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部 第2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513639 上传时间:2017-09-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部  第2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S部  第2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S部  第2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S部  第2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S部  第2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部 第2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部 第2章 心理学专业词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S 部 第 2 章桑田芳藏 (1882-1967)日本心理学家。生于日本鸟取县仓吉市。1905 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哲学科,后入研究院。1910-1912 年留学德国,随冯特从事民族心理学研究。1913 年回国后,任教于东京帝国大学。1921 年以灵魂崇拜和祖先崇拜一文获文学博士学位。1926 年继松本亦太郎后,任东京帝国大学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教授,直至 1943 年退休。19371940 年任文学部长、评议员。19411943 年任东洋文化研究所所长、名誉教授。后任大阪大学法文学部和文学部部长、名誉教授。1947 年任日本心理学会理事长,卸任后为该学会首位名誉会员。专长民族心理学与社会

2、心理学,除将欧洲民族心理学介绍到日本外,还阐述个人在这方面的构想,提出心理发展的三项法则:结合律、分节律、变形律。在日本学术界有较大影响,为日本民族学会理事、日本学术振兴会委员、日本民族学协会顾问、哲学会评议员。著有宗教心理学方面的詹姆斯和冯特 (1913) 、 人文发展心理学 (1916) 、 灵魂信仰与祖先崇拜 (1916) 、 民族精神的发展 (1931) 、 个人心理与社会心理的关系(1931) 、 文化和国民性的心理 (1935)等。丧亲咨询 (bereavement counseling)心理咨询之一。为因亲人丧故而长期悲伤者提供心理援助,使其面对现实,减轻痛苦,开始新生活。20

3、世纪 60 年代中期,西方社会就开始应用“热线电话” 、 “寡妇互助小组” 、“家庭互助小组”等社会支持系统来帮助丧亲者渡过难关。70 年代以后, “忧伤小组”成为主要服务模式。该小组的基本活动是,将丧亲者归类分成不同的小组,如丧失配偶组、丧失父母组等,它们在经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的指导下,每星期活动 1. 5 小时2 个小时,持续 3 个月或更长时间。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目标,第一个月以认识丧亲以后的情绪规律、心理适应过程和分担忧伤为主;第二个月着重于成员间的体验交流,互相帮助;最后一个月着重面向未来,重建生活价值和目标,逐步摆脱感伤,使丧亲者最终适应新的生活处境。其间咨询者可以布置家庭作业,如

4、写日记、写信等。丧失 (loss)个体在心理、社会和生理方面的不可挽回的损失。心理、社会方面的丧失,如失业、失去家人、破产等;生理方面的丧失,如机体部分或全部功能的失去。任何一种丧失,都可引起人们情绪反应。个体一旦感到失去了对自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东西,便会变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内心感到不安、无可奈何及悲伤,严重者可导致某些精神障碍。丧我 庄子用语。指忘掉自我(包括形体与自我意识)的一种精神境界。为修养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庄子齐物论:“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日: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子綦日: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意即人们在一定条件

5、下,可以出现“形如槁木” 、 “心如死灰” 、取消自我意识的一种无意识状态。搔头 (head scratching )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用指(趾)甲挠头皮的动作。早期习性学家描述过鸟类有两种搔头的姿势:(1) “从前面”搔,即脚趾从胸前抬起达到头部;(2) “越过肩”搔,即脚趾越过肩关节到达头的后部,同侧翅膀下垂。后一种姿势常常使幼鸟的身体失去平衡。有四条腿支持身体的哺乳动物前腿落地,后腿只须越过肩部即到头的后部,有的动物即使后腿能直接够到头部,也用这种方式。许多习性学家认为这种方式是从爬行动物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但有两种事实不利于这种解释。 (1)上述两种方式在灵长目动物和高等级鸟类之间的分布

6、多少有点随机性,不能说明哪种方式在系统发生上更古老,即使在系统发生上很接近的物种,使用方式也不尽相同。 (2)某些鸟类的幼鸟采用前一种方式与成年鸟越过肩的方式不同。按重演论,前者似乎更古老,但后者的起源和生物学意义无法解释。扫除现象 (wipeout phenomenon)片面音乐审美教育造成的一种现象。英国学者班姆伯格尔 1982 年在研究儿童的音乐表征的发展时提出。班姆伯格尔发现,学校音乐教育鼓励规范的音乐理解,而这种理解是以牺牲音乐直觉为代价的。当儿童习得了阅读和书写标准的乐谱时,他们同时也似乎失去了对节奏的直觉感受。扫描策略 (scanning strategy)亦称“部分性策略” 。

7、概念形成策略。在概念形成中,个体将第一个肯定的概念实例中的部分特征作为初始假设,然后在其他概念实例出现时,保持或改变假设以和这些实例相一致。若以后出现与假设一致的正例,则坚持初始假设;若出现与假设不一致的反例,也不能完全推翻初始假设,而只能改变初始假设,采取与过去所有实例相一致的新假设。分同时性扫描和继时性扫描两种。色氨酸 (tryptophan)亦称“-氨基-吲哚丙酸” 。氨基酸的一种。为人体所必需。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在血液中,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再通过细胞膜进入 5-羟色胺神经元内。在血浆中,分游离的和结合的两种。游离的约占总量的 10%20%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约占总量的80%90

8、%。其中,游离的更易被载体转运而进入脑内。在各种蛋白质中含量较少。脱氢脱羧后形成的吲哚乙酸是植物生长激素。在动物体内分解形成烟酸,可以补充食物中不足的烟碱。5- 羟色胺生物合成的前体。在色氨酸羟化酶和氨基酸脱羧酶作用下,转变为 5-羟色胺。是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重要递质。色氨酸羟化酶 (tryptophan hydroxylase)色氨酸合成 5-羟色胺所必需的酶。以四氢生物喋啶为辅助因子,Km 为 310-4M,是5-羟色胺生物合成过程中的限速因子,抑制 TrPH 的作用,使脑内 5-羟色胺显著减少。色饱和 (color saturation)即“饱和度” 。色彩的视觉感受 (visual s

9、ense of line)美术形式感的一种。首先,色彩具有不同的倾向性。红、橙、黄等色给人以热烈、兴奋之感,被称为暖色;蓝、绿、青等色给人以寒冷、沉静之感,被称为冷色;灰、白、黑、银、金等色无明显的倾向性,给人视觉,0 理上造成的感觉是温和适中的被称为中性色。其次,色彩在色相上变化极为丰富,各种色相在人的视觉上又有不同的情感倾向,而且随着明度和纯度的变化,这种情感倾向也在发生变化。如大红色有热烈、兴奋的感觉,但随着其明度的增加。原有的情感倾向就会被娇美、活泼的粉红色的情感意义取代。色彩纯度对人的视觉心理的影响更大。鲜艳的高纯度色彩,总会给人开朗、欢快、热烈、纯真的视觉效果。灰暗的、低纯度的复色

10、则给人沉闷、忧郁、压抑的感觉。第三,色彩还富有一定的个性倾向,人们赋予其以各种象征意义。如红色既使人联想到甜美的果实、鲜艳的花朵也会同血与火相联系,因此它象征着欢乐和生命力,但同时又象征着危险和恐惧;黄色象征着光明、温暖和辉煌;绿色象征着和平、生命和安慰;蓝色是沉静、智慧和忧郁的象征;紫色则是高贵、富有和狠毒的象征;白色象征着纯洁和坚贞色彩的象征意义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认识、运用色彩的经验积累和民族传统习惯的产物。在不同国家和民族有一定的差异。同是白色,西方作为婚礼服色,而中国古代则作为丧服色彩。黄色在中国代表华贵和权势,为帝王之色,而西方基督教却认为是卑劣、奸诈的象征。色彩三要素 (thr

11、ee element of color)色彩具有的色相、明度和纯度三个重要特性。色相,即色彩名称所指代的对象,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明度,又称光度,主要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既可指某种色彩受光后的明暗变化,又可指各种不同色彩之间相互比较的明暗程度,如光谱中,黄色最明亮,橙色次之,紫色最暗。纯度,指色彩的饱和程度或纯净程度,一种颜色在饱和状态时就是该色相的标准色,若掺入其他颜色,其纯度就随之降低。色彩适应 (color adaptation)亦称“色调适应” 。人在颜色刺激下的视觉变化。视网膜某部位对产生某种色调的光线的强度减弱并持续一段时间的适应。这时,该色调不再保持原有饱和度。如

12、果接着有非彩色光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同一部位,会产生负后效。如先在日光下观察物体的颜色,然后在白炽灯下再次观察;会感觉此物在白炽灯下略带黄色,但几分钟后,就会感觉室内光线逐渐变白,物体的颜色逐渐与在目光下看到的一样。人适应某一色光后再观察另一颜色,另一颜色会带有适应光的补色成分。色彩调和 (harmony of color)在绘画艺术中,把具有共同的、相互近似的色素进行配置而形成的和谐统一的效果。分两类:(1)类似色的调和,指以性质接近的色彩相配置时,作纯度和明度的改变,使其达到有深浅浓淡的层次变化,形成的统一协调的效果;(2)对比色的调和,指两种性质相差较远的色彩,尤指色环中位置相对的两种色,即

13、补色,通过某些特定方法和规律进行配置而取得的协调效果。色带 (color zone)即“颜色视野” 。色调 (color melody,color hue)颜色基本特征。光谱上各种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波的视觉效应。700 纳米左右的光波看起来是红色,620 纳米左右的光波看起来是橙色,580 纳米左右的光波看起来是黄色,510纳米左右的光波看起来是绿色,470 纳米左右的光波看起来是蓝色,420 纳米左右的光波看起来是紫色等。它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分的特征。光源的色调决定于其发射的主波长,物体表面的色调则取决于其反射的主波长。色调恒常性 (hue constancy)即“颜色恒常性” 。色调环 (co

14、lor circle)一译“ 色环” 。色觉原理表示方法。孟塞尔颜色立体模型圆周的环圈(见下图) 。可很方便地用于表明颜色光混合的各种关系。若在色调环的任何一点取一种颜色,使它与对边的颜色混合,如将黄色与蓝色混合,则产生白色或灰色;将色调环上任何相邻的两种颜色混合,则可得到介于两者之间的颜色,如将红与黄混合,可得到二色连接线上的各种颜色。色度 (chromaticity )颜色视觉的指标。颜色混合中三原色的比例系数。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用三原色混合的比例来表示其色度。其公式:(Cr(R)+g(G)+b(B ) 。式中(C)代表某一被匹配的特定颜色, (R) 、 (G) 、 (B )代表三原色红、

15、绿、蓝, r、g、b 代表三原色对应的比例系数。 “”代表在视觉上颜色的相互匹配。可通过查对色度图来求得。色度计 (colorimeter 。 )视觉实验仪器。用于测量视觉色度。通常分为目测色度计(目视色度计)和光电色度计。前者利用人眼对颜色和亮度进行目测匹配,使用方便,但受测试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而且对饱和度较高的颜色不能匹配。后者根据一定的光电原理制作,可分光谱光度测色仪和光电积分测色仪两大类。光谱光度测色仪通过对待测物体进行光谱光度的测量,测得其光谱反射率或光谱透射率,进而得出物体色的三刺激值和色度值。典型的有光学平衡式光谱光度计和电子平衡式自动测色仪。光电积分测色仪利用特定的具有光谱

16、灵敏度的光电积分元件,直接测量光源色或物体色的三刺激值或色度值。包括光电色度计(如亮度色度计)和色差计等。光电色度计使用方便,测量较准确。任何色度都可用公式将红绿蓝三种基色成分转化成 z、y、z 值,直接表示在国际通用的色度图(即国际照明委员会 1931 年色度图)上,许多新型色度计可以直接显示国际照明委员会色度图上的 z、y 坐标值,从而求得所测颜色的波长等。色度图 (chromaticity diagram)根据三原色原理制作的由各颜色三维坐标中的两维坐标(如 z,y 坐标)构成的平面图。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在 1931 年制定了典型的CIEl931 色度图(如图) ,图中横坐标为 z 色度坐标,相当于三原色中红色的比例;纵坐标为 y 坐标,相当于三原色中绿色的比例。图中没有表示的三原色中蓝色的比例 z,可由z=l-(z+y)公式求出。CIEl931 色度图为马蹄形图。任何一种颜色在色度图上都由一个确切的点表示。图中曲线上的各点代表了 400 纳米7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