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9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101331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9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9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9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9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9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9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9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赤壁赋,长江奔流,巍巍西山空遗憾; 赤壁耸立,静静东坡自留韵。,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随堂检测,时文赏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苏轼与“三”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 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 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 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 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 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苏辙、悼亡妻王弗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

2、衰,文本助读,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苏轼(10371101),字 ,号 ,四川眉山人。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祐二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后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潮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病逝于常州。 苏轼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 ”。诗词开豪放一派,和南宋的 形成词坛上的豪放词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画上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答案:子瞻 东

3、坡居士 三苏 辛弃疾,1.走近作者,2.写作背景,这篇赋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被贬的起因,是谏官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从苏轼诗文中摘出讽刺新法的诗句,告发他反对新法,结果苏轼被捕入狱。1079年,苏轼被贬黄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书李端叔诗后)这是其被贬生活的真实写照。黄州是长江中游滨江的一个风光美好的城邑,附近有赤鼻矶,误传是三国时孙权、刘备联兵破曹操的赤壁。苏轼在黄州期间,经常来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七月

4、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两次泛舟游长江,与友人在月夜泛舟赤鼻矶下,面对美好的自然景物,联想起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抒发了内心的无限感慨,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3.备用知识,赋 赋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赋的特点: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骈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4.文化积累 (

5、1)“斗”“牛”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2)“望”指每月的十五,“既望”指农历每月的十六,“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晦”则指最后一天。 (3)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基础积累,1.通假字,答案: “冯”通“凭”,乘,答案:(1)动词,唱 名词,歌词 名词,歌曲的声调和节拍 (2)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 动词,眺望 盼望 远看,观察,2.一词多义,答案:(3)往 如同,好像 及,比得上 (4)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因果,答案:(1)都是名词用作状语 西,向西。东,向东 (2)动词

6、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4)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挺进 (5)名词用作状语,向南,3.词类活用,答案: (5)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7)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8)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9)均为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10)名词用作动词,朗诵 (11)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答案:(1)在这时 (2)白茫茫的水气,4.古今异义,答案:(3)旷远的样子 (4)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答案:(1)判断句 (2)判断句 (3)定语后置句 (4)介词结构后置句 (5)介词结构后置句,5.特殊句式

7、 (1)固一世之雄也( )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3)凌万顷之茫然( ) (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答案:(6)宾语前置句 (7)宾语前置句 (8)被动句 (9)宾语前置句 (10)定语后置句,(6)而今安在哉( ) (7)何为其然也( )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9)而又何羡乎( ) (10)客有吹洞箫者( ),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结构图解,重点突破,1.【对应考点:归纳内容要点】 第二段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此段描写音乐的文字让人拍手称绝,你认为妙在何处?,参考答案: (1)写了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

8、声。“饮酒乐甚”承接上段,引出“扣舷而歌”。作者借歌唱表达自己的心情。用“桂棹”“兰桨”喻自己品质高洁,用“溯流光”喻自己百折不挠、决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的性格,以“望美人”来表达自己忠明君报国恩之意(或终生追求美好的理想)。其“乐”,乃遭贬后的苦中作乐。客人的箫声起到由乐转悲的作用,引起下文的主客问答。 (2)此段文字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听觉和视觉,写得具体可感,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潸然落泪。,2.【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文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由乐入悲,又是怎样转悲为喜的?,参考答案:本文一开头先是描

9、写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如此良辰美景,作者飘飘欲仙之乐油然而生。接下来写客人吹起箫来,声音悲凉,由欢乐转入悲哀。紧接着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作者在此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想到自己贬谪黄州,人生虚度,不禁悲从中来。然后作者以明月、江水作比,完成了由悲转喜的过渡。由此,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参考答案:赤壁赋是一篇游记散文,但作者绝不是为了记游,而是重在抒情和说理。 文中描绘清风、江水、明月的写景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文中抒情的部分,始终不离开这几处景物描写,这就是因景而生情。作者

10、正是在看到江上的清风明月之后,产生了“遗世独立”之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文中说理部分也紧紧扣住这几处景物描写,用自然景物来隐喻哲理,阐发哲理。这就是借物而喻理。如第三段中“客”关于人生无常的议论,都离不开自然景物,“羡长江之无穷”一句扣住江水,“抱明月而长终”一句扣住明月,“托遗响于悲风”一句扣住清风。这几句表明了“客”虚无消极的人生观,无不借助这一具体而实在的自然景物表达出来。文章自始至终以景物为依托,将情、景、理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3.【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运用的写作方法】 说说课文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高考小

11、贴士,文言文翻译指津 1.抓住一个根本 “一个根本”就是课本。文言文的学习必须“以教材为本”,扎实掌握课内文言知识。 2.明确两个特点 两个特点是指:(1)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考查;(2)注重借助语境推断句子含意能力的考查。 3.把握三个标准 三个标准是指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所谓信,指的是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不随意增删内容或改变风格;所谓达,指的是译文语句通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所谓雅,指的是文句流畅,鲜明生动,具有文采。对学生来说,信和达是主要的、基本的要求,雅是较高的要求。,4.解决四个关键 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字词落实到译文之中。 语境。在翻译时应该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翻译

12、句子。 推断。有些文言词语是需要靠语感和技巧来推断的。(1)是根据字音推断词义;(2)是根据语法分析推断。 句式。省略和变序(前置、后置)是文言文句式最突出的两个特点。翻译时要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使语意清晰明了;对于语序倒置的现象,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5.防止六个误区 六个误区是指:专有名词,强行翻译;文白掺杂,该译不译;脱离语境,误译词语;当删不删,成分赘余;当补不补,成分残缺;句式不明,不合规则。,观点争鸣,苏轼才华横溢,诗书琴画无一不精,胸怀大志,满腔热血,然仕途不顺,命途多舛,一贬再贬,在赤壁赋中流露出了郁闷消极的情绪,但也显出了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被

13、贬的苏轼有着什么样的生活态度?,思路提示一:是消极的。 文中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的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作者慨叹个人渺小,人生短暂,流露出不能改变自身命运的忧伤和无可奈何。像苏轼这样的人,越是才华横溢,受挫的悲伤越是浓重,越难以排遣。 思路提示二:是乐观旷达的。 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

14、观超然的感情基调。,思路提示三:是在消极与旷达中挣扎。 文中客的话语所表现的虚无悲观主义是苏轼消极心态的表现,这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人面对如此的打击都不会无动于衷,饮酒也是为消愁,结果不过是使愁更愁罢了,现实令作者无可奈何,他能够轻易摆脱掉这份郁闷心情吗?苏轼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人,他能够从水与月中寻找宽慰。他有时能够多角度看问题,豁达的宇宙观与人生观,使他也能有暂时的欢娱,他的这种乐观和旷达能持久吗?能让他决然忘却心中的伤痛吗?怕也难,我想苏轼应是一直在消极与旷达的人生态度间徘徊挣扎的。,点击进入 古今对译 文白互通,技法提炼 写法借鉴,1.构思精湛、缜密 本文抒情脉络清晰、明了,由月夜泛舟的舒畅

15、,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超脱人生的欢快。整个情绪的转换由喜转悲再为乐。线索的起伏形成文章的波澜。作者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情入理,文章开始的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而哲理的简述,则画龙点睛,道明本文的主旨,表明了苏轼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2.语言优美形象 作者写江上风物之美,给读者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如开篇,作者笔下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成了一个“羽化而登仙”的澄清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作者还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 再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婉:“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听觉和视觉。 而文中的对仗句,使语言声韵和谐,富于音乐的美感。如“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等。,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山川相缪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杯盘狼籍 D.相与枕藉乎舟中,解析:D A项,“缪”通“缭”;B项,“冯”通“凭”;C项,“籍”通“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