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中学生物学课程设置及其发展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127788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中学生物学课程设置及其发展1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第2章中学生物学课程设置及其发展1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第2章中学生物学课程设置及其发展1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第2章中学生物学课程设置及其发展1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第2章中学生物学课程设置及其发展1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章中学生物学课程设置及其发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中学生物学课程设置及其发展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中学生物学课程设置及其发展,学习目标: 1分析当代主要课程理论的观点及其课程实践主张,了解课程的概念、结构、目标; 2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问题,理解课改的总体目标、理念与策略,了解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了解课程目标的内涵,及其与教育目的、教学目标的区别和联系;熟悉我国中学生物课程目标及其特点;,4理解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素养,以及生物科学素养的内涵; 5分析科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了解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的设置背景、原则和内容; 6知道生物教学大纲与生物课程标准的区别和联系,理解生物学课程目标与生物科学素养的关系,了解生物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7分析比较国内外中小学生物

2、学教科书,了解不同版本生物学教科书的差别和特点; 8培养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伟大事业的信心和责任感。,2.1课程概论,2.1课程概论,2.1.1 课程的产生和发展,课程概论,课程概论,2.1.1.1课程的概念,唐代孔颍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这里“课程”是指宫室和宗庙,比喻伟大的事业。宋朝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句。这里“课程”是指功课及其进程。,英国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在1859年发表的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课

3、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课程(curriculum)一词源于拉丁文currere一词,意为“跑道”(race-course),转义为“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1)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狭义:指一门学科,如物理、化学或综合科学或课程等。课程:是指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设置的各种具体教学科目,包括教学的内容(学科、活动等)、安排、进程、时限、大纲、教材等。,讨论:你是如何理解“课程”的?,2.1.1.2课程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a.课程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b.课程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心理学基

4、础;社会学基础;哲学基础c.课程论的主要流派: 学问中心课程(学科中心课程) 社会中心课程 儿童中心课程,课程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廖哲勛): 社会因素课程的制约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对课程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学生因素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两个方面。 知识,d.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课程类型及其主导作用理想的课程优化结构包括: 与时俱进的课程目标 和谐完美的课程内容 取长补短的课程形态 相得益彰的课程类型,讨论:如何理解“表2-1课程结构的三个层次”和“表2-2课程的逻辑范畴、类型及起主导作用”?,相辅组成的课程范畴 民主集中的课程管理 全面完善的课程功

5、能,2.1课程概论,2.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1.2.1课程改革的内涵,什么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则是“按照某种观点对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造,是课程变革的一种形式,包括课程观念的变革和课程开发体制的变革,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以一定的理念为基础。,2.1.2.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a.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 (1)日本 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基础教育课程。 2002年实施的新课程突出四个方面: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个性发展创造环境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2)英国 英国是典型的校本开发模式的国家。 1999年颁

6、布的国家课程标准强调四项发展目标:精神方面的发展 自我成长,发展潜能,认识优缺点,具有实现目标的意志。道德方面的发展 明辨善恶,理解道德冲突,关心他人,采取正确行动的意志。 社会方面的发展 人际关系的能力,了解社会的共同利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文化方面的发展 了解文化传统,具有理解和欣赏美的能力,(3)我国台湾地区 2000年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可概括为3大关系、10种能力:人与自己:强调个体身心发展增进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培养欣赏、表现、审美及创作能力提升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人与社会环境:强调社会与文化的结合培养表达、沟通和分享的智能发展尊重他人、关怀社会、增进团队合作促

7、进文化学习与国家了解增进、组织与实践的智能 人与自然环境:强调自然与环境运用科技与资讯的能力激发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b. 新中国课程改革历史回顾 第一次:建国后,新中国实行了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第一次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政策,制定颁发了两套全国通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第二次:195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学大纲(草案),主要学习苏联经验。 第三次:1958年9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缩短学制,大炼钢铁,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四次:1963年7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对文化课、品德课、生产知识课,对教学、生产劳动

8、和假期工作都作了统一安排,一直沿用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第五次:1978年1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制定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1978年秋季,小学、初中、高中的起始年级用上了新教材,1980年这套(第五套)教材全部编写完毕。,第六次: 1988年5月,颁布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包括六三制 和五四制两种)和24个学科的教学大纲,增加了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第七次:(1)1992年8月国家教委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 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和24个学科教学大纲。 (2)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

9、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2.1.2.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由精英教育 走向大众教育由侧重认知层面 走向关注整体素质由学科知识本位 走向学生发展本位由统一、硬性的规定 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2.1.2.4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目前各国基础教育进行的课程改革,一方面是为了顺应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另一方面又是为了不脱离

10、本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及时反映本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 课程综合化 课程信息化 课程职业化 课程科学化,第2章中学生物课程设置及其发展2.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学习完某一课程门类或科目以后所要达到的学生发展状态和水平的描述性指标。,2.2.1课程目标概述,与教学目标相比,课程目标要求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从知识目标的一维表述,发展成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呈现。,中学生物课程目标,课程具体目标,课程总目标,初中,高中,初中生物课程目标,2、课程具体目标,1、课程总目标,(1)知识,(2)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2.2中学生物课程目标 2.2.2

11、.1初中生物课程目标,1.课程总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2.课程具体目标,知识 a.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 b.获得有关人体结

12、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c.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2.课程具体目标,能力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b.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c.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d.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

13、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b.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c.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d.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e.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案例研究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课程目标部分(生命科学,5-8年级),通过5-8年级的活动,所有的学生应该具有理解以下内容的能力:1.生命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繁殖和遗传。3.调节和行为。4.种群与生态系统。5.生命体的多样化和适应性变化。6.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14、。,在初中阶段,学生应从个别生命体的观点出发去研究生命科学发展到生态系统的模式,并且建立起对生命系统细胞层次的理解。,中美两国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的课程目标的比较,2.2.2.2高中生物课程目标,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方展: a.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b.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c.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2.2.2.2高中生物课程目标,d.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e.初步学会生物

15、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f.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案例研究 香港生物科综旨目标,在香港本课程具体宗旨是学生获得以下能力: 1.认识生物之繁复,生物彼此之关系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认识人是生物之一种及人在自然界中之地位。 3.能够解决困难及对问题懂得缜密地思考。 4.能够欣赏生物界之美景并尊重一切自然界之生物。 5.具有研究生物学上之一般技术与态度并能与他人商讨。,香港和大陆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比较,内

16、地和香港高中生物教材中STS(STSE)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体现了生物学科的发展;关注生物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重视高中生学龄段的特点;重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同点:标准对教材的STS(STSE)教育的指导性、明确性和针对性有差异;教材中STS(STSE)教育的呈现形式和内容广度、深度各不相同;对学生“职业准备”的关注程度不同;STSE教育对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有差别。,课程的具体目标,知识 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知道生物科学和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了解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积极参与生物科学知识的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个人和社会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b.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c.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