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分析(六)_知识沟理论第三人效应框架分析大学新闻学院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5107333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效果分析(六)_知识沟理论第三人效应框架分析大学新闻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效果分析(六)_知识沟理论第三人效应框架分析大学新闻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效果分析(六)_知识沟理论第三人效应框架分析大学新闻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效果分析(六)_知识沟理论第三人效应框架分析大学新闻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效果分析(六)_知识沟理论第三人效应框架分析大学新闻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效果分析(六)_知识沟理论第三人效应框架分析大学新闻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效果分析(六)_知识沟理论第三人效应框架分析大学新闻学院(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玲宁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大众传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效果分析 (六),知识沟理论、第三人效应、框架分析,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1970年,蒂奇诺等人在大量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沟”理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对知沟的假设: (1)把社会结构作为研究的首要因素,以社会经济地位,通常是 教育程度作为变量,分析不同的群体在获取信息方面的差异,这 意味着媒介信息分配的不均衡现象是业已存在的、不平等的

2、社会 结构的产物 (2)在媒介的层面,认为印刷媒介更有利于社会精英对其地位 和权力的维护 (3)在媒介内容层面,公共事务和科技新闻为主要对象,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对知沟产生的原因,从受众的角度,提出了以下几点:(1)受众传播技能的差异(2)原有信息储备的差异(3)相关社会交往的差异(4)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1977年,美国学者艾特玛和克莱因对知沟理论提出质疑 从个体行为者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情境需求 (2)动机因素 这一补充,对以往依据社会经济地位并未发现知沟出现扩大的结 果给予了合理的解释,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第三人效应:1983年,戴维

3、森在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正式提出来这个概念。 理论表述: 劝服传播所面对的受众认为,这种劝服对他人比对自己有更大的影响。而且,无论是否信息的直接受众,对媒介影响他人效果的预期,将导致自己采取某种行动 两层意思: 一与感受有关,即人们认为大众传播信息对其他人比对自己有更大效果 二与效果有关,正因由此感受,人们将采取各种行动,从而导致了信息的效果尽管不是那么直接的效果,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一、影响第三人效果强度的因素: (1)受众对信息来源特征的认识 (2)受众对信息内容特性的认知 (3)受众对个人特质的变量,包括心理特质和社会背景 二、对第三人效果的起因和生成机制的探讨 “高估自己,低估别人”

4、 (1)认知因素 (2)动机因素 三,从第一层次转向第二层次,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框架理论渊源: 框架分析的理论概念被认为来源于社会学和认知心理学两大学科 传统。其后又被其他学科吸收,在内涵上有了一些转化,涉及到 了多个学科,因而在取向和分析上也呈现出多元、开放而混乱的 局面。,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其根本是海德(Heider)的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和高夫曼(Goffman)的框架分析(frame analysis)。归因理论假设人类不能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因此个人试图从感官信息中推断出潜在的因果联系。在这些研究基础之上,海德把归因定义为行为和对此行动负责的个

5、人之间的连接。高夫曼也同样假设人们不能完全的理解这个世界,因此主动积极的去分辨和解释生活经验来弄清楚身处的世界。个体对感知信息的反应依赖于被称为“primary framework”的诠释基模。这些框架可以区分为自然框架和社会框架。自然框架帮助理解自然界和无意识的事件,而社会框架则帮助定位,感知,判断和标识有意识的人类活动。,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这一思想对大众传播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启示是,在新闻媒介中存 在不同的、用以观察、描述媒介事件的方法,这依赖新闻记者使 用的框架。也就是说,人们采用的框架类型为描述事件提供了一 条路径。,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恩特曼(Entman)认为框架包含了选择

6、和凸显两个作用,框架就是把认为需要的部分挑选出来,在报道中特别处理,以体现意义解释、归因推论,道德评估及处理方式的建议。 吉特林(Gitlin)把框架定义为持续不断的选择、强调和排除,框架能够使新闻记者迅速而常规地处理大量的信息并将其“包装”进新闻报道里,从而有效的把信息传递给受众。 加姆桑(Gammson)对框架做了进一步的诠释,认为框架定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指框限,也就包含了取舍的意思,指涉人们观察世界的镜头,代表了取材的范围;另一类是架构,指涉人们由框架建构的内容,代表一种意义的联结,人们以此来解释外在世界。 伍(Woo)等认为,框架是新闻工作人员、消息来源、受众、社会情境之间的互动的结果,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总结,效果研究:早期的效果观有限效果论多元效果论 早期的效果观魔弹论(魔弹论出现的背景) 缺点:流于片面和笼统有限效果论(传播流程的研究、劝服研究)有限效果论的缺点: 就效果而言,只注意态度、行为的变化,而忽略信息的功用从时间看,只注重短期效果,而忽略长期效果,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学院,多元效果论(议程设置、涵化理论、沉默的螺旋等),兴起的背景 媒介环境的变动;社会信息量的剧增;政治意识形态的淡化和多样;美国以外各国研究的兴起效果研究:从低级到高级,从粗浅到精深,从片面到全面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效果的认识越来越科学、深入和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