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年报制度讲解指南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91645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3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年报制度讲解指南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年报制度讲解指南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年报制度讲解指南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年报制度讲解指南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年报制度讲解指南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年报制度讲解指南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县城)建设统计年报制度讲解指南ppt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县城)建设统计 报表制度讲解,2011年12月 济南,主要内容,一、2011年城乡建设统计报表制度介绍 二、2011年城建统计报表制度变动情况介绍 三、报表填报 四、报表审核 五、报送要求,一、城乡建设统计报表制度介绍,1.城乡建设统计简介 2.报表制度的构成 3.城市(县城)建设统计 4.城乡划分 5.填报方式 6.报表中涉及的填报部门,1.城市(县城)和村镇建设统计简介,简称为城乡建设统计。主要是对我国城乡基本情况,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投资、运行、管理等情况,以及村镇房屋等情况的统计。 根据我国的国情,城乡建设统计在执行中,分为五个层次分别进行统计,即:城市、县城、镇、乡、村。其中城

2、市和县城采用一套报表,镇、乡、村采用一套报表。所以本制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城市(县城)建设统计 第二部分 村镇建设统计 这两部分虽然在形式上是分开单独进行统计,但是二者的统计工作是互联的,统计内容是互通的,统计数据是互补的,既能分也能合,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相对独立的个体。,2.报表制度的构成,从地域上,覆盖全国城乡,即全国土面积,所有的城市、乡村。 从内容上,包括城乡市政公用设施情况,及其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维护情况。 从构成上,简单的分为城和乡两大部分,即报表中的城市(县城)部分和村镇部分。这两部分互相衔接,不重复、不矛盾。城市部分P5-P94,村镇部分P95-P151。 从报表形

3、式上,城乡两部分均分为综合表和基层表,城市部分按行业设计了21张基层表,村镇部分设计了6张基层表。基层表由基层单位填报,综合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3.城市和县城建设统计,基层表:共21张反映城市基本情况:面积、人口和建设用地(基1表) 反映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和建设,公用事业价格: (1)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收支及公用事业价格(基2表) (2)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基4表) 反映市政公用各行业情况: (1)供水(基5-1、5-2表) (2)节水(基6表) (3)燃气(基7-1、7-2、7-3表) (4)供热(基8表) (5)轨道交通(基9表) (6)道路和桥梁(基10表) (7)排水和污水处理

4、(基11-1、11-2、11-3表) (8)园林绿化(基12表) (9)风景名胜区(基13表) (10)市容环境卫生(基14表) 年快报(快基1表),综合表:共24张 对基层表的分析汇总 设施水平 人口和建设用地 城市维护建设资金(财政性资金)收支 公用事业价格及收费标准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 供水(全社会、公共供水、自建设施供水) 节约用水 燃气(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集中供热 轨道交通(建成、在建、规划) 道路和桥梁 排水和污水处理 园林绿化 风景名胜区 市容环境卫生 年快报,4.城乡划分,简单的说,即报表制度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统计

5、范围的划分。 1、设市城市城区包括:市本级(1)街道办事处所辖地域;(2)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镇(乡)地域;(3)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 2、县城包括:(1)县政府驻地的镇、乡或街道办事处地域;(2)县城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镇(乡)地域;(3)县域内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特殊区域。 3、建制镇含建成区和村庄两部分。 建成区包括:(1)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2)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地域。 村庄是指建制镇建成区以

6、外的区域。 4、乡含建成区和村庄两部分。 建成区包括(1)乡政府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或村庄;(2)乡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地域。 村庄是指乡建成区以外的区域。 5、特殊区域。指不与城区(县城)连接,具有乡镇政府职能的农场、林场、牧场、渔场、团场、工矿区等特殊区域(含建成区和村庄两部分)参照建制镇执行。,认识几个区域的概念: 市域、市区、县域、城区、县城、建成区,市域是城市所辖行政区范围,含市辖县和市辖县级市 市区是设市城市本级所辖行政区范围 县域是全县所辖行政区范围 城区是本报表规定的设市城市的城建统计的统计区域 县城是本报表规定的县的城建统计的统计区域 建成区是城区(

7、县城)内实际已经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区域。 在本制度中:市域(地区)市区(县域)城区(县城)建成区,1.绿色的区域代表市区(或县域) 2.粉色的区域代表城区(或县城) 3.有实心点的ABC三个区域代表三种不同类型的乡镇,A代表与城区连接,B代表部分连接,但是政府驻地远离城区,C代表远离城区 4.统计时,粉色的区域作为城市部分进行统计,其余的区域作为村镇部分进行统计,特殊情况 1.绿色的区域代表县域 2.黄色的区域代表县政府驻地镇 3.粉色的区域代表城区 那么,统计时,应将粉色区域作为县城统计,而黄色的区域作为只填写村庄部分的镇在村镇部分填写,第一层次:全域,(市域、地

8、区) 第二层次:市区、县域 第三层次:城区、县城、村镇,济南市行政区划图,城和乡在报表如何区分在城市(县城)部分表中,相应指标在市(县)基1表 行政辖区范围内所有建制镇(乡)个数(201项、203项) 纳入城区统计的个数以及名称(202项、204项) 纳入县城统计的个数以及名称(包括城关镇) (202项、204项),城乡两部分衔接,1. 城市部分填写的市(县)辖镇、乡个数,应该和村镇部分的汇总镇、乡个数相等,名称相符。 2.城市部分填写的位于城区(县城)的镇、乡个数,应该和村镇部分纳入城区(县城)统计的镇、乡汇总个数相等,名称相符。,5.填报方式,报表制度中涉及的统计内容应做到“不重不漏”。第

9、一部分 城市(县城)建设统计 以单个城市、单个县为基本汇总单位进行统计。 根据“谁管理、谁统计”的原则,可以按条条或按块块进行统计。 涉及系统外的数据,由城市(县)的城市建设统计综合汇总单位或相关行业单位收集、填报。第二部分 村镇建设统计 以单个镇、单个乡为基本汇总单位进行统计。 统计时,分别统计镇(乡)建成区和村庄,6.报表中涉及的填报部门,城市报表可能会涉及到公安局、规划局、国土局、财政局、各城建基础设施投资单位、规模以上项目投资单位、水务局、节水办、燃气公司、各液化气站、热力公司、集中供热单位、市政处、公路局、轨道交通公司、园林处、绿化办、旅游局、林业局、 环卫处、各县区城建局等主管部门

10、和城建经营单位 一般来说,在一个地级市,可能会涉及30-50个单位填报报表;县级单位相对简单,可能涉及几个单位,二、2011年城市(县城)建设统计报表制度变动情况介绍,一、城市(县城)建设统计部分变动情况: (一)“市(县)基1表城市(县城)建设基本情况统计基层表”中增加“市区(县)常住人口”、“城区(县城)常住人口”两项指标,并根据最新公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分类(GB50137-2011)对城市建设用地分类进行调整。 (二)将原市(县)基2表表名由“城市(县城)维护建设资金(财政性资金)收支基层表”改为“城市(县城)维护建设资金(财政性资金)收支及公用事业价格基层表”。删除“排水设

11、施有偿使用费”、“资产置换收入”、支出分类中按行业分类各项指标,调整或增加公用事业价格及标准情况指标。 (三)“市(县)基4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基层表”中在“12专业类别”中增加“污泥处置”分类,报送频率由半年报改为年报。 (四)“市(县)基5-1、5-2表城市(县城)公共供水(自建设施供水)基层表”中“供水总量”下增加“地下水”分项指标 (五)“市(县)基6表城市(县城)节约用水基层表”中增加“计划用水户数”、“自建设施计划用水户数”和“超计划定额水量”指标。 (六)“市(县)基7-1、7-2、7-3表城市(县城)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基层表”中删除了“外购气量”指标,(七)

12、“市(县)基10表城市道路桥梁基层表”中增加“大桥及特大桥座数”、“城市照明总用电量”和“城市照明装灯总功率”指标。 (八) “市(县)基11表城市(县城)排水基层表”中“雨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改为必填指标。 (九)“市(县)基11-2表城市(县城)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基层表”中增加“干污泥处置能力”、“NH3-N设计削减能力”、“进水NH3-N”浓度、“出水NH3-N”浓度和“全年NH3-N削减量”指标。原干污泥的指标解释改为含水率为0。 (十)“市(县)基11-3表城市(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其他污水处理装置基层表”中增加“NH3-N设计削减能力”和“全年NH3-N削减量”指标,增加污

13、水处理装置所在位置(或所属单位),以及处理生活污水比例两项补充资料。 (十一)“市(县)基12表城市(县城)园林绿化基层表”中增加“本年新建公园绿地面积”和“本年新建附属绿地面积”指标。 (十二)“市(县)基13表风景名胜区基层表”中增加“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和“当年施工面积”指标。 (十三) “市(县)基14-2表城市(县城)生活垃圾(粪便)处理场(厂)基层表”中删除了“堆肥”处理方式,并对生活垃圾处理场(厂)的级别选择进行了修改。增加“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处理量指标。,先来认识一下统计表,三、报表填报,3.基层表中设置两类指标,一类必填指标,一类选填指标(代码有 X

14、标记,如代码X801)。其中必填指标各基层单位必须填报,选填指标全国不要求统一填报,各市(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一布置,并且同一行业的基层单位必须同步执行,选填指标在报送期后要逐步完善。,表名,标识码,横栏(宾栏),纵栏(主栏),填报信息,逻辑审核关系,表体(数据栏),表外补充资料,计量单位,代码,1.本制度设置了综合表和基层表,所有单位填报基层表,综合表由基层表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汇总生成,不必填写。(左侧为基层表表式),2.因为城市和县城统计采用相同的报表表式,因此在报表制度中,采用了“城市(县城)”的表述方法。,1.左侧为综合表表式,不需填写,由计算机分析汇总生成。,2.综合表是对基层单

15、位数据的汇总,可以按地区、按单位汇总后排列数据,基1表:城市(县城)基本情况统计基层表,本表主要统计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是对城市(或县)的总体规模进行统计,如总面积、总人口; 二是对城区(或县城)的规模进行统计,如城区(或县城)的面积、人口; 三是建成区和建设用地面积的统计; 四是征用土地面积统计; 五是城乡划分情况,本表数据来源:,1.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数据来源公安部门户籍人口统计和暂住人口统计 2.常住人口数据来源于统计部门 3.面积数据来源规划部门 4.市区(县)面积、市辖镇、乡个数来源民政部门,注意事项 1.地级市汇总时应注意,城市的“市区面积”与县的“县面积”合计应该是全辖区总面积,

16、全省汇总后应该是全省国土面积 2.市区面积如果没有国务院批复的行政区划调整,不会发生变化,市区人口每年应有变动 3.新增的常住人口数据,均来自于统计部门,但计算设施水平的数据仍然是“城区(县城)户籍人口+城区(县城)暂住人口”。按照2010年“六普”的最终数据填写,仅填写一次,往后年度不再填写。 4.“暂住人口”是公安部门暂住人口统计中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不是所有的暂住人口 5.市区暂住人口可以小于城市暂住人口 6.建设用地分类按新的分类方法进行统计,7.建成区面积通常略大于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建设用地约120平方米 原因:部分未被改造的城中村,在建成区面积范围内,但未列入建设用地面积中;建成区范围内有一部分水域、荒地等,在建成区面积范围内,但未列入建设用地面积中;城区(县城)范围内山川被改造为绿地,在建成区范围内,并已在园林绿化表中进行统计,但未列入建设用地面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