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_地方性 恙虫病 无形体病 斑疹伤寒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27598 上传时间:2018-09-25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性_地方性 恙虫病 无形体病  斑疹伤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流行性_地方性 恙虫病 无形体病  斑疹伤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流行性_地方性 恙虫病 无形体病  斑疹伤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流行性_地方性 恙虫病 无形体病  斑疹伤寒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流行性_地方性 恙虫病 无形体病  斑疹伤寒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性_地方性 恙虫病 无形体病 斑疹伤寒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性_地方性 恙虫病 无形体病 斑疹伤寒课件(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怪事晨练归家高烧不退,家住顺德的张姨(化名)两周前患上了一种“怪病”,她持续多天一直发高烧,体温处于38以上,同时感觉到疲累、四肢酸痛等,刚发病时到附近医院看,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但吃了开出的头孢类抗生素几天,症状依然没有消除,于是她又辗转到当地几间医院看,花了近万元治疗费,“怪病”仍然没好。,立克次体病,病原学,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生物学和形态学特点,需在活细胞内生长 有细胞壁,有DNA和RNA 多与变形杆菌OX19、OX2、OXK株等有共同抗原,故可进行变形杆菌凝集反应外斐(Weil-Felix)反应,可协助诊断 对热和化学消毒剂敏感,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有两种:一种为内毒

2、素,另一种为磷脂酶A2,可分解脂膜而溶解细胞,导致宿主细胞中毒。 传播媒介:节肢动物,如虱、蚤、蜱及螨等。 虱、蚤的传播方式:含大量病原体的粪便在叮咬处经搔抓皮损处侵入人体。 蜱、螨传播:由叮咬处直接注入体内。,人类立克次体病有其共同特点,自然疫源性疾病 贮存宿主:啮齿动物(田鼠、家鼠、沟鼠、飞松鼠等)和家畜(羊、牛、猪等) 吸血节肢动物如虱、蚤、蜱、螨等为媒介,经叮咬或藉粪便侵入人体而致感染 侵入人体后,先在局部淋巴组织或小血管内皮细胞中繁殖,产生初发立克次体血症,继而在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殖后,导致继发性立克次体血症及毒血症状 基本病理变化:小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临床特点,发病急,寒战

3、、高热,严重头痛,酒醉外貌,皮疹,可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外斐试验阳性 氯霉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各种立克次体均有很好效果 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流行性斑疹伤寒,概况,“虱传斑疹伤寒”、“典型斑疹伤寒” 普氏立克次体 体虱传播 持续高热、头痛、瘀点样皮疹(或斑丘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普氏立克次体病原学,微小球杆状 寄生于人体小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和体虱肠壁上皮细胞内 多糖抗原能与变形杆菌OX19发生交叉反应。 普氏立克次体耐低温及干燥,在干燥虱粪中常温下可保存半年以上。,流行病学,世界性分布 在19181922年间,前苏联和东欧有3 000万人患本病,约300万人死亡。我国自18501934年间,发

4、生15次较大的流行。 近年来,主要见于非洲。,传染源,病人是惟一或主要传染源。 自潜伏期末12日至热退后12日期间均具传染性,血中存在普氏立克次体,整个传染期约3周,但以第1周的传染性为最强。,传播途径,体虱是传播本病的主要媒介,头虱和阴虱虽也可作为媒介,但意义不大。 传播方式:“人-虱-人”,体虱专吸人血,病原体随血入肠,侵入肠壁上皮细胞内增殖,38日后细胞破裂,大量立克次体进入肠腔,并随虱粪排出体外。 虱离高热病人及死亡者而趋健康人,因而有利于本病的传播。 立克次体随虱粪排出,此时立克次体可通过穿刺或抓痕处而进入体内。,古人与虱子:爬满虱子曾是圣人必不可少的记号,梁实秋在洗澡一文里说:“我

5、们中国人一向是把洗澡当做一件大事的。自古就有沐浴而朝,齐戒沐浴以祀上帝的说法。曾点的生平快事是浴于沂。唯因其为大事,似乎未能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到了唐朝,还有人居丧毁慕,三年不澡沐。晋朝的王猛扪虱而谈,更是经常不洗澡的明证。”这个考据有一相情愿的动机,主要是在于魏晋时期,兴起“服石”之风,称“五石散”或“寒食散”,服后烦热,因猛浇冷水而易暴卒,士大夫于是到处“行散”乱窜或睡卧路旁,以显示其高贵和阔绰。甚至没落了的隐士已经无力服石时,也要硬装出服过的样子。体热加上不敢洗澡,很容易生虱子。在隐士们看来,在浓郁的体味里不停有动物出入,更是回归自然之相,虱子俨然已经是风度和人生追求的证词了。宋代文人

6、陈善,写了一本笔记,上下各四卷,记北宋政事。其上卷原名窗间纪闻,至南宋时定稿,改书名为扪虱新话。这就是说,虱子已经不满足于登堂入室如影随形,它跃然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虫,并在书墨间留下它诡异的形迹。,在周作人的文章里,他写到王安石一日上朝,有只虱子从他的衣领里悄悄爬出,一路蜿蜒,攀上胡须,王安石浑不自觉,神宗皇帝看到了,开心一笑。下朝的时候,王安石问同僚王禹玉,皇上因何而笑?王禹玉据实相告,王安石赶快命人搜寻这只虱子,准备将之一举歼灭。王禹玉说:“此虱屡游相须,曾经御览,未可杀也,或曰放焉。” 还是宋朝,据说宋徽宗被金兵掳去五国城后,身上生了虱子,这个风流倜傥的画家皇帝,大概比他老爹神宗皇帝爱干

7、净,居然不认得虱子,于是写信给旧臣:“朕身上生虫,形如琵琶。”幽默中实有几分悲凉,说虱形如琵琶,也亏他想象得来,这也是艺术家的可爱或是可叹之处吧? 妓女扪虱,又是别有一番讲究。据坚瓤集载,一清客与妓女相对而坐,清客时不时将虱子扔到口中,如嚼蚕豆般喀嘣作响,此等生猛作派,被妓女哂笑,俄顷,妓女也从身上摸出一虱,她施施然将虱子放到熏香的炉里,“啪”的一声,虱子爆了,清客说,熟了。妓女说,比生吃好吧?,书中还有一条故事:“张磊塘善清言,一日赴徐文贞公席,食鳗鱼蝗鱼。厄人误不置醋。张云,仓皇失措。文贞腰扪一虱,以齿毙之,血溅以上。张云,大率类此。文贞亦解颐。” 甘蝇是石时一个著名的射箭高手。只要他一拉

8、开弓,野兽就要伏在地上,飞鸟就要掉下来。甘蝇的弟子飞卫曾向甘蝇学射箭,学成之后,比师父的本领还高。后来纪昌要拜飞卫为师学射箭。飞卫对纪昌说:“你先要练习不眨眼的本领,有了这个本领再跟我来学。”纪昌回到家,仰面躺在正在织布的织机下,两眼不眨地盯着踏板。一天、两天二年过后,纪昌终于练好了眼睛不眨的功夫。于是去拜见他师父飞卫。飞卫说:“这还不行,还要学看的本领,要能把小的东西看得很大、很清楚,然后再来找我”。,纪昌回到家,在一根牛尾毛捆住一个虱子,挂在窗口,每天都盯着它看。又是一天、两天、三天三年过去了,他竟然能把一个虱子看得象车轮一样大。再看其它物体,也都能把它们看大。纪昌拿来一张弓,搭上箭,向虱

9、子射去,箭正好从虱子正中间穿过去,而挂虱子的牛毛没有断。纪昌连忙去找飞卫,飞卫高兴地说“你真正学到了射箭的真本领。” 纪昌射虱心的时候,就发现文化虫“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文化虫一旦膨胀到了这个地步,就可以想象被文化反衬的世界格局了。但比起当前的文化决定论者,就发现古人还是小气了。在可以对空气进行文化性质考证的自由年代,我怀疑他们所谓的文化,不过是虱子的影子部队罢了。 虱子在圣经里也一度成为验证奇迹的砝码。埃及的术士曾试图用幻象来复制摩西的神迹,最初几次他们也成功了,但当神使地上的尘土变成虱子时,术土们失败了,喊道:“这是神的手段。”这肯定是神示的奇迹,一颗沙砾都可以看出大千世界,那

10、么一只虱子怎么不可以包容宇宙的尊严与跌宕呢?因此,让俗人恼怒的文化虫,得到文化人的赞美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周作人在虱子一文里转述了罗素结婚与道德第五章的一节话:“那时教会攻击洗浴的习惯,以为凡使肉体清洁可爱好者皆有发生罪恶之倾向。肮脏不洁是被赞美,于是圣贤的气味变成更为强烈了。圣保拉说,身体与衣服的洁净,就是灵魂的不净。虱子被称为神的明珠,爬满这些东西是一个圣人的必不可少的记号。” 这就毫无争议地让我们看到,东西方的先哲大贤们对待这个小小的文化虫,都采取了一致的赞美态度。但虱子是沉默的,它一味地低伏,躲闪,即使拥有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也至多是以竖排的形式蜿蜒于磅礴的繁体字两侧,就像八行书的间隔线

11、,若有若无,时断时续。如果你不看文字而只是关注这些间隔线的话,就觉得它们就是密码的书法化。,易感人群,各年龄组对本病均具高度易感性。 病后免疫力持久。 冬春季为多见,34月为高峰,卫生条件恶劣易流行 北方寒冷地区较易发生,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小血管炎:增生性、血栓性或坏死性。 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生,形成血栓,血管壁有节段性或圆形坏死。,侵袭期,潜伏期515日。 突然发热,多数稽留不退,持续2周左右,脉搏升高。 全身肌肉酸痛,尤以腰部、腿部及腓肠肌为明显。 头痛剧烈,烦躁不安,常有耳鸣、听力减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便秘。 急性病容,面颊潮红,结膜高度充血,似酒醉状,可有羞明,唇舌震颤,站立不

12、稳等。肝脏可稍肿大,尿色浓深,比重增高,常有蛋白。,发疹期,第46日出现皮疹。 多形性,具有玫瑰疹和瘀点的混合性质为其特征,多见于颈、胸、背、腹及四肢。面部通常无疹。 充血性斑疹、丘疹暗红色出血性斑丘疹。 皮疹出现后,病情严重。 神经精神症状加剧,反应迟钝、谵妄、狂躁不安、两手震颤、撮空摸床甚至昏迷。,恢复期,第1214日开始退热,一般需34日恢复正常。随体温下降,各种症状好转,神志转清,头痛减轻或消失,食欲恢复。 自然病程平均14日左右。,临床诊断,起病急、持续高热、剧烈头痛、特殊皮疹、明显的神经精神症状及脾肿大等,参照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季节、流行情况、病前2周接触史及有无衣虱孳生等)即可作

13、出初步诊断。,外斐反应,单份:OX191:160 双份:递增4倍,鉴别诊断,伤寒 虱传回归热 鼠型斑疹伤寒 肾综合征出血热,一般对症治疗,灭虱 卧床休息,多饮水,流质饮食,补充维生素B1、C, 高热者予物理降温或加用小量退热剂 中毒症状严重者,皮质激素 头痛剧烈、烦躁不安者,酌情予异丙嗪、地西泮、巴比妥及水合氯醛,抗生素疗法,多西环素:单剂0.2g顿服。无复发,疗效较好,24日后可再服1剂。 四环素或氯霉素:首剂1g,以后0.5g,每6小时1次,首剂最好静脉给药。,预 防,早期隔离 灭虱 以双硫磷或倍硫磷灭虱,或用其乳剂浸泡粉笔,涂抹衣缝。 疫苗,地方性斑疹伤寒,概况,鼠型斑疹伤寒 蚤传斑疹伤

14、寒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莫氏)经鼠蚤媒介传于人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临床特征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极低。,病原学,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 Typhi)、莫氏立克次体(R. Mooseri),,流行病学,家鼠(主要是褐家鼠和黄胸鼠)为本病主要带毒者。 鼠受染后,病情较轻、不死,立克次体可在其血中循环68日。 此期鼠蚤(主要是印度鼠蚤)吸血,则立克次体随血入蚤肠繁殖,然后由蚤粪或其呕吐物排出。 通过挠痒将蚤粪或呕吐物擦入皮肤,或其体液接种皮肤破损处或眼结膜而受感染。 鼠蚤可终生携带莫氏立克次体。 人群易感性普遍。,临床表现,潜伏期614日,多数12日。 症状体征(发热、

15、头痛、皮疹)及临床过程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类似而较轻,皮疹也较稀疏,病程较短。病死率约1%。 血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增多或明显减少者罕见。,诊 断,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赖外斐反应、补体结合试验、凝集试验或豚鼠接种。,治疗与预防,疗法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同。 灭鼠、灭蚤,恙虫病,概况,恙虫病立克次体(东方立克次体) 恙螨幼虫叮咬 自然疫源性疾病 持续发热、焦痂溃疡、淋巴结肿大及全身性红色斑疹,病原学,与变形杆菌OXK株具有部分共同抗原,故可利用其抗原OXK与患者血清作外斐反应,藉以测定恙虫病立克次体抗体。,流行病学,鼠类及其他野生啮齿动物是贮存宿主。 恙螨幼虫是传播本

16、病的媒介。 人类对本病普遍易感。 每年夏秋季开始流行,78月为流行高峰。流行区分布于南纬、北纬30之间。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见,尤多见于灌木丛生的平坦地区及江河两岸。,临床表现,潜伏期421日,大多为1012日。 起病急骤,先有寒战,继而发热。体温在12日内即可高达3940,多呈弛张热型,可有相对缓脉,伴头痛、全身酸痛、颜面潮红和结膜充血。 严重者体温持续升高,脉搏加快,中毒症状加重,可出现嗜睡、谵妄、昏迷、强直性痉挛等中枢神经系统和虚性脑膜炎征象。 一般多在2周后开始退热。,焦痂及溃疡,初发病损:85%98%。 恙螨叮咬处,先出现红色丘疹,继而成为水疱,12日后中央部分组织坏死,形成黑褐色或黄褐色的焦痂;焦痂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10mm,围以红晕,多见于潮湿、有异味及较隐蔽的部位,如腹股沟、会阴及腋窝等处,亦可见于体表各部位,甚至见于外耳道、鼻前庭及头皮等处。,痂皮脱落后露出溃疡面,边缘整齐,底部平坦,为淡红色或灰白色肉芽组织,常有血清样渗出液。 从丘疹发展为焦痂溃疡,整个过程不痛不痒,易被忽略。焦痂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常于体温开始消退时焦痂脱落,进入恢复期时溃疡亦见愈合。焦痂通常仅见1个,个别也可见23个或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