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上1《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106172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三上1《大青树下的小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三上1《大青树下的小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三上1《大青树下的小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三上1《大青树下的小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语文三上1《大青树下的小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三上1《大青树下的小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三上1《大青树下的小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大青树下的小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汉”等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2、.会认“坝、汉”等 10 个生字,会写“晨、汉”等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 1)播放音乐(或视频) 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 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设计意图: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

3、家庭。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课件出(课件出示示 2 2)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5.请大家读题。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大青树下

4、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4.(1)4.(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3 3、4 4)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第一组含有会写字,第二组含有会认字): 早晨 绒球花 汉族 鲜艳 服装 打扮 朗读 安静 停 在 粗壮 影子 坪坝 飘扬 摔跤 凤尾竹 洁白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

5、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 ,后鼻音“静、停、扬、凤”等。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2)有关民族的词语。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5 5)景颇族 傣族 阿昌族 汉族 德昂族 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5.词语我理解 温馨温馨提示:(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6 6)理解词语的方法: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2.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1)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2)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7 7)指旌

6、旗随风摆动的样子。 ( ) 形容色彩华丽。 ( )山间平整的场地。 ( )边防,边境。 ( )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 6.生字我会写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8 8:生字田字格课件):生字田字格课件)晨 绒 球 汉 艳 服 装 扮 读 静 停 粗 影【设计意图:先出示自读要求,再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1)识记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加一加:“氵+又=汉” “扌+分=扮” “讠+卖=读” “米+且=粗” “青+争=静” “丰+色=艳

7、” 。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课(课件出示件出示 9 9)写好生字四步走:写好生字四步走:1.1.说一说。说一说。2.2.看一看。看一看。3.3.写一写。写一写。4.4.对对一对。一对。 说一说: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 “晨、装”上窄下宽。“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看一看: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巧记字形:“丰” “色”艳。写一写: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 ,学生练写。“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

8、晨”字要注意 “日”和“曰”的区别, “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对一对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分步骤引导学生学习会写字,降低学生学习会写字的难度,使学生完全、彻底地掌握会写字书写。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

9、些句子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7.再次巩固字词:把表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010)8.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2.学习反馈(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111) (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 ;再写(上课,下课) ;最

10、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是啊,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一、谈话引入,引起思考。一、谈话引入,引起思考。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313)学生品读。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1.刚才同学们再次品读了课文,那么,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

11、小学呢?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学生讲到哪句,教师就顺势指导哪句。视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地驾驭课堂。 )预设 1:(1)生:我是从这里看出的。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414)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各式各样的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板书:服装:鲜艳 绚丽多彩)(2)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吗?(绚丽多彩) (课件突出显示(课件突出显示 1515) “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3)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如果此时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教师

12、可这样处理:老师来读一句话:“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呢?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 “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3.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设计意图: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重点句,进而过渡到对课文的理解,再把理解通过预设 2:(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616)“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2)这句话在课文的最后

13、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3)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那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4)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5)同学们,这样的校园美吗?你想不想去看看?那就带着对美丽的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向往,再读这句话。 (板书设计:校园美)(6)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4.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预设

14、 3:(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717)(2)为什么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学生阐述)(3)我听明白了,这句话说明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我们把它的美读出来吧!(板书:山花烂漫)5.小结,过渡。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读表达出来,层层递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透彻。】【设计意图: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二)品悟

15、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1.课文仅仅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方法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类似。 )预设 1:(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我是从这里看出的。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818)(板书:多民族)(2)其他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吗?我们一起来读读。(3)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4)生:因为这句话说明

16、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所以说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5)讲得好。谁来读这句话?(6)他读得怎么样?(7)我们一起超过他,好吗?2.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预设 2:(1)生:我还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团结。“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919)(2)找到这句话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3)听老师怎么读。 (师范读)(4)说说“不同民族” “同一间教室” “一起”这几个词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填补课文空白,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校园的美丽。 】语,老师为什么要读重音?(这几个词说明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团结友爱,不分彼此。 )(5)你们可不可以像老师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