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135343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309 大小:88.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9页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9页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9页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9页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设计基础教案(3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设计基础 主讲:曹宏岗,第一章 概 论,第一节 建筑的概念及意义 一、建筑与建筑艺术 建筑的概念: 1)建筑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利用物质条件,按照科学法则和审美要求,通过对空间的塑造组织与完善形成的物质环境. 2)建筑是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 建筑物: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它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学校、住宅、办公楼等 构筑物:人们不在其中生产生活的建筑;如:纪念碑、水塔、烟囱等,西安半坡村遗址复原图是一个直壁浅竖穴的半穴居(室内居住面低于室外80cm左右),中间有原木支撑,上部是由树木支干搭成的方锥形屋顶,屋面涂以掺有粟、草茎之类的黄泥。,原始社会仅解决“住”的问题,阶级社会

2、超出“住”的范围,随社会发展房屋已超出一般“居住”的范围,宫 殿 陵 墓生 时 死 后庙 宇,二、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与其它技术有着共性的一面,都是人类在利用科学知识改造自然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生产操作方法和技能、工具、手段,它是科学与生产的中间环节。 三、建筑的性格: 1、空间性 2、艺术性:人们把建筑成为凝固的音乐。 3、社会性,四、建筑的基本构成 建筑局部构件有以下几部分。 (1)结构性部件:基础、柱子、梁、承重墙、楼 板等; (2)功能性构件:散水、楼梯、檐口、维护墙、阳 台等; (3)装饰性构件:天花板、线脚等; (4)环境部件:基地、道路、场地、绿化等。 在不同的建筑文化体系中,历经

3、长时间的积淀,许 多建筑部件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文化符号,同时产生了大 量的专有名词,但彼此不具有通用性。如中国的“斗 拱”、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柱式”等。,第二节 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一、设计的基本类型,一、创造型设计二、优化型设计,二、思维模式的分类,1、按方向性的角度分: (1)、向内的内敛性思维 (2)、发散性思维 收敛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基础,没有归纳、分析、想象,就不会有创造。 2、按空间的广度分: (1)、整体式思维:整体式思维可以帮助设者住整体,注意到整体的要求与目地 (2)、线性思维:线性思维可以增强局部的逻辑连贯性 (3)、跳跃式思维:跳跃式思维可以帮助设计者增强对于各部分的联系

4、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发挥。,3、按思维所运用的器官分: (1)、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理性思维) (2)、视觉思维(形象思维、感性思维)。 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点形象性非逻辑性粗略性想象性,要解决好建筑设计的问题,需要的是一种全脑思维模式,也就是充分利用人类左右脑各自的思维特点,解决建筑组织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形象思维主要运用右脑,强调直觉的感知、形象的敏感,注重整体性、综合性、联系性;逻辑思维主要运用左脑,注重分析、数字、语言等,具有严谨、理性的特征。,第三节 建筑设计的发展概况,1、从历史上看,建筑发展经历了古典、近现代以及当代三个大的阶段。 2、从空间范围上看,在古典时期,世界上产生了中国

5、传统建筑、古埃及建筑、西亚建筑、古印度建筑、爱琴海域建筑、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等 3、近现代时期产生了现代主义建筑等 4、到了当代,建筑出现了“百家争鸣”多种风格流派共存的状态,一、从关注自身到关注环境,二、从受限制到自由表达,帕提农神庙(采用石材建造),密斯凡德罗的乡村住宅方案,建筑的形体自由度在增加(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建筑的结构自由度在增加(采用钢结构建造),三、从小规模到大规模,四、从关注建筑自身到关注使用者,五、从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六、从风格迥异到风格趋同,莫斯科圣巴塞尔大教堂,应县木塔,墨西哥金字塔,墨西哥金字塔,七、从使用传统天然或粗加工建筑材料为主到以现代工业化合成材料为

6、主,爱斯基摩人的冰雪屋,从石头的史诗到玻璃的梦幻,八、从单纯注重形式到空间形式并重,诺坎普体育场,法国卢浮宫改建,3、城市管理法治化 有关专家论述依法治市有四层含义。其一,城市政府是一个法人。其二,每个城市管理部门建立前必须先立法,以充分体现管理机构的法律权威性,而非行政权威性。其三,建立一整套城市管理的法规。其四,以法律形式规定相关法规的执行机构权限,从源头上杜绝职能重叠、权限架构混乱的现象。 4、城市居民知识化 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国际大都市,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至少要达到25,本科以上的比例不少于16。但就各项指标在国内领先的上海来说,上海目前的就业人口中,专科以上比例仅为12

7、,其中本科以上只占4。在知识结构层次方面,我国城市与世界其他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5、城市产业服务化 现代世界城市的产业结构正变得越来越软化,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许多城市的服务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有的超过80,纽约、伦敦等以工业起家的城市在1980年代,将大量的工业企业外迁,依托内河沿岸发展旅游业、服务业,使城市功能进行置换,变得更为美丽、休闲、有品味。 6、中心城区再造化 城市中心区被视为城市发展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专家们认为中心城区的再发展为现代城市的全面发展带来新的活力。美国城市中心区再发展被广泛应用的7个规划和发展战略是:增加步行街、改建室内购物中心、历史文物的保护、临水区

8、域的开发、写字楼的开发、建设重大活动场所、提高交通能力。,7、城市信息数字化 现代城市以通信、计算机及信息资源网络化为基础,广泛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形成新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理念与调控手段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数字城市”的综合建设已经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 8、社会活动国际化 伴随着主要经济活动和政治文化活动的全球化,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出现了更多的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城市。这些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在全球经济、科技发展与文化交流活动中的组织与协调功能越来越突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通常都是开放度

9、很大、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9、城市发展个性化 没有个性的城市就没有生命力。现代城市可以构筑多种产业功能,但只突出一两项主功能,形成一两项强势产业是发展趋势。比如德国的展览名城汉诺威、印刷机械和大学城海德堡,荷兰的港口城市鹿特丹,意大利的服装名城米兰,瑞士的钟表之都洛桑等城市,都靠一两个特色产业、强势产业闻名世界。 10、区域城市共生化 城市发展呈现区域内所有城市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态势,形成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都市圈甚至跨国都市圈,区域城市一体化越来越成为一种突出的趋势。,4、同质化:建筑材料的选用、功能的设计、室内外的环境,从厅堂灯光布置到居室房间分隔,千篇一律。建设变成公式,整个城市规整

10、而又单调,小区内的建筑越来越雷同,小区之间也越来越相像,个性被共性所湮灭。5、抽象化:受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的影响,建筑的内涵变得更加费解,建筑的外观已不能完全展现其具有的功能。为区分建筑的空间场所,表达建筑的用途和功能,只能借助于一些符号对建筑进行空间定位,来恢复建筑的环境秩序。,4、多元性:人类与自然、传统观念与现代思潮、国际趋势与本国国情相互融合互补,各种理论争鸣,建筑创作将更具理性,不再盲从于某一学派,各种风格的建筑随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而广泛存在,个性建筑将得到突出和体现。5、生态性:环境保护是21世纪永恒的主题,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节约能源的重视,社会与自然的可持

11、续发展,决定了各类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环保节能建筑将更加受到大众青睐。,第四节 建筑设计的一般要求和依据,一、建筑设计的一般要求,首先,要处理好建筑单体与周围环境的各种关系,以及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其次,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建筑造型的选择、建筑结构的选择、建筑安全的保障,以及建筑材料的选择与设计等;再次,需要注重的是空间、技术、施工等细节的推敲与优化设计;最后是经济和投资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要注意建筑的经济性。,二、建筑设计的依据 社会文化 2. 地理环境 3. 政治与经济 4. 人的使用要求5. 细节的要求6.法律法规要求和依据,第二章 建筑设计的方法与内容,第一节 建筑设计的内容、程序和方

12、法,一、建筑设计及其表达的内容 1. 建筑设计的内容 简单地说,建筑设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 筑单体与周边环境关系的处理(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即总图设计;二是建筑的功能设计(内部功能与空间 环境设计);三是建筑的外部形态设计2. 建筑设计图式表达的内容 (1)构思草图 (2)分析图(3)总平面图(4)平面图 (5)立面图 (6)剖面图 (7)轴测图 (8)剖轴测图 (9)透视图 (10)剖透视图,平面设计,立面设计,二、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步骤 1. 建筑设计的程序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了解任务书,进行现场考察和对已有方案的分析。 (2)设计方案阶段。对已有条件进行整合,形成设计方案。

13、 (3)扩初阶段。 (4)施工图设计阶段。 2. 建筑设计的步骤 建筑设计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分析条件构思形成方案深化调整调整深入调整再细化再调整再深入成果(可以继续细化,继续调整)。 这些步骤的特征表现为:由模糊逐步趋向清晰,每一阶段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画面, 每一阶段都是动态的、可以调整的,而非静止的,调整与深入贯穿整个过程,有时会出现大的反复,使设计成果逐渐趋向完美,但仍旧可以深化(严格来讲建筑设计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三、建筑设计的分析 建筑师需要具备两种基本的技能。一是善于归纳问 题的能力;二是整合、演化、深化设计的能力。设计分析主要包括:有关自然关系的分析、有关社会关系的分

14、析以及有关人的分析 (1)有关自然的分析包括对气候、地形、地貌、植被、重力、材料等与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 (2)有关社会关系的分析包括功能组织分析、各种流线分析、经济性分析、社会行为分析、社会文化分析等。功能分析主要是解决建筑内部功能的组织. (3)有关人的分析包括视觉分析、行为心理分析等,具体有立面光影材料分析、比例分析、视线分析、行为与空间分析等,四、建筑设计的方法 从设计过程来看,建筑设计常用的方法一般分为: 1、图解分析法,从分析的广度层面来看,这些图解分析包括建筑总平面分析、各种场地分析、建筑空间形态分析、视线与行为分析、建筑结构分析、建筑功能与流线分析、节点构造分析等。从设计分析的

15、深度来看,可分为概念分析草图、初步设计草图、详细设计草图。,建筑有三个客观存在的特性,一是性能、二是功能、三是感知。,建筑总平面,2. 模型分析法人在空间与形态方面的想象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模型设计法是指在设计的初始阶段以及设计的过程中,利用模型进行空间与形态的推敲来达到完成设计的方式类型。,第二节 建筑总平面与平面设计,1. 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内容 在给定的地块内,合理安排拟建建筑物、场地与已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建筑朝向、建筑出入口、建筑场地等各要素与周边道路、场地、环境之间的衔接,确保拟建建筑物在建成后所形成的形态能够提供正常运转所需的条件。 (1)总体分析。总体分析主要包括自然环境

16、分析、道路交通分析、城市建成环境分析等。 自然环境分析 道路交通分析 环境现状分析 (2)竖向设计 (3)环境设计 道路设计 场地设计 绿化设计 小品设计 2. 建筑总平面设计的步骤 (1)先从总体入手,根据外界条件,探索可行的布局方案(解决全局性问题)。 (2)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各种单体空间组织,同时不断与总体相协调(解决单体设计问题)。 (3)在单体设计趋于成熟时,最后调整并确定总体布局(最终解决方案)。,二、建筑平面设计的内容与步骤,1. 建筑平面设计的内容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的使用性质分析,建筑物由使用部分与交通联系部分组成。使用部分是指各类建筑物中的主要使用房间和各种辅助使用房间;交通联

17、系部分是建筑物中各房间、各楼层之间及室内外之间的联系空间。 建筑平面设计包括单个房间的平面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 (1)单个房间的平面设计是指在整体建筑合理而实用的基础上,确定房间的面积、形状、尺寸以及门窗的大小和位置。 (2)平面组合设计是根据各类建筑的功能要求,抓住使用空间、辅助空间、交通联系的相互关系,结合基地环境的基本条件,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将各个房间合理组合起来。 2. 建筑平面设计的步骤和要求 (1)建筑平面设计的步骤:1)根据功能关系进行功能分析,对相同或相似的功能进行归类,确定内外、动静关系等。2)“连接”或“组合”所划分的功能空间,做到功能明确,秩序井然。 (2)建筑平面设计的要求:1)功能分区合理。2)空间组织明确流畅。3)通风、朝向有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