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培训医学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09361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培训医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糖尿病培训医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糖尿病培训医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糖尿病培训医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糖尿病培训医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培训医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培训医学(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知识培训,目录,第一章 糖尿病基础知识 第二章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第三章 微量元素铬与糖尿病 第四章 天麦消渴片,第一章 糖尿病知识,1.糖尿病概念 2.糖尿病病因学分类 3.糖尿病的诊断 4.糖尿病发病机制 5.糖尿病的症状、危害及危险人群 6.糖尿病的治疗,1.糖尿病概念,西医: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 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 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糖尿。,1.糖尿病概念,中医: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 临床上分为三个期:早期称为“脾瘅(读音:dn)”(糖尿病前期);中期称为“消渴”(糖尿病发病期);后期称为“

2、消瘅”(糖尿病并发症期)。,1.糖尿病概念 2.糖尿病病因学分类 3.糖尿病的诊断 4.糖尿病发病机制 5.糖尿病的症状、危害及危险人群 6.糖尿病的治疗,第一章 糖尿病知识,2.糖尿病病因学分类,ADA 美国糖尿病协会 IDF 国际糖尿病联盟 WHO世界卫生组织 EASD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 CDS 中国糖尿病协会,2.糖尿病病因学分类,我国目前采用WHO(1999年)的糖尿病病因学分型体系 糖尿病分为四大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2.1 1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学特征:胰岛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和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或消失。 依赖胰岛素治疗,并且需要终身使用。,2.2

3、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型糖尿病” 病理生理学特征:胰岛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相对减少)或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胰岛素在机体内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或两者共同存在。 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3 妊娠糖尿病,在妊娠期间被诊断的糖尿病,不包括被诊断糖尿病患者妊娠时的高血糖状态。 高龄妊娠、肥胖是妊娠型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失。 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2型糖尿病。注意区别:妊娠糖尿病:指妊娠期间短暂的糖尿病状态,妊娠之后糖尿病消失。糖尿病妊娠:指妊娠之前就

4、有糖尿病的妇女,妊娠之后糖尿病仍会持续存在。,2.4 特殊类型糖尿病,在不同水平上(从环境因素到遗传因素或者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病因学相对明确的一些高血糖状态。 主要有以下几类1.胰岛细胞功能基因异常2.胰岛素受体基因异常3.内分泌疾病 4.胰腺疾病 5.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6.感染7.非常见型免疫调节糖尿病 8.其它遗传病伴糖尿病,2.5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区分,1.糖尿病概念 2.糖尿病病因学分类 3.糖尿病的诊断 4.糖尿病发病机制 5.糖尿病的症状、危害及危险人群 6.糖尿病的治疗,第一章 糖尿病知识,3.糖尿病的诊断,1.血糖浓度的表示方法 2.血糖空腹血糖FPG / 餐后两小时血糖2h

5、PG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3.糖尿病诊断标准 4.糖尿病前期,3.1 血糖浓度的表示方法,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其他各种糖类,如果糖、双糖、多糖都只有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之后才能称之为血糖。正常人体的血糖浓度同样也是处于稳定和平衡之中的。一旦平衡被破坏,如血糖异常升高,就回会出现糖尿病。 血糖浓度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毫摩尔/升(mmol/L),一种是毫克/分升(mg/dl)。 两个血糖浓度单位可以相互转换,转换系数是18。,3.2 血糖,空腹血糖(FPG) 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 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 反应胰

6、岛细胞功能,一般代表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3.2 血糖,餐后血糖(2hPG) OGTT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试验)服用一定量(75g)葡萄糖后,间隔一定时间测定血糖及尿糖,观察给糖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借以推知胰岛素分泌情况。 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患者在空腹情况下口服75克葡萄糖,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3.2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血中的葡萄糖可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bA1c越高,就表示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数量越多,也就意味着血红蛋白结合氧的能力就越差,细胞就容易缺氧。,3.2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该

7、指标用于评价糖尿病患者近23月内的血糖总体控制情况。血红蛋白一旦与糖结合,就不再分离,只有当红细胞破坏才能消失。而红细胞的寿命是23个月,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近23个月内血糖的平均水平 。 该指标持续升高被认为是发生视网膜或肾病等慢性并发症的一个危险因素。,3.3 糖尿病诊断标准,正常血糖值FPG 3.96.1mmol/L 2hPG7.8mmol/L HbA1c 4.06.0% 糖尿病诊断标准,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复查。,3.4 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血糖轻度升高,虽已超过正常范围,但仍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介于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必经阶段,是糖尿病的

8、预警信号。 糖耐量受损(IGT: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 空腹血糖受损(IFG Impaired Fast Glucose ),3.4 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血糖 7.0 mmol/L,餐后2h血糖为为7.8-11.1mmol/L 发病机理:肝脏胰岛素抵抗,即不能有效抑制肝糖输出,从而影响早间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受损(IFG ) 空腹血糖为6.1-7.0 mmol/L,餐后2h血糖为7.8 mmol/L 发病机理:外周胰岛素抵抗:表现为肌肉、脂肪组织对糖的利用障碍,3.糖尿病的诊断,WHO血糖指标图示,3.糖尿病的诊断,高血糖:血糖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9、。 低血糖:血糖过低超过正常范围。 注意: 低血糖与高血糖一样对人体是有害的,血糖过低则可引起各种低血糖不适反应,甚至昏迷,将危害生命。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防止血糖升高的危害以外,同时千万要注意低血糖的危害性。,3.糖尿病的诊断,示意图,空腹,低血糖,正常范围,IFG,高血糖,3。9,5.6,7.0,单位:mmol/l,餐后2小时,3。9,7.8,11.1,低血糖,正常范围,IGT,OGTT/高血糖,1.糖尿病概念 2.糖尿病病因学分类 3.糖尿病的诊断 4.糖尿病发病机制 5.糖尿病的症状、危害及危险人群 6.糖尿病的治疗,第一章 糖尿病知识,4.糖尿病的发病机制,1.胰岛素与糖尿

10、病2.胰岛素分泌缺陷3.胰岛素抵抗,4.1 胰岛素与糖尿病,胰岛素由人体胰脏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就像一把金钥匙,只有它才能使血中的葡萄糖顺利进入各器官组织的细胞中,为它们提供能量。 正常时,进餐后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多,而在空腹时分泌胰岛素会明显减少,因此正常人血糖浓度虽然随进餐有所波动,但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能使这种波动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而如果缺少胰岛素这把金钥匙或者金钥匙坏了不能正常工作时,就会使血中的葡萄糖无法敲开组织细胞的大门,无法进入细胞提供能量。血糖因此会升高并引起糖尿病。,4.2 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绝对缺乏 即缺少打开组织细胞大门的“金钥匙”,葡萄糖无法利用,血糖升高,引起糖

11、尿病,属1型糖尿病。必须用胰岛素终身治疗。 胰岛素相对缺乏 部分患者胰岛素水平并不降低,但其胰岛素的作用却大打折扣,即胰岛素工作效率降低,“金钥匙”虽有,但作用不大,也可引起糖尿病,属2型糖尿病。这类糖尿病可先用口服药物治疗,改善胰岛素的工作效率,但约有50%的2型糖尿病患者渐渐会出现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最终只好接受胰岛素治疗。,4.3 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是2型糖尿病临床过程中的早期缺陷,不同种族、年龄、体力活动程度的个体中差异很大。处于此阶段的患者,血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高于正常,但它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能力以及受体后的效应均减弱,胰岛

12、素介导下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降低,同时肝脏葡萄糖生成增加。为了克服这种情况,胰岛素分泌率增高,但仍然不能使血糖恢复正常的基础水平,最终会导致高血糖。,1.糖尿病概念 2.糖尿病病因学分类 3.糖尿病的诊断 4.糖尿病发病机制 5.糖尿病的症状、危害及危险人群 6.糖尿病的治疗,第一章 糖尿病知识,5.糖尿病的症状、危害及危险人群,1.糖尿病的症状2.糖尿病的危害3.糖尿病的危险人群,5.1 糖尿病的症状,典型症状:多饮 / 多尿 / 多食 / 消瘦 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其“三多一少”的临床表现非常典型,而2型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症状则不一定非常明显。 非典型症状: 经常感到疲乏、

13、劳累;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皮肤瘙痒;手、足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伤口愈合非常缓慢;经常或者反复发生感染,比如泌尿系感染、疖;肿及霉菌感染;男性发生阳痿,女性发生阴道异常干燥;恶心、呕吐。 。,5.2 糖尿病的危害,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低血糖反应,5.2 糖尿病的危害,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血糖明显升高,尿中出现酮体,血气有酸中毒,严重者昏迷,抢救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胰岛素发现以前,1型糖尿病患者常常死于酮症酸中毒。 非酮症高渗性昏迷(2型糖尿病):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升高,但尿中可不出现酮体,血渗透压升高,容易昏迷、死亡。,5.2 糖尿病的危害,慢性并发症是由于血糖长

14、期控制不好,日积月累而引起的一种改变,包括大血管、微血管和神经病变,可使人们健康水平和劳动能力大大下降。甚至造成残废或过早死亡。 慢性并发症包括: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足 糖尿病心、脑大血管病变,5.2 糖尿病的危害,急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大血管 微血管 神经病变 低血糖 冠心病 视网膜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 肾病 植物神经病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周围血管疾病高渗性非酮症性高血糖昏迷 糖尿病合并感染 乳酸性酸中毒,5.3 低血糖反应,糖尿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并发症。 轻度低血糖时可有心慌、手抖、饥饿、出冷汗等表现。严重时可昏迷、甚至死亡。 出现低血糖如

15、何处理? 如出现虚汗、无力、心悸、饥饿感、烦躁等症状时,要考虑到低血糖(血糖低于2.8mmol)的可能。 这时有条件的患者应该测血糖加以证实,然后进食含糖食物,如方糖、果汁、面包、饼干等以缓解低血糖症状。 无条件的患者不要强忍,可直接进食含糖食品。,1.糖尿病概念 2.糖尿病病因学分类 3.糖尿病的诊断 4.糖尿病发病机制 5.糖尿病的症状、危害及危险人群 6.糖尿病的治疗,第一章 糖尿病知识,6.糖尿病的治疗,1.目标是过正常人的生活 2.关键就是保持血糖正常平稳 3.手段就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6.糖尿病的治疗,Sarah Wild, 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

16、tes. Diabetes Care 2004;27:1047-1053,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指出,中国现有9240万成人患有糖尿病,此外还有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比例达15.5%。这意味着中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达9.7%,更糟糕的是60%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情况。高达9240万的患者人数不仅是2002年调查数字的3倍以上,更超过了国际糖尿病联盟对中国的估计。,6.糖尿病的治疗,达标率%,血糖达标患者人数不足26%,25.9,29.5,44.6,0,10,20,30,40,50,7.5,潘长玉等.中国城市中心医院糖尿病健康管理调查.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420-424,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