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河中学刘俊德育案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513717 上传时间:2017-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迎河中学刘俊德育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迎河中学刘俊德育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迎河中学刘俊德育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迎河中学刘俊德育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迎河中学刘俊德育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迎河中学刘俊德育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迎河中学刘俊德育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优秀德育实践案例评选推荐表(中学)学校:寿县迎河中学 校长:李先梅 案例主持人:刘俊 联系电话:13865649818推荐理由:20 世纪 90 年代,网络开始在我国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未成年人而言,则带来了双重影响。网络在一方面拓宽了未成年人的求知途径,使大家能够更加便利获取各方面的知识,但在另一方面也给一些未成年人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受到不良黄色信息的影响,结交陌生朋友等等,而这其中,沉迷网络游戏更是成为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陷入网络依赖或成瘾的人,往往反映了其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过度依赖网络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生理功能损害;禁

2、止或减少上网行为虽然必要,但从源头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本案例就是针对小沙同学的网络成瘾原因,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和方法,通过教育以期取得一定实效事例。一个网络成瘾青少年德育教育案例报告寿县迎河中学 刘 俊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网络开始在我国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未成年人而言,则带来了双重影响。网络在一方面拓宽了未成年人的求知途径,使大家能够更加便利获取各方面的知识,但在另一方面也给一些未成年人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受到不良黄色信息的影响,结交陌生朋友等等,而这其中,沉迷网络游戏更是成为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陷入网络依赖或成瘾的人,往往反映了其现实生活中的某

3、些需要得不到满足,过度依赖网络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生理功能损害;禁止或减少上网行为虽然必要,但从源头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本案例就是针对小沙同学的网络成瘾原因,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和方法,通过教育以期取得一定实效事例。关键词:网络 成瘾 心理辅导 德育教育一、形成背景小沙,男,16 岁,寿县某市示范高中高二年级学生。小学随父母在上海市公立学校就读,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进入初中回到安徽老家就读。回老家以后开始打游戏机,学业成绩上下起伏,初中老师及家长曾经教育并干预效果不好,中考成绩刚刚达高中建档线;孩子非常失落,进入高中成绩一直不好,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有些自暴自弃。家庭条

4、件尚可,孩子自尊心较强,因为迷恋网络时常与老师及家长因言语不当发生争吵,在家长干预过程中有离家出走的经历,高中期间学习也不正常。家庭背景:一家四口人,父母亲,一个姐姐,父母亲在上海市郊承包土地种植蔬菜,十分繁忙。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父母一般采取放任自流或粗暴的教育方式。通过其父母的主述和班主任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其父母到上海市郊承包土地种菜已经有好多年了,经过多年辛勤劳作虽然收入尚可,但他们也吃了很多的苦,承受别人难以承受的痛苦和劳累,因此,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子学有所成跳出农门,不希望儿子再和自己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土里刨饭吃;小学就托人把孩子送入当地学校就读,初中因为不能在当地参加中考而选择

5、回乡就读。平时教育以放任自流为主,但要求严格,出现问题则粗暴处理。据学生小沙自诉,在小学时虽然成绩很好,因为是外地学生老师不重视,同学还有歧视现象,在他心目中也造成不良影响;初中回到老家读书,虽然没有父母高压力和高期望,但环境发生很多变化,远离父母缺乏亲情的呵护,无依无靠的感觉常常袭上心头,于是,沉迷电脑游戏,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成绩一落千丈。二、实施过程根据小沙同学的现状,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心理辅导和德育教育。(一)营造良好氛围 构建和谐关系首先了解该生的各方面情况后,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和该生进行交谈,让其有亲近感,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当孩子信任且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叙述他对网络迷恋时

6、,才是你进行辅导的开始,在和辅导对象交流时要注意说话的措辞和语气,让其感觉放松,这样可以减少心理防御;在良好的氛围内,对其愿意从迷恋网络中脱身的勇气,给以高度的赞扬和鼓励,表示自己乐意帮助他,并和他一起努力。(二)利用网络成瘾作业自测,分析判断成瘾根源利用网络成瘾作业自测及检查要点得出,小沙同学主要因为远离父母有亲情缺失,为了逃避现实,在网络上寻找安慰和刺激。针对小沙同学网络成瘾原因,正面告诉小沙同学:长期沉迷于网络对于心理、生理都会造成严重危害,通过电脑游戏躲避现实,通过虚拟世界实现自我价值是幼稚的行为表现,真实的自我是在积极、健康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建议家长一方放弃原有的工作,回来陪读从而

7、弥补亲情缺失,协助小沙同学改过自新。家长也按照要求,其母亲回老家陪伴孩子读书。(三)制定方案,选择辅导方法通过和小沙同学及家长的反复沟通,我们确定了小沙同学辅导方案是:是以自我为主的方法,即辅导对象不需要外在的约束和监督,自己控制自己行为的方法自我管理法,具体如下:1、转移注意辅导对象可以在想上网的时候,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主动离开有电脑的房间,或用看书、打球、跑步、听音乐等其他活动取代原来的上网行为,甚至可以主动建议父母暂时取消家庭上网服务,或给电脑设置密码,将自己与网络暂时绝缘。2、上网时间递减法要像小沙同学一次性的戒掉“网瘾”,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让他自己设立合理的“小步子”目标,逐渐

8、减少上网的时间。过去每天上网 4 小时,我们确立第一个目标是每天上网 3 小时,这个目标实现并维持一段时间之后,再把目标定为每天上网 2 小时,以此类推,直到上网时间合适为止。在此过程中,辅导对象在每次上网的时候,可以使用闹钟提醒自己准时下网。3、自我奖励与惩罚辅导对象可以自己制定上网时间安排表,逐渐减少上网时间。如果自己上网时间明显减少,或感觉自己“网瘾”下降,就可以好好奖励自己,如去大吃一顿或买一件喜欢的东西;如果自己仍然对网络恋恋不舍,上网时间有增无减,就应该惩罚自己,如快跑 1500米,做 100 个俯卧撑,做家务等等。4、自我指令辅导对象可以给自己制定学习时间安排表,规定每天的什么时

9、候必须学习。每当有上网的念头的时候,辅导对象就可以反复的自我暗示:“不行,现在不是时候,现在应该学习,等周末再说”,每当抵制住了诱惑,认真学习,度过了充实的一天之后,就应该进行自我鼓励:“今天学得有收获,很投入,坚持就是胜利”。5、自觉提高上网效率每次上网之前,辅导对象应该先花两分钟时间仔细想一想自己要上网干什么,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然后再花一分钟时间,估计大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所有任务。如果估计要 60 分钟,就把闹钟定到 30 分钟,提醒自己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反思自己有没有做与任务无关的事情。以上几点是对辅导对象进行自我辅导的基本方法,同时还教育辅导对象在辅导期间,每周制定出详

10、细时间安排表,时间安排应尽量使自己生活充实,而有意识的减少上网的时间,保证整个星期上网时间不超过辅导员规定的时间。辅导员还要制定检查要点,并根据检查要点按时检查。三、实施效果通过近半年的教育和干预,小沙同学基本戒掉网瘾,虽然后来有反复也达到预期目标。青少年网瘾一般出现于初中时期,且处于青春期这个敏感特别阶段。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儿童往往选择初中返乡就读,这样就增加这些留守儿童网瘾形成的可能性。当家长发现求助时,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提前干预有利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个案例中的小沙同学虽然有较大转变,但他蹉跎了岁月,美好的学习时间错过很多,后来教育与辅导只是亡羊补牢而已。青

11、少年网络成瘾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对于较轻微的网络成瘾者,可以通过厌恶法、行为契约法、自我管理法以及家庭辅导法等办法尝试进行辅导,对于较为严重的网络成瘾,如每周上网时间超过 40 小时或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的网络成瘾者,应推荐其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笔者希望国家、生活、学校和家庭都要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问题,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参考文献:1、明宏主编 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 年2、明宏主编 心理健康辅导 个体辅导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 年3、佟丽华主编 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 高中版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