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青少年期常见心理障碍漫谈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35295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ppt青少年期常见心理障碍漫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精品ppt青少年期常见心理障碍漫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精品ppt青少年期常见心理障碍漫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精品ppt青少年期常见心理障碍漫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精品ppt青少年期常见心理障碍漫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ppt青少年期常见心理障碍漫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ppt青少年期常见心理障碍漫谈课件(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期常见心理障碍漫谈,苗国栋广州市脑科医院,心理/精神活动及其障碍,心理/精神活动 人脑的功能 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子代的个性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亲代的个性特征 后天环境因素对个性有修饰作用 心理/精神障碍 心理/精神活动异常:认知、情绪/心境、行为等 病变部位:脑(Griesinger,1845),心理障碍与精神障碍的异同,心理学、精神病学 心理学:psychology,心理活动规律 心理学家(心理师):psychologist 精神病学:psychiatry,临床医学分支 精神科医生(精神病学家):psychiatrist 心理障碍、精神障碍:同义词 vs 近义词 病变部位在脑

2、表现形式相同,人为划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判定标准,医学的正常标准的制定 中间的95%为正常 心理学正常标准的制定 不可测量的品质:模糊化社会学定义 可测量的品质:精确的医学化定义 心理学异常的两极特征 超常 异常,青少年心理特征,过渡阶段:心理从儿童期,经过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快速发育阶段 易变阶段:心理发育的不稳定阶段,可塑性强,从众跟风、标新立异 不平衡阶段:躯体和心理的发育不平衡,经济情感依赖与精神/意志独立的不平衡 常见心理/精神障碍的高发年龄段:原有障碍的发展,新的障碍初起,心理/精神障碍的成因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简介,社会因素1(文化习俗、抚养方式、家庭结构、学校教育),心理

3、因素1(早期经验、行为习惯),生物因素1(遗传倾向),社会因素2(社会生活方式造成的压力),心理因素2(人格特征-应激反应-心理行为障碍),生物因素2(体质、体型、神经类型、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傅宏. 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 2000; 安徽人民出版社,中国当代家庭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家庭结构的核心化趋势 家庭人口减少:5.17(1911)4.43(1982)3.97(1990) 二代户家庭增加:64.71%(1982)68.05(1990) 家庭结构核心化的影响 父母抚育子女缺乏尝试、比较机会 子女缺乏同胞,丧失模仿、交流、互助机会 父母核心变为子女核心,子女不合理自我认同,青少年期常见心理障碍

4、,品行障碍 对抗-挑衅性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抑郁症 双相障碍 社交恐惧症 强迫症 电脑游戏成瘾或网络依赖 惊恐障碍,品行障碍 惹是生非的“灾星”,捣乱与违规行为是核心表现,以重复且持续的捣乱与违规行为方式,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破坏规则与秩序,行为后果导致他人的痛苦,或引起法律问题 攻击他人或虐待动物 破坏财物 说谎与欺诈 逃学与离家出走 偷窃 恶作剧 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物质滥用、性侵犯与放纵行为,对抗-挑衅性障碍 极度逆反的“坏孩子”,对抗挑衅权威,破坏人际关系,以敌对、挑衅性的行为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导致人际关系的冲突,教师、父母、同伴均可能成为冲突对象,但以教师、父母等为主 易怒 向成年

5、人发脾气 主动抗拒或挑衅成年人对其提出的要求或规则 故意激怒他人 推诿责任、指责他人 易受他人行为激怒 对人对事常愤愤不平 常有怨恨态度与报复行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静不下来的“调皮鬼”,分心与多动是核心表现,分心或心不在焉 犯无心之错 难集中注意 上课不听讲 不能遵从指示完成任务 回避需要集中注意的事 丢三落四、健忘 极易分心走神,多动 坐立不安、扭动身躯 上课时间起立或离位 运动过多 难以安静从事休闲活动 整天忙碌不休 多言多语 冲动性 回答问题布景思索脱口而出 不愿等待 喜插话或打断他人言语,在需要集中注意的环境下不能集中注意,且伴有过多的动作和骚扰他人的行为,抑郁症 灰暗的人生过程,

6、最轻微的抑郁状态抑郁气质,典型人物一“关心”女儿的母亲 一位老太太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卖布鞋的和买雨伞的,晴天她为买雨伞的女儿担心,雨天她为卖布鞋的女儿发愁。 典型人物二饥渴交加的迷路游人 一个在沙漠迷路的人饥渴交加,突然他发现眼前有一个他人遗落的水瓶,里面有半瓶可饮用的水。他非常失望,也非常气愤:怎么只有半瓶水?,轻微的抑郁状态亚综合症性轻抑郁,典型人物林黛玉 易伤感 多忧愁 自卑 胆小怕事 逃避困难 信心不足 躯体与精神衰弱表现,属于疾病的抑郁状态抑郁症,典型人物一祥林嫂 持久的心境低落 悲观 自责内疚 躯体表现 典型人物二中国式离婚的林小枫 持久的心境低落 多疑 自卑 自杀,疯狂性抑郁状

7、态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典型人物一伤害妹妹及其女儿的姐姐 妄想 攻击行为 孤僻、自卑 典型人物二马豪 心境低落 妄想 扩大性自杀,双相障碍 两极式人生的变奏曲,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类心境状态的非恒常性与两极性,情绪或情感是人对当时、当地的外在环境和内部状态认知活动引起的内心体验 外在环境和内部状态处于持续的变化之中 人们的认知活动也处于持续的变动之中 人们的心境状态

8、也处于持续的变动之中 基本的心境状态 快乐:喜形于色 悲伤:黯然神伤,心境状态的连续统(continuum),心境高涨(elation) 情感旺盛性气质 (慢性)阈下性轻躁狂 (慢性)轻躁狂 躁狂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心境低落(depression) 抑郁性气质 (慢性)亚综合征性轻抑郁 (慢性)轻抑郁 重性抑郁 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性抑郁,双相障碍是人类心境病理性极端化,躁狂或轻躁狂基本表现:喜形于色 心境高涨 爽朗 易激惹 目的性活动增加 抑郁基本表现:黯然神伤 心境低落 兴趣减退或丧失 精力减退或缺乏,心境低落,亚综合征期,重性抑郁阈,躁狂阈,心境高涨,严重程度,双相障碍病程示意图,双相

9、障碍典型病例,病例一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 轻躁狂发作:写作效率提高、作品水平高、社会活动增多 抑郁发作:写作停滞、蜗居蛰伏、自杀 病例二中国著名作家徐迟 轻躁狂发作:写作效率提高、作品数量增加、社会活动增加 抑郁发作:精神运动性迟滞、自杀 其他病例:文学家、诗人、音乐家、画家,社交恐惧症 害羞的花季,社交恐惧症状及社交恐惧症很常见,1996-1997加拿大社区近2000名受试调查 一般人群中有15%的人害怕当众讲话 有14%的人害怕参加会议 有13%的人害怕与陌生人交谈 13%的人害怕走进其他人已经就座的房间内 平均每个受试者恐惧的社交情境为1.2种 社交恐惧症的终生患病率12-14%,社交恐惧

10、症典型病例,患社交恐惧的名人之一: 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 在获奖消息公布后, Elfriede Jelinek女士接受采访时就其是否去斯德哥尔摩去领奖,她答道:“我心理不能承受这样的事情,我有社交恐惧,不能承受站在在这样一大群人面前。当然,我会写一个书面发言。”,社交恐惧症典型病例,小李1 小李原本就是一个羞怯、腼腆、内向的农村女孩,高中毕业而未能考取大学。有些争强好胜的她,在考取大学的同学入学的同时,也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来到这座大城市之后,凭着吃苦耐劳的优点和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优势,她受聘在一家酒店当前台接待人员。经过短期培训之后,

11、她就开始上班承担起接待宾客的工作。她工作的这家酒店属于涉外旅游酒店,她需要在前台接待不同性别、不同国籍、不同语言、不同年龄的宾客。除了一般的技术训练等要求之外,单位还要求在工作中一定要体现出她们真诚认真的服务态度,其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在与宾客交流过程中注意眼神的交流。,社交恐惧症典型病例,小李2 在小李上岗几个月之后,不知从何时开始,小李开始害怕面对宾客的眼睛,尤其是不敢面对男性宾客的眼神,不敢与他们对视。一方面,小李的工作要求她必须以真诚的眼神面对每一个宾客。另一方面,她又极为恐惧与宾客的眼神相对。面对宾客的眼神,她感到非常紧张与不自在,仿佛手脚都没有地方放,脸红心跳,最想做的就是回避,以

12、登记宾客资料或记录其他一些内容来回避。随着时间的流逝,小李面对宾客眼神的得紧张感越来越明显,甚至于同事们相处时都有些不自在,眼神游移不定。她觉得即使是在这些同事们面前,自己也非常紧张,担心自己会出丑而引起他们的嘲笑。领班在小李出现不敢与人对视几个月后终于发现了小李的毛病,在班后与她谈话,提醒她要注意自己的服务态度与神态。小李不敢把自己的内心问题告诉领班,只好顾左右而言他。这次提醒之后,小李也想尽力去改变自己不敢与人对视的毛病,但一旦看到别人的眼神就又会慌张起来。,强迫症 追求“圣人”境界的人生选择,强迫现象在动物界普遍存在,强迫现象 无意义甚至有害的刻板重复的观念、信念、表象等思维内容,或无实

13、际意义甚至是有害的刻板重复动作、行为、活动等行为现象 动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人类个体发育过程中常在一定时期出现 积极意义进化过程中某些适应性行为的定型,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精神障碍,美国调查:终生患病率2.5%,青少年高发年龄段 常见形式,强迫症典型病例,小赵1 高一学生,在家中经常有一些奇怪重复的动作,如以右手摸一下桌角后再以左手摸一下,盯住桌角看几分钟后再重复用两手交替摸,这样大概重复十几次后才开始做其他事情。类似的奇怪重复的动作还有在家中围绕饭桌转圈儿、频频吐口水等。在再三询问仍然不知道孩子到底为何做这些重复行为和动作之后,其父母觉得这个孩子是否有什么心理障碍,于是向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14、强迫症典型病例,小赵2 心理咨询医生得知,除了重复行为和动作之外,早在两三年前就有一些类似的迹象,只是当时父母以为行为方面些幼稚。穿着校服的反常现象:在每周一回校之前,反复检查自己当天穿的是否为一号校服(他自己将校服编为一二三号),再要求其父母帮助其确认一次到两次,然后自己检查校服上面是否有污渍,接着由父母再帮助其检查确认后才出门上学(一般要耗时10余分钟)。随后对校服的在意程度越来越强,每天都要检查自己的校服编号,自行规定周一穿一号、周二穿二号、周三穿三号,周四到周六再重复上一循环。有时即使当日应该穿的校服在洗后可能不干,他也一定要穿,强迫症典型病例,小赵3 每天洗澡都要用很长时间和很多的水

15、,他父母虽尽力劝说,但也毫无效果。近一年来,小赵除了过分在意校服的编号与干净程度、洗澡时间长的行为特点越来越突出之外,还经常反复询问其父母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如明天是否下雨、明天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明天是否有台风等。最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在其询问时其父母还不能图简单一并回答上述几个问题,而是由他逐个讯问后,其父母注意回答才行,电脑游戏成瘾或网络依赖 深陷”虚拟世界”的混乱人生,电游成瘾或网瘾是一种常见心理异常,网络成瘾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流行情况 国内调查:大学生(年龄1725岁)网络成瘾率为9.9%(朱克京,2004) 国外调查:青少年(1218岁)网络成瘾率

16、为1.98%( Johansson,2004) 男性网络成瘾率多于女性,网络成瘾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耐受性 必须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曾有的满足感 “停药”症状 突然停用导致强烈焦虑与不适 冲突 成瘾者与周围环境及矛盾心态的冲突 反复,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过去7天内每天上网不少于4小时 不上网时仍想网络内容 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和焦虑 企图上网时间长于目前 上网时间经常超出预期,网络成瘾需要精神科干预,原因及理由 成瘾行为是以某种精神障碍为基础 抑郁症 焦虑症 成瘾行为伴随的精神科共病 人格障碍 双相障碍 社交恐惧 其他冲动控制障碍,心理障碍的干预原则,勇于求助:尽早 心理教师 专科医生 获得指导:正确 心理调适 药物治疗 追求成长:终极目标,保证心理健康的经验之谈,遗传风险:无从选择 儿童期:亲情启蒙,对环境的探索与安全感的形成,自信与信任他人,淡化挫折 少年期:友情促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友谊 青年期:爱情增强,形成对社会、世界的好感与责任感,确立人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