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的护理图文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108758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8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热病人的护理图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发热病人的护理图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发热病人的护理图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发热病人的护理图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发热病人的护理图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热病人的护理图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病人的护理图文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热病人的护理,一、定义二、人体体温调节系统三、发热的原因及发热机理四、发热的临床过程五、对发热病人的临床观察要点六、发热病人的护理,一、定义,发热:也称体温过高(Hyperthermia),是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使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高于正常的一种临床症状。 产热 散热,二、体温调节系统,1、温度信息传导2、体温调节中枢3、效应器,二、体温调节系统,该系统起关键作用的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内的温敏神经元对流经该处的血液温度很敏感,可迅速引起体温调节反应,以控制产热与散热器官的活动,使产热与散热维持平衡从而保持体温相对恒定。产热 散热,三、发热的原

2、因和机理,1、 细菌感染感染性 2、 病毒感染(一)发热的原因:1、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2、变态反应性疾病非感染性3、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异常4、其他:甲亢、中暑、热射病,(二)发热机理,激活内致热源外致热源 机体释放内致热中介(白介素1;白介素2;TNF)体温调节中枢 交感神经兴奋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骨骼肌收缩,产热增加。,四、发热的临床过程,1、体温上升期:机体产热散热。由于皮 肤血管收缩,皮肤温度下降,表现为皮肤苍白,无汗,畏寒,有时伴有寒战。 2、高温持续期:产热 散热,表现为皮肤潮红,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心 跳加快,严重者可出现谵妄、惊厥和昏迷。 3、退热期:散热产热,因大量出汗,皮

3、肤温度降低。,五、发热程度、热型、热程,口腔温度:36.337.2 (一)正常体温 腋下温度:36.037.0直肠温度:36.537.7体温可随年龄、性别、昼夜、情绪及生理周期不同时期而出现生理性波动,一般波动不超过0.51.0.,(二)发热程度,低 热:37.338.0中等热:38.139.0发热程度 高 热:39.141.0超高热:41.0人体最高 可耐受温度为 40.641.4,直肠温度超过41.0 可引起持久性脑损伤,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小时可致休克和严重并发症。,(三)常见热型,-弛张热:39.0,波幅2-稽留热:持续在39.040.0常见热型 - 间歇热:-不归则热由于抗生素的广

4、泛使用及解热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临床有些患者的热型往往不典型或不规则。,(四)热程,急性发热:热程2周,且体温多次 38.0以上者。反复发热:周期热,发热往往随原发病的不同伴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热型1、感染性疾病的发热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起病急,伴有或不伴寒战(2)全身、定位症状体征(3)血象:白细胞1.2109或0.5109(4)CRP:阳性提示有细菌感染及风湿 热,阴性提示病毒感染。感染性发热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有效。,2、非感染性发热特点:(1)热程长,往往大于2个月(2)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中毒症 状。(3)贫血、无痛性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发热患者常伴有原发病症

5、状。如:甲亢患者可伴有心悸、脉快、多汗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可伴有关节痛,皮肤损害及肾脏损害等;阑尾炎患者伴有转移性右下腹痛。,六、发热病人护理,(一)降温物理降温:冰袋、冰帽、冰毯、冰盐水灌 肠、降低环境温度、温水浴、酒精浴、减少盖被和衣物等。 药物降温:非甾体类、肾上腺皮质激素及 中药制剂。 TIPs:婴幼儿、有高热惊厥史患者应及早降温;发疹性疾病发热时不宜冷敷 擦浴;儿童慎用酒精浴!,六、发热病人护理,(二)病情观察:发热患者测体温4/日,高热患者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三天。注意及时、正确留取各种检验标本:血、尿、便、痰、培养标本等。 提问:测体温4/日,应什么时间进行?

6、 (三) 休息:因高热时新陈代谢增快,消耗增加,患者进食减少,应卧床休息,低热患者可适量活动。,六、发热病人护理,(四)环境:安静、清洁、通风良好,疑似 为传染病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以防交叉感染。,六、发热病人护理,(五)饮食护理:高热时,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胃肠道活动减慢,加之消化酶活性降低,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另一方面分解代谢增加,消耗增加,因此应给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液,昏迷患者鼻饲饮食。,六、发热病人护理,(六)口腔护理发热可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口腔食物残渣易发酵,促进细菌繁殖,导致口腔异味,口腔溃疡。因此应做好口腔护理。,六、发热病人护理,(七)皮肤护理出汗较多的患者应注意及时更换衣服、被褥,长期卧床病人注意防止压疮。应如何指导患者增减衣物?,六、发热病人护理,(八)安全防护高热出现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加床挡或适当约束,防止坠床、碰伤等。,六、发热病人护理,(九)健康教育医护人员:严格查对,严格无菌操作,避 免医源性感染。患者:注意环境卫生,勤开窗通风,注意营养摄入,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不去或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