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33124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眩晕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眩晕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眩晕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眩晕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眩晕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眩晕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课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头晕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山东大学 齐鲁医院神经内科 王淑贞,首先识别头晕的概念,患者就诊主述头晕,我们怎样区别: 眩晕?头晕?头昏? 晕厥? 痫性发作?,眩晕(vertigo) 因前庭神经系统病变,引发人体空间定向障碍和平衡功能失调所致的运动性幻觉 . 主观感觉为突发性自身和/或外界物体按一定的方向旋转、浮沉、飘移或翻滚感。,头晕(dizziness),间歇性或持续性头重脚轻、晃动样不稳感,改变体位时加重. 常见有:眼性头晕、深感觉性头晕、小脑性头晕、耳石性头晕 等.,头昏(dizziness),持续性头脑昏沉不清晰感,多伴有头重、头闷和其他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劳累时加重. 多由神经衰弱

2、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晕 厥(syncope),由一过性广泛性脑缺血而突然发生的 、短暂意识障碍. 常先有头晕、胸闷、心悸和眼前发黑等先兆症状,随即意识丧失倒地;数秒至十数秒钟后多能自动清醒和康复。,痫性发作(seizure),是一组有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且常具有自限性的异常放电,表现为发作性、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失常,常伴有意识障碍,可重复性及症状的刻板性。癫痫(epilepsy,眩晕诊断存在的问题?,1.容易混淆眩晕、头昏、头晕、晕厥? 2.可由多系统疾病引起的症状. 3.关连科室认识、构通、协调有难度. 4.确诊的检查手段有限.,前庭系统的解剖学基础,三个半

3、规管壶腹脊、橢圆囊和球囊内耳前庭神经节双极细胞()前庭神经内听道内耳孔(入颅)脑桥尾端进入脑桥前庭神经核(上、下、内侧、外侧)( ) 各核发出纤维至小脑(绒球及小结)、上部颈髓前角细胞,参与内侧纵束,反射性调节眼球位置及颈肌活动。,眩晕的发病机制,当内耳迷路半规管、及其传入经路或大脑颞上回前庭皮质区受到病理或人为的强烈刺激或两侧功能不平衡和不协调,且超出了机体自身的耐受力时即可引发眩晕。男女老少均可患病,持续时间和程度各异,多在过劳、激动、紧张、失眠、烟酒过度或月经期等诱因下犯病。多于头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也可表现为眩晕持续状态(连续发作不止),眩晕的分类及临床表现,根据病变的部位及眩晕性质不

4、同可分为: 1、系统性眩晕:系由前庭系统病变所致。是眩晕的主要原因 周围性(真性)眩晕: 中枢性(假性)眩晕 位置性眩晕 2.非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如:全身疾病性(贫血或血液病、心功能不全、感染、中毒及神经功能失调等)眩晕,眼病性眩晕.,周围性眩晕的临床表现,特点:眩晕突然发生,程度剧烈,呈旋转或上下左右摇晃感,持续时间短,病人能明确叙述眩晕的性质和方向,与体位或头位变换有关;伴明显平衡障碍(站立不稳或左右摇摆)。 眼震与眩晕程度一致,多呈小幅、水平性或水平加旋转,绝无垂直眼震; 恶心、呕吐及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多明显; 常伴有病侧耳鸣、听力下降(重振试验阳性)、半

5、规管功能检查异常和耳疾既往史,但无其他颅神经或脑实质受损症状和体征。,周围性眩晕常见疾病或综合症,1、耳源性:盯聍或异物栓塞、急慢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耳硬化症、迷路炎、美尼尔病、晕动病、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等。 2、前庭神经元炎、听神经损伤或中毒、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角肿瘤或颅底蛛网膜炎等。常伴有同侧邻近第、脑神经受损症状与体征,如出现听力障碍(耳蜗神经受损),其听力重振试验呈阴性。,中枢性眩晕,又称为假性眩晕,其表现特点:眩晕程度较轻,多呈旋转性或向一侧运动感,持续时间长(数周至数月),眩晕与改变头位或体位无关;眼震与眩晕程度不一致,多粗大、持续;自主神经症状不明显;多无耳鸣和听力减退或不显

6、著;可伴有平衡障碍,主要为站立不稳或向一侧运动感。多伴有邻近的脑神经、运动或/和感觉长束等脑实质受损的症状与体征 。,中枢性眩晕的分类,前庭神经核性眩晕:其眩晕和伴随症状与周围性眩晕大致相似,但无听力改变和病侧耳鸣。 脑干性眩晕:系由脑干内的传入径路(前庭小脑红核丘脑束)病变所致。临床上较少见。眼震常呈垂直或旋转性。 大脑性眩晕:系由大脑颞上回前庭皮质区病变所致。常伴有邻近大脑受损症状与体征。常以癫痫先兆或癫痫发作形式出现。 小脑性眩晕:主要是由小脑绒球、小结叶病变所致。其眩晕和伴随症状与耳性眩晕大致相似,无耳鸣和听力障碍。常有同侧小脑实质受损症状与体征。,前庭中枢性眩晕的常见病因,1.后循环

7、缺血:TIA、脑梗死、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颈性眩晕等。 2.桥脑或小脑出血。 3.后颅凹占位性病变(如脑干、小脑及第四脑室肿瘤,小脑脓肿等)和颞叶或枕叶肿瘤。 4.炎症性疾病:脑干脑炎、后颅凹蛛网膜炎、急性小脑炎等。 5、外伤:脑震荡,脑挫裂伤。 6、其他: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遗传性共济失调,颞叶癫痫,颅内压增高等。,颈性眩晕,多由颈椎增生或椎动脉病变等引起内耳迷路或/和前庭神经核缺血所致,除出现耳性或/和前庭神经核性眩晕症状外,常伴有颈椎增生或脱位、椎动脉狭窄或缺如,以及椎动脉压迫试验阳性等临床症状。,附:椎动脉压迫试验,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向一侧缓慢而尽量大限度地转头,以促使转向侧的

8、对侧环枢椎关节往前下方向运动和导致该侧椎动脉的受压,当对侧椎动脉供血不足时可引起内耳迷路和脑干缺血,而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部分病人还可有视力模糊和恶心、呕吐等不适,少数病人甚至可出现晕厥发作。是椎动脉压迫试验阳性。如脑底动脉环侧支循环良好,可呈阴性。为了排除因转头动作对前庭迷路的直接刺激所引发的眩晕发作,最好让病人仰卧、四肢伸直和头部固定不动,向一侧缓慢而尽最大限度转动躯干和四肢。检查中一出现阳性结果,应立即终止试验以保安全。,非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性疾病引起。 特点: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头轻目眩、头脑麻木或空虚,或脚步轻浮 、轻度站立不稳,无眩晕感和眼震,大多无恶心、呕吐。 常见疾

9、病:眼部疾病(系视力障碍所致,睁眼明显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贫血或血液病、心功能不全、感染及神经功能失调等,眩晕的分级,根据眩晕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予以评定: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级:眩晕发作中或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级:眩晕过后日常生活能自理; 级:眩晕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级:眩晕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眩晕的伴发症状及其临床表现,1. 眼球震颤: 可呈水平型、垂直型或旋转型,其方向依据其眼震的快相而定,一般向快相注视时明显,向慢相注视时减轻或消失。水平型眼震多见于耳性、前庭神经性和核性眩晕,持

10、续时间短;垂直型或旋转型眼震多见于脑性眩晕,持续时间长。 2.倾倒:系因眩晕和眼震导致病人对外物和自身(向眼震快相侧)的倾倒性幻觉。病人闭目站立或行走时躯干向眼震慢相侧倾倒,眩晕的伴发症状及其临床表现,3.自主神经症状:常见有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肠蠕动亢进、便意频繁等,系因前庭迷走神经反射功能亢进所致。 其反射弧为:来自一侧半规管的神经兴奋同侧前庭内侧核经双侧前庭延脑束迷走神经背核、疑核和孤束核相应脏器。,查体和实验室检查,1、一般查体:注意有无强迫头位,耳部和乳突有无病变迹象;对颅脑外伤的病人应注意创伤的程度、位置、范围以及耳颞部有无出血、骨折和脑脊液漏等。有无颈项强直和活动受限

11、。 2、神经系统检查:有无脑神经、运动或感觉神经束的受损等,脑膜刺激征等神经体征,眼底检查,还应重点进行听力、眼震以及耳咽管、半规管和耳石功能方面的检查。,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 影象学检查:颞骨岩部螺旋CT(对骨迷路的检查效果较佳)、内耳迷路的MRI及其水成像(对膜迷路检查效果较佳)以及TCD和EBT(超高速电子束CT扫描,对心脏、颈部和颅内动脉检查效果好) 电生理:电测听、听觉诱发电位、眼震电图、中耳功能分析、声阻抗和脑电图 脑脊液检查,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定位诊断:应尽可能地用一个病灶来解释所有临床现象,但应注意一些多病灶的病例 定性诊断:感染性、血管性、外伤性、中毒性、占位性、代谢障

12、碍性、先天遗传性及其他(变性、癫痫等),眩晕的鉴别诊断,1、头昏:以持续性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和其他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劳累时加重。多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 2、头晕:以间歇性或持续性头重脚轻和摇摆不稳感为主症,多于行立起坐时加重。常见有:眼性头晕、深感觉性头晕、小脑性头晕、耳石性头晕等。 3、晕厥:系一过性脑缺血所致。病人常先有头晕、胸闷、眼前发黑,随即意识不清倒地,数秒至十数秒钟后多能自动清醒和康复。,眩晕临床诊断的类型,1、症状性诊断:尽量少用或不用。若不能肯定起定位或定性诊断是一种极初步的临床诊断。如:眩晕(?)或眩晕(定位?定性?) 2、定位

13、诊断:如耳性、前庭神经性或脑性眩晕等。 3、定性诊断:如感染性、血管性、中毒性眩晕等。要努力做到查清具体病因。 4、疾病性诊断:梅尼尔病、迷路炎、壶腹脊顶结石病、耳卒中、听神经瘤、前庭神经元炎、Wallenberg综合症等.,眩晕的病因分析 2000年法国DOUPET提供,5535例成人 458例儿童壶腹脊顶结石 病 占34.3% 5%脑干及小脑病变 7% 10.7%梅尼尔病 6% 2.6%前庭神经元炎 5% 13.3%,眩晕的常见疾病,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2、后循环缺血(PCI) 3、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4、青少年良性眩晕 5、前庭神经元炎 和梅尼埃病,眩晕的治疗,治疗原则:

14、病因治疗是根本. 一、急性期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防止摔倒、跌伤;安静休息,选择最舒适的体位,避免光刺激;低盐低脂饮食;可低流量吸氧适量控制水和盐的摄入,以避免内耳迷路和前庭核的水肿。,2.对症治疗,抗眩晕:可选择敏使郎、眩晕停或西比灵等;重症者可加用安定或异丙嗪(非那根)、苯巴比妥等镇静剂,注意血压和药物剂量。 止吐药:需要时可给予吗丁林或胃复安。 其他:对有焦虑、抑郁症状者先行心理治疗,需要时可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进食少者适量补液,二、间歇期的治疗,1、防止复发:避免激动、精神刺激、暴饮暴食、水盐过量和忌烟酒,增强抗病能力,减免复发。 2、加强致病危险因素的管理。 3、病因查找和治

15、疗,梅尼埃病(Mniere),历史: 1861年法国医师Prosper Meniere首次提出,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伴听力下降和耳鸣的疾病,是一种内耳病。 1938年Hallpick和 Cairns发现此病的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 1972年美国耳鼻喉科学会确定由膜迷路积水引起的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为梅尼埃病(Meniere)。,病因,1、耳蜗微循环障碍可使膜迷路组织缺氧,代谢紊乱,内淋巴液渗透压增高,致膜迷路积水。 2、可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迷路动脉痉挛,迷路内淋巴液生成或吸收平衡失调,迷路内淋巴积水和淋巴液压力增高。 3、免疫反应与自身免疫异常 4、膜迷路破裂,梅尼埃病

16、(Mniere)临床表现,眩晕:多为无先兆突发性旋转性眩晕,患者常感自身或周围事物沿一定的方向与平面旋转或摇晃浮沉感。可因转头或睁眼症状加重,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长者可达数日甚至数周。 耳鸣,听力减退。发病前可有轻微耳胀满感、耳鸣,可呈间歇性或持续性。 自主神经症状: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及血压下降等。 占耳源性眩晕的66%,以50岁左右发病最常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 是指当头位快速移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激发的短暂阵发性眩晕,持续数秒至30秒钟,伴水平型或旋转型眼震,该眼震具有短暂性和疲劳性。无耳鸣、听力障碍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重复该头位可重复出现眩晕。 本病是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可自愈。约占所有眩晕病症的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