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名词解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135323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名词解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1 工程地质学 :是地质学的分支科学,又是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的分支学科。是工程科学与地质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从事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关系的研究,是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应用科学。,0.2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址因素的综合,或是工程建筑物所在地质环境的各项因素。,0.3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0.4非线性工程地质学,0.5 机制过程分析法:0.6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前期的工作,是运用地质,工程地质及有关科学理论知识和各种技术方法,在建设场地及附近进行调查研究,为工程建设的正确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等提供

2、可靠的地质资料,以保证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稳定,经济合理和正常运用。,1.1 岩体:通常把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和一定结构,并赋存于一定的地应力状态的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称为岩体。 1.2 结构面:是指发育于岩体中,具有一定方向和延伸性,有一定厚度的各种地质界面。(如断层,节理,层理,不整合面等),1.3岩体结构:是指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体的排列组合特征。(因 此,岩体就结构应包括两个要素或结构单元,即结构面和结构体),1.4 结构面的连通率:在现场测定结构面的平均长度和平均间断长i,则平均连续率,1.5浅表生作用:,2.1 自重应力及构造应力: 自重应力:在重力场的作用下生成的应

3、力为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地壳运动在岩体内造成的应力为构造应力。,2.2 变异应力:由岩体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或赋存条件方面的变化引起的应力,通常只具有局部意义,统称为变异应力。,2.3 残余应力:承载岩体遭受卸荷或部分卸荷时,岩体中某些组分的膨胀回弹趋势部分地受到其他组分的约束,于是就在岩体结构内形成残余的拉,压应力自相平衡的应力系统,即残余应力。,2.4临界应变速率C0 :,2.5 蓆状裂隙:在出露于地表的侵入岩体内,广泛见有一种近水平平行分布的区域性裂隙发育,通常上部较密,向下逐渐变稀疏,这就是通称的蓆状裂隙。2.6 岩体的侧压力系数N0 :在岩体力学中,侧压力系数是指水平压应力与垂直压应

4、力之比,因此岩体中的侧压力系数可以大于1,而屠宰有侧限的条件下受压时,侧向有效应力与垂直有效应力之比一般小于1.,2.7 凯塞尔(Kaiser)效应 :1950年,德国学者J.Kaiser发现受单向拉伸力作用的金属材料,只有当应力达到并超过材料所受过的最大前期应力时才会开始有明显的声发射现象出现,这就是凯赛尔效应。,3.1 屈服强度:在岩石完整应力-应变曲线中,在弹性变形至微裂隙扩展阶段的上限应力称为屈服极限(强度)。岩石压密至最密实状态,体积应变趋于零。一般出现在80%峰值强度处。,3.2 残余强度:曲线的沿破裂面滑移阶段岩石基本上已分离成一系列碎块体,并在外荷作用下相互滑移,随之变形不断增

5、加。而应力则降到某一稳定值,称为残余强度,其大小等于块体间的摩擦阻力。,3.3 蠕变和松弛 : 蠕变:岩石在大小和方向不变的外力作用下,变形量随时间延续而不断增长的现象称之为岩石的蠕变。 松弛:在变形恒定的情况下岩石内应力随时间而降低成为应力松弛。,(注:蠕变和松弛都属于流变性质,都是在外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岩石的变形或应力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3.4 超空隙水压力 :当土体受到外力挤压,土中原有水压力也会上升,上升的这部分压力就是超孔隙水压力了。一般来说,超孔隙水压力都有消散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消散掉。 但上层土层是不透水时,可能长期存在。3.5累进性破坏 :即应力变化不大,微裂及扩张

6、地不断进行扩张、转移直至整体破坏。,4.1 活断层 :是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在工程地质学科领域内,将由活断层和地震活动所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称为“区域稳定性问题”。),5.1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 震级: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释放的能量愈大则震级愈大。 烈度:地震烈度是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它不仅取决于地震能量,同时也受地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传播介质的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不同地点的地震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5.2 地震基本烈度 :是指在今后的一定时间(

7、一般按100年考虑)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的最大烈度。(对应的是设防烈度也称设计烈度是抗震设计所采用的烈度) 5.3 震源机制断层面解:将P波(纵波)初动象限分布的图像用赤平极射投影图来表示,就为震源机制断层面解。,5.4 地基土的卓越周期: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岩土体,迫使其振动。由于地表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多而好,这种周期即为该岩土的特征周期,也叫卓越周期。 5.5 粘滑 :指剪切破坏过程中,由于动、静摩擦角的差异或由于凸起体剪断、翻越,或由于转动磨擦中的翻转所造成的剪切位移突跃现象。,6.1 水库

8、诱发地震 :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导致发生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大部分是由于水库蓄水所引起的地震的活动的增强。这类地震称为水库诱发地震。7.1 砂土液化 :如果砂土原处于非紧密排列状态,就会有变为紧密排列状态的趋势,如果砂的孔隙是饱水的,要变密实就需要从孔隙中排出一部分水,如果砂粒很细则整个砂粒很细则整个砂体渗透性不良,瞬时振动变形需要从孔隙中排除的水来不及排出砂体之外,结果必然使砂体中孔隙水压力上升,砂粒之间的有效正应力就随之而降低,当孔隙水压力上升到使砂粒间有效正应力降为零时,砂粒就会悬浮于水中,砂体也就完全丧失了强度和承载力,这就是砂土液化。,9.1弯曲拉裂这类变形主要发生在由直立或陡

9、倾坡内的层状岩体组成的陡坡中,且结构走向与坡面走向夹角应小于30度。变形多半发生在斜坡前缘部分。陡倾的板状岩体在自重产生的弯矩的作用下,由前缘开始向临空方向作悬臂梁弯曲,并逐渐向破内发展,这种变形方式通常被称为倾倒。弯曲的板梁之间或被拉裂,或互相错动,形成平行于走向的槽沟或反坡台阶。前倾的板梁弯曲最强烈的部位也往往被折裂。,10.1地下洞室围岩 :由开挖洞室引起的应力状态的重大变化局限在洞周一定范围内。通常此范围等于地下洞室横剖面中最大尺寸的3-5倍,习惯上将此范围内的岩体称为“围岩”。,10.2山岩压力(山压) :设计隧道或其它地下洞室时,如果工程地质分析与岩体力学计算的结果表明开挖后围岩是

10、不稳定的,那么就必须设计相应的支衬结构以支承变形或塌落的围岩,保证洞体的稳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支衬结构来说,就是所谓的山岩压力(或简称山压),它是设计支衬结构的主要依据。,10.3岩爆 :岩爆乃是洞室围岩的一种伴有突然释放大量潜能的剧烈的脆性破坏。 10.4塑流涌出:当开挖揭穿了饱水的断裂带内的松散破碎物质时,这些物质就会和水一起在压力下呈夹有大量碎屑物给施工的泥浆状突然地涌入洞中,有时甚至可以堵塞坑道,给施工造成很大的困难。,10.5碎裂松动 :碎裂松动是碎裂结构岩体变形,破坏的主要形式,洞室开挖后,如果围岩应力超过了围岩的屈服强度,这类围岩就会因沿多组已有断裂结构面发生剪切错动而松弛,并围绕洞体形成一定的碎裂松动或松动圈。10.6新奥法:在岩质,土砂质介质中开挖隧道,以使围岩形成一个中空筒状支承环结构为目的的隧道设计施工方法。,11.1表层滑动:是沿混凝土基础与基岩接触面发生的剪切滑动。主要发生在坎基体的强度远大于坝体混凝土强度,且岩体完整、无控制滑移的软弱结构面的条件下。 11.2固结灌浆:将浆液灌入基岩浅层裂隙,以改善岩体力学性能的灌浆方式或将浆液灌入基岩裂隙或破碎带以提高岩体完整性的灌浆工程。,13.1渗透变形:在渗透力作用下发生的土粒或土体移动或渗透破坏现象。主要表现形式有管涌或流土。 15.1水库库岸再造 :指由于水库库水作用所造成的库岸变形和破坏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