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肠癌微转移的实验研究及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35371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大肠癌微转移的实验研究及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精品大肠癌微转移的实验研究及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精品大肠癌微转移的实验研究及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精品大肠癌微转移的实验研究及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精品大肠癌微转移的实验研究及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大肠癌微转移的实验研究及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大肠癌微转移的实验研究及肝转移的外科治疗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肠癌微转移的实验研究及肝转移的外科治疗,王锡山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的分期与五年生存率,术后复发、转移,局部复发:1. 吻合口2. 淋巴结 3. 软组织,转移:1. 肝脏2. 腹膜3. 肺 4. 骨 5. 脑,复发率高达30%50%,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一、肿瘤因素: 位置与大小,类型与分期二、治疗因素:新辅助化疗,术中干预,术后治疗三、手术因素:上下切缘,淋巴结清扫,全系膜切除,无瘤操作,淋巴结微转移检测国外资料,应用抗细胞角蛋白19(简称为CK19)及抗细胞角蛋白20抗体(简称为CK20)对 64例大肠癌淋巴结内微转移灶进行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sp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94例大肠癌病人淋巴结内CK20与MMP-7抗原的表达。应用PCR检测62例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MMP-7的表达,实验-三部分,淋巴结内微转移,箭头所示为转移 癌细胞,胞浆着色,细胞核未着色 CK20阳性 SP400,结肠癌微转移淋巴结,箭头所为 转移癌细胞胞浆着色,边缘显著 CK19阳性 SP400,结肠癌微转移淋巴结,箭头所为 转移癌细胞胞浆着色,边缘显著 CK19阳性 SP400,淋巴结内微转移,箭头所示为转移 癌细胞,胞浆着色,细胞核未着色 CK20阳性 SP400,第 一 部 分 结 果,64例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与微转移关系,结肠癌微转移淋巴结,箭头 结肠癌微转移淋

3、巴结,箭头所示所示为微小癌细胞团 转移癌细胞,胞浆着色CK20阳性 SP100 CK20阳性 SP400,箭头所示为淋巴结内转移癌细胞,胞浆着色区,边缘显著 MMP-7 阳性 SP400,箭头所示为淋巴结内癌细胞团,癌细胞胞浆着色,周边显著,呈棕黄色 MMP-7 阳性 SP400,第二部分结果,CK20 + MMP-7 + 合计病例数 28 24 32淋巴结数 28 24 32转移率% 29.79 25.53 34.04转移度% 6.88 5.90 7.86P0.05 注:共94例,407枚淋巴结,微转移检出总结果,8,20,4,CK20 + MMP-7 + 合计病例数 2 1 3淋巴结数 2

4、 1 3转移率% 8.70 4.35 13.04转移度% 2.25 1.12 3.37注:共23例,89枚淋巴结,Dukes A 期微转移结果,2,1,CK20 + MMP-7 + 合计病例数 10 8 10淋巴结数 10 8 10转移率% 21.28 17.02 21.28转移度% 4.81 3.85 4.81注:共47例,208枚淋巴结,Dukes B 期微转移结果,CK20 + MMP-7 + 合计病例数 2 1 3淋巴结数 2 1 3转移率% 8.70 4.35 13.04转移度% 2.25 1.12 3.37,Dukes C 期微转移结果,4,12,3,外周血中MMP-7与临床病理关

5、系,1 2 3 4 5 6 7 8 9 10 M,1,3,5,7,9为时试验组;2,4,6,8,10为内对照;M为M-Maker,1000,100,400,MMP-7,第三部分结果,组织中MMP-7与临床病理关系,1 2 3 4 5 M,组织中MMP-7mRNAPCR产物凝胶电泳图:15为试验组,M为M-Maker,MMP-7,100,400,700,组织中与外周血中表达,总例数 阳性 均数+标准差 P组织 60 34 2.020+1.3730外周血 60 16 0.654+0.0433 0.0137,1.外周血循环中可检测到MMP-7mRNA,可能提示微转移存在。 2.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

6、MMP-7阳性率为25.8(16/62),而正常人中未检测到,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的MMP-7mRNA表达量远高于外周血,两者相比差异显著( P0.05) 3.MMP-7的阳性表达率无论是在组织还是血液中均与分化程度无关,但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显著(P0.05),微转移的发生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体分型、肿瘤最大长径以及是否浸出浆膜无关。 微转移的发生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P0.05)。 肿瘤分化程度较低者,易发生微转移。 DukesA、B期与DukesC期微转移的发生率差异显著。 DukesC期肿瘤更易发生微转移。,微转移与临床病理

7、因素的关系,微转移阳性病人,随访5年,由Kaplan-Meier曲线法比较分析微转移阳性组与微转移阴性组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 微转移阳性组与微转移阴性组五年生存率、复发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转移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126例大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的临床分析,一、一般资料,我院1 9 9 5年1月2 0 0 2年1月通过手术确诊的大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126例, 22例同时切除肝转移灶,104 例同期手术未切除肝转移灶。,二、手术方法,非根治性大肠癌切除术(肝转移灶未切除)根治性大肠癌切除术+肝转移灶切除术(规则性肝叶切除、不规则性肝切除),直肠癌扩大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三、统计

8、学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2 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 0.05。P0.05时判定差异有显着性意义。,表3 生存率的比较(n=126),临床资料 n 1年 1年 3年 3年 5年 5年 肝转移灶切除 22 15 7 9 13 4 18未切 104 57 47 17 87* 0 104* 转移灶切除 单个 12 11 1 7 5 4 8多个 10 4 6* 2 8 0 10 单个转移灶手术 12 11 1 7 5 4 8未手术 30 20 10 5 25* 0 30*注:* P0.05,表-4 影响生存期的因素,临床资料 n 3年 3年 2 P值术前CEA (ng/ml)20 48 19 2920 78 7 71 17.00 0.05病理类型高中分化 93 23 70低分化 33 3 30 3.63 0.05肝转移灶大小(cm)5 62 20 425 64 6 58 10.07 0.05,大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的治疗,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为16%45%,而未行肝转移灶切除的病例5年生存率为0,其自然生存期多为6-10个月。因此,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保证病人长期生存的较好手段。肝转移灶不论是单发还是多发,都应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术后积极进行综合治疗,Thank,you!,携手同心 抗击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