多小于3岁其中以6个月1岁最多 流行高峰在每年的1012月 好发儿童 营养不良 贫血 有佝偻病及体弱多病的婴幼儿,特点,腹泻起病急 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病初即有呕吐、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 每日常在10次以上 大便无腥臭味 容易拉脱水 体弱儿病程长病情重,特点,腹泻起病急 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病初即有呕吐、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 每日常在10次以上 大便无腥臭味 容易拉脱水 体

2、弱儿病程长病情重,原因,小儿的胃肠功能和免疫系统的发育未成熟 胃液及消化液的分泌相对较少 胃肠道的抵抗力差 因而很容易感染轮状病毒导致腹泻的发生,留心细微的身体变化,先兆厌食 轻微腹痛 低热,对策饮食 按摩 其他方面调理肠道,症状,感染病毒后,可潜伏13天 约20%30%患儿先有上呼吸道症状,一般起病突然,多数患儿最初是发热(体温可达3840)、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微咳、咽部不适等 有严重水样腹泻和呕吐 几乎全部病人均有呕吐,且呕吐多出现在腹泻之前,持续23天。 腹泻持续较久,最长可达28天。 腹泻初期12日内即排出水样便,大便稀薄、色淡,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或清水样便,黏液少,很少腥臭味 多有

3、严重口渴及明显的烦躁,一般有轻度或中度脱水 化验检查大便脓细胞很少见。,日常生活预防,喂奶注意卫生 妈妈每次给宝宝换尿布后、喂奶前、冲奶前、给宝宝喂饭前都要洗手 母乳喂养的婴儿,妈妈在喂奶前,应将乳房擦洗干净 人工喂养的婴儿,要特别注意奶具的消毒且不要吃变质的奶。,日常生活预防,添加辅食 适当增加辅食 一定要注意先从少量开始 在花样上每次只能增加一种 从半流食开始,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 注意 过早地加固体食物,易导致腹泻。,日常生活预防,餐具卫生 餐具、炊具用前消毒 给宝宝(尤其是6个月以前的宝宝)做辅食的餐具(菜板、刀叉、过滤纱布或漏网、榨汁机、各种容器等)用后晾干,用前清洗、消毒。,日常生活

4、预防,食物放置 冰箱内放置的食物必须煮沸后食用,更换一个干净的容器放置。 在常温下放置的剩奶,不能超过4个小时。 容器再使用时,一定要煮沸后再使用。,日常生活预防,保持空气新鲜 切莫因为天气转冷,怕宝宝受凉而紧闭门窗 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能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日常生活预防,不要嚼饭给宝宝吃 千万不要给宝宝嚼饭,这可能导致婴儿腹泻。有的妈妈怕烫着孩子,喜欢用舌尖舔一舔,试试温度,这是不好的习惯。还有的妈妈喜欢啄一下奶嘴,尝一尝奶的温度,这更不好。孩子的抵抗病菌的能力较差,成人口腔内的正常细菌对宝宝来说可能就是致病菌。,日常生活预防,不要接触其他腹泻宝宝少带宝宝到病儿集中的医务场所 少去公

5、共场所 尽量不接触患有腹泻的宝宝,日常生活预防,容易忽视的卫生细节 冰箱:秋季里腹泻的发生多从饮食和粪便传染引起 马桶垫:许多家庭对马桶垫的处理仅限于清洁,忽略了消毒。 遥控器:在遥控器上套一个透明塑料袋,每隔一两天用84液浸过的抹布擦拭就可以了。,中医辨证与预防,寒泻 热泻 水泻 伤食泻 脾虚泻,中医辨证与预防,症状: 发烧、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用药 可以选服藿香正气液,每次0.5支,一日2次。外用“小儿敷脐止泻散”贴脐,一日换一次。,寒泻原因 过食生冷 感受风寒,中医辨证与预防,热泻,症状 引起腹泻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酸臭,或有泡沫,小便黄。,病因 肠胃积热 外受暑湿,对策 可选

6、用“葛根芩连微丸”每次1g,每日服3次。 此型夏秋季较多。,中医辨证与预防,水泻,症状 引起水泻不止,每天大便次数多,肠鸣腹胀,大便如稀水或不成形,泄后肠鸣腹胀减轻。,病因 贪食生冷食物,对策 病儿病情很容易加重,发生脱水。一般应到医院请医生治疗。,中医辨证与预防,伤食泻,症状 腹胀腹痛,便前哭闹,大便酸臭,或见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口臭气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病因 主要由于过食或添加辅食不当,对策 可服“化积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中医辨证与预防,脾虚泻,症状 面色发黄,疲倦无力,大便松散不成形或次数多。,病因 久病久泄引起身体虚弱,对策 可用“启脾丸”每服1丸,日2次。 参苓白术散冲服

7、。,脐疗法,药物制作: 丁香、肉桂各9克,五倍子12 克,白胡椒5 克,石榴皮20 克,研成极细末,过筛,置瓷瓶或玻璃瓶中,盖紧,勿令漏气受潮。 使用方法: 取药粉适量,用生姜汁调成糊状,纳入脐孔,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再用绷带围绕脐部缚紧,以防脱落。1224小时后揭去。一般12小时吐泻停止,24小时痊愈,愈后再贴1天,巩固疗效。,原理,中医认为,脐部即神阙穴,内连五脏六腑,为冲任经气汇集之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其表皮层最薄,局部无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敷脐易于穿透,药力可直达病所。 脐疗可调整肠胃功能,促进吸收,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涩肠止泻的功

8、效。,药粥疗法,山药扁豆粥:取鲜山药30克去皮洗净,白扁豆15克,粳米30克。先将粳米、扁豆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八成熟,再将山药捣成泥状加入一起煮成稀粥,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2次温食。具有消暑化湿,健脾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湿热并重型腹泻。 丝瓜叶粥:取鲜丝瓜叶30克,粳米30克。先将丝瓜叶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再滤取煎汁煮粳米为粥,粥成加白糖适量调味,每天分2次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湿之功效,适用于患儿感受外邪,热重于湿型腹泻。,药粥疗法,山楂神曲粥:取山楂50克,神曲15克,粳米30克。先用纱布将山楂、神曲包好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后去掉药渣,再加入粳米煮成稀粥,加适量

9、白糖调味食用,每天2次。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功效,适用于饮食不节或喂养不当,而致消化不良的患儿。 茯苓大枣粥:取茯苓粉30克,大枣15克,粳米30克。先将大枣去核切碎,放入锅中加水浸泡20分钟,然后把粳米、茯苓粉一起加入煮成粥,服时加适量白糖,每天2次。具有健脾补中,利湿止泻之功效,适用于患儿脾虚久泻者。,药粥疗法,山药莲子粥:山药20克、莲子20克、粳米2550克熬成粥食用,具有健脾作用。 米仁鸡内金粥:生米仁30克、鸡内金1只、粳米2550克熬成粥食用,具有健胃、利湿、消食的作用。 每周1-2次可增强小儿脾胃功能。,药粥疗法,参莲大枣粥:取党参10克,莲子10克,大枣15克,粳米30克

10、。先将党参、莲子研成细末,把大枣去核切碎,再将粳米与党参末、莲子末、枣肉一起加水适量煮成粥,加白糖少许,即可食用,每天2次。具有益气健脾止泻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之患儿。 糯米固肠粥:取糯米30克,山药15克。先将糯米炒微黄,山药研成细末,然后把二者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共煮成粥,熟后加胡椒面少许,白糖适量调服,每天2次。具有健脾暖胃,温中止泻之功效,适用于小儿脾胃虚寒型腹泻。,药粥疗法,胡萝卜泥:将胡萝卜用清水洗净,去皮后切成块,将切成块的胡萝卜置入电饭锅内蒸熟,蒸熟后的胡萝卜用磨板磨成胡萝卜泥,每日3次,每次1-2勺。适于脾虚腹泻。 小米汤:取小米250克,加2500毫升水,微火煮2小时,取上层

11、米汤,每日喂6次,每次30100毫升。 适于脾虚腹泻。,药粥疗法,姜茶饮:取生姜10克,茶叶3克,红糖少许,将生姜切片,与茶叶加适量水一起煎煮,待沸后加入红糖,随意饮服;适于寒泻。 湿热型腹泻患儿表现为 发热、舌苔厚腻等症状,大便呈蛋花汤样且带少许黏液,此类患儿可适度增加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薏米粥的摄入。,小儿腹泻的护理,一是家长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大便次数、数量及性状; 二要给患儿做好隔离工作,家长注意手的卫生,以防交叉感染; 三是腹泻不严重,可给孩子服口服补液盐,暂时减少喂奶的次数或减少奶量,等孩子大便好转了,再给孩子喂正常的量,还要多喂水、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肠胃负担; 四是如果腹泻

12、严重,出现高热、呕吐,合并脱水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推拿疗法,1.捏脊疗法 操作方法:小儿俯卧,操作者以食指抵于小儿背脊之上,拇指与食指挟住小儿背脊皮肤,拇指后退,食指向前,做翻卷动作,自小儿臀部尾椎开始,左右手交替自下向上翻卷移动,直至背颈交界处的大椎穴,捏3把,再将皮肤提一提。如此,反复5趟,每天1次。操作时应注意用力要适当,不要拧转,操作时沿脊柱直线前进,不要歪斜。开始时可能动作迟钝,不灵巧,但操作几次后动作就会熟练,以小儿感觉舒适为好。捏脊疗法主要用于小儿保健,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小儿脏腑功能。 2.摩腹疗法 操作者手指张开,覆盖小儿腹部,力度不宜过重,逆时针按摩,不带动皮下组织,一般按摩35分钟。此疗法主要适用于防治小儿腹泻。,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