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部 第7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音序查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513712 上传时间:2017-09-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部  第7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音序查询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S部  第7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音序查询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S部  第7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音序查询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S部  第7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音序查询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S部  第7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音序查询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部 第7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音序查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部 第7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音序查询(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 部 第 7 章神经衰弱(:necIrastlenia )神经症的一种。精神易兴 j 奋和易疲劳,常伴有烦恼、紧张、易激惹和心理生理症状,I 美国医师比尔德 1869 年创用。这些症状不能归因于躯体 I 疾病、脑器质性病变或其他精神疾病。大多起病缓慢,病程 I 持续。主要临床表现有: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不由自主的回忆与联想增多,指向性思维吃力而非指向性思维活跃,自制力减弱,遇事易激动、易烦恼、易紧张、易后悔、易伤感,疑病倾向,常伴有头痛、颈部僵硬感、腰酸背痛、失眠多梦、头昏眼花、耳鸣心悸、胸闷腹胀、消化不良、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等。由于一些症状在诊断学上缺乏

2、特异性,所以近些年来其诊断概念发生了许多变化。在西方,该病诊断已不复存在。但在东亚仍相当常见。我国精神医学界针对以往将该病诊断扩大化的倾向,制定了较为明确、严格的诊断标准。既保留了该病的诊断名称,又使其临床诊断规范化。神经特殊能说(doctrine of specific nerve energy)19 世纪上半叶对科学心理学影响最大的神经生理学理论之一。其要点由贝尔于 1811 年提出。倡导者 JP缪勒于 1826 年撰文阐述,1838 年又在其人类生理心理学纲要第 5 卷中加以论述,使之成为完整的学说。JP缪勒将这一学说概括为 8 个法则,其中心思想:感觉的性质并不决定于外在物理条件和环境

3、刺激的性质,而决定于有机体自身特殊神经能的性质。他认为,能量就是性质,并首次提出主观映象依赖反映机制的问题这在当时是一大进步。现代感官心理生理学研究证实,即使在同一感觉器官内,不同的神经组织和细胞也表现出进一步“专化”现象。但该学说否定感觉是外界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陷入康德的不可知论。神经调节物(neuromo (1ulator)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总称。在许多神经元中可以共存,并共同参与神经调节活动。一般认为,其中单胺类、乙酰胆碱类和氨基酸类均为神经递质,神经肽类多为神经调质。使神经调节的形式更为扩大、更为精确。随着对其生理作用的进一步了解,将可能研制出更多的新药。神经习性学(neuroet

4、hol() gy)习性学分支学科。旨在分析行为模式的完成和控制过程中感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机制。研究的主要问题:(1)中枢神经系统怎样调节运动;(2)哪一种神经生理过程影响动物的动机状态;(3)来自经验的信息怎样贮存在脑中;(4)特定的关键刺激怎样从作用于动物的大量混乱的环境刺激中筛选出来。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 )有机体重要组成部分。众多有组织的神经细胞(神经元)的集合体。调节人和动物体内各种器官活动以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全部神经装置的总称。人体神经系统包含约lO个10 圯个神经元以及为数更多的神经胶质细胞。庞大的神经细胞数量以及神经细胞之间的复杂组织联系使神经系统具有复杂

5、的功能。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躯体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组成,其中,躯体神经系统又可分为脑神经和脊神经,植物性神经系统又可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见下图) 。通过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许多感受器和感觉神经,获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信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神经系统分类图神经系统发展(development of nervous system)个体发展的一个方面。个体神经系统的形成及其结构和功能不断分化和增强的过程。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发育最快,主要包括脑结构、神经元和系统功能的发展。胎儿期,首先发展的是系统

6、的低级部位,以后大脑两半球也发展起来。六七个月的胎儿,已基本上具有跟成人一样的大脑沟回。婴儿期大脑发育很快,但其速率是递减的。新生儿脑重约 396 克,到 25 岁左右,已增到 900 至 1011 克,约相当于成人脑重的 23;7 岁儿童脑重达 1280 克,基本上接近成人脑重。五六岁,脑结构已相当成熟;13 岁至 14 岁基本达到成人水平。在神经元结构方面,受孕后 10 周12 周,主要是神经母细胞的增殖。在胎儿后期及出生后 4 年左右,神经元功能的发展与树突的生长不可分割。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要持续到出生后约两年这促进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开始于胎儿期第 4 个月,此后数年髓

7、鞘的厚度可能持续增长。大脑皮层细胞发展很慢,到胎儿的第 7 个月,类似成人皮层的 6 个细胞层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发展水平在胎儿期可由胎儿对刺激的反应来判断。若一种全身性的反应被局部的反应代替,则说明神经系统调节控制能力增强。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机能主要表现在各种无条件反射上,如行走反射等。高级神经系统的功能,兴奋和抑制在儿童期不断增强。皮质抑制功能的发展使儿童更善于调节自身行为。条件反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不易泛化,并日益巩固。婴儿期出现第二信号系统,但其功能在学前期仍不占主要地位。直到学龄期,其活动才日益发展。神经心理测验(neur(psychol()gi c:a1 test)心理测验的一

8、种。临床上主要用于评估脑损伤后的心理或行为变化,也用于研究脑与行为的关系。可分两个方面。 (1)有关智力、记忆和人格的常用心理测验,如智力测验、记忆测验和人格测验。 (2)为研究脑损伤后的某些心理功能改变而编制的测验,包括单项测验和成套测验两大类。单项测验如本顿视觉保持测验、本德视觉运动格式塔测验、心理语言能力测验等,成套测验如 HR 神经心理测验、I。N 神经心理测验。全面评估被试的感知觉、运动、言语思维、空间结构等脑功能状况。神经心理评量(neuropsychological asscjssmmt,NA)神经学与临床心理学中运用心理测量技术评定脑功能、脑损伤状态与行为关系的过程。其主要用于

9、:(1)为大脑损伤病例提供定位诊断的症状学依据,针对各种心理活动所包含的不同脑功能状态及其总的特点而设计,可为临床诊断提供精确的症状学依据,成为脑一行为相互关系研究及确定脑损伤部位的定位诊断方法;(2)提供药物和脑外科等其他治疗的判定标准;(3)评定治疗效果;(4)为制定高级神经机能的神经康复治疗步骤和措施提供心理学依据。应注意以下几点:(1)很多神经心理测验的完成有赖于多种心理机能的整合,但测验得低分,既可由其中的任一机能引起也可由几种障碍联合造成。 (2)脑机能具有可塑性,某些心理测验常常可采用不同策略,通过多种渠道完成。评量时既要注意完成量,也要注意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 (3)测验结果的

10、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试是否真正理解测验要求并保持积极的状态,评量时必须考虑被试的能力水平,并使被试尽量保持积极的状态。常用工具有 HR 儿童神经成套测验、LN 神经心理成套测验等。神经心理学(nel】ropsyehology)介于心理学、临床神经病学和神经外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通过研究因脑局部损伤而引起的心理功能变化,揭露某些心理功能的脑机制。确立于 20 世纪 70 年代,以苏联科学家鲁利亚的专著神经心理学原理的问世为标志。7080 年代,沿袭其学科独立之前的经典方法神经心理测验,研究脑与心理活动的关系。80 年代以来,吸收了许多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以及心理生理学的一些

11、研究方法,建立了视觉、听觉实验室和脑事件相关电位实验室,用实验方法和神经心理测验方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研究脑病人的心理功能特点和脑结构功能特点间的关系。所研究的心理模型大都是异常的,如失语症、失认症、失用症、遗忘症和割裂脑病人的知觉、记忆、运动和语言异常。神经心理学原理(OCHOBa HeponcHXOJIOI 、Hid )书名。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著。苏联莫斯科大学出版社 1973 年出版。共三编 15 章,从脑的机能组织与心理活动、脑的局部系统及其机能分析、心理过程及其脑机构等三个层面阐述神经学的基本原理。第一编共3 章,主要从机能的角度论述脑机能定位与心理活动的关系,以及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方

12、法等。其中第一章是关于脑的机能组织的知识的三个来源,第二章阐述脑的局部损伤与机能定位的基本原则,第三章论述脑的三个基本机能联合区。第二编共 6 章,从脑的各个部位,如枕叶、颡叶、额叶、皮质中央底部、脑的右半球出发,研究这些部位与具体心理活动的关系。第三编论述知觉、运动和行动、注意、记忆、言语、思维等心理过程和脑的机能、结构。中国科学出版社 1983 年出版汪青、邵郊、王建等的中译本。神经行为学(neuroet:hology )研究动物的自然习性及其与神经系统关系的一门学科。注重研究自然生活条件或模拟自然条件下的动物行为,特别是动物遗传的一些行为,如捕食、防御、性行为等,以及同种个体在这些行为过

13、程中的信息交换途径,考查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这些行为中的作用和意义。其典型研究课题:蜜蜂利用视觉识别花的颜色、采集花粉,蛙利用视觉捕食飞行蚊虫,蝙蝠利用听觉导航等的行为规律及其神经学基础。这些研究,一方面发现了人类以外动物世界感知觉的多样性,如超声知觉、红外光知觉、天空偏振光知觉和地磁场知觉等;另一方面并不停留在对自然环境中动物行为的观察,常常努力模拟自然环境,在观察动物行为的同时,进行不同层次的生理研究,以揭示这些行为的神经机制。神经性催眠(nelJrohypllology)由长时间凝视视线以上的发光体,眼睑上举肌疲劳而引起的不自然睡眠状况。英国医生布雷德于 1842 年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催

14、眠术提出的概念。这是他早期对催眠术的理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布雷德认识到心理因素在催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感觉凝注的效果。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心身障碍的一种。发作性的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并狂食滥饮(较大多数人在相同时间、场合摄入的食物数量多许多)现象。患者往往至腹痛或自行导吐才停止饮食。每周至少发作两次,且持续至少 3 个月。发作后能意识到异常,但不能自控,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反复出现不合适的补偿行为,如常采用引吐、导泻、禁食、灌肠方式或其他药物,以至过量运动,以期防止体重增加。此障碍不是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继发的暴食。神经性厌食症(netvous

15、 anorexia,a1-10rexia hervosa)进食障碍的一种。由情绪矛盾引起。常于青春期起病,多见于少女,常伴有停经。其病因可能与遗传、下丘脑功能障碍、社会心理因素(如盲目追求苗条) 、家庭矛盾冲突等有关。主要表现:(1)拒绝进食或限制自己的饮食量。有的故意制造呕吐或服用泻药,参加一些剧烈的运动。经长期饥饿后,出现食欲消失。 (2)体重明显减轻。常低于标准体重25以上。 (3)体象障碍。尽管已经明显消瘦,仍觉得自己太胖。 (4)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女性表现闭经、乳房不发育,男性性欲减退。由于长期进食少,可致营养不良,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并易发生其他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并可出现焦虚

16、、抑郁等精神障碍。可伴有间歇性、发作性贪食。本症常为慢性病程,约半数以上患者可自发性或经治疗后完全恢复,14 持续存在。严重者会引起极度营养不良性疾病,甚至死亡,死亡率为 5左右。系统脱敏和阳性强化的行为疗法对该病症具有较好的疗效。神经血循环性虚弱症(neurocir culatory asthenia)亦称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 、 “I)aCosta 综合征” 。心身疾病的一种。以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和易疲倦为主要表现,而心血管系统又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检查时可发现的主要体征有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脉压加宽和心脏收缩期杂音等,这些体征均同交感一肾上腺髓质轴活动增强有关。这些症状和体征有时很类似某些躯体性疾病,如冠心病、嗜铬细胞瘤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也很类似焦虑障碍(特别是惊恐发作)的身体变化,故现倾向于将此症归入焦虑症。此症多见于长期心理应激之后,故也被看作慢性应激条件下的一种典型的综合征。此症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发生于紧张性生活变故之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易受暗示的人易发此症。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