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中西诗歌比较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5089859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 中西诗歌比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二讲 中西诗歌比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二讲 中西诗歌比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二讲 中西诗歌比较一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二讲 中西诗歌比较一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 中西诗歌比较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 中西诗歌比较一(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中西诗歌比较一,*文类,按照形式、技巧或某类题材而将文学作品组合而成的不同种类或类型。如: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三分法”:抒情类、叙事类、小说类 “四分法”: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中西诗歌的共性,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因而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含有“文心相通”的普遍性。 作为一大文学样式,诗歌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与反映社会生活,要求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要求语言精练、形象性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还要求分行排列。 在各种文学类型中,诗歌出现的最早,它可以按是否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分成叙事诗和抒情诗;也可以按照有无完整的格律分为格律诗和自

2、由诗;或按是否押韵分为有韵和无韵诗。,*中西诗歌之不同,一、历史传统的不同,造成的中西诗歌的差异。 1、中国诗歌的传统以抒情为主。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讲求“含蓄蕴藉”,写实抒情。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集楚辞,多悼亡,倾诉,同样充满了强烈的抒情性。自诗经、楚辞以下,经赋、乐府、古诗、格律诗,这一抒情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古诗十九首之一,楚 辞,*中西诗歌之不同,中国的诗歌理论。 早期,“诗言志”(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将抒发情志作为诗歌创作的主旨。到后来的强调物我和一、情景交融,可谓集中地反映了中国诗歌抒情为主的特性。,*中西诗歌之不同,关 雎 (思慕、追

3、求之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中西诗歌之不同,蒹 葭 (追求意中人而不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中西诗歌之不同,上 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中西诗歌之不同,短 歌 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站在历史关口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对人才的渴求,前途的考问。,*中西诗歌之不同,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西诗歌之不同,2、西方诗歌的传统以叙事为主。欧洲文学的开山之作“荷马史诗”,长达万言,主要是以诗歌的形式记述了古希腊历史。以后,各民族的英雄

5、史诗同样以叙事为主,从而奠定了欧洲诗歌的叙事传统。与中国的诗歌注重情志的抒发所不同。 这种叙事诗更注重冲突、结构、情节和人物个性的书写。,荷马,荷马史诗,*中西诗歌之不同,以伊利亚特为例。 珀琉斯(忒萨利亚王)忒提斯。 “纷争女神”厄利斯;“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 “爱神”阿弗洛狄特 帕里斯(特洛伊王子)海 伦墨涅拉俄斯(斯巴达国王)阿伽门农(密刻奈国王)阿基琉斯帕特洛克罗斯 赫克托尔(特洛伊王子)普里阿摩斯(特洛伊王),*中西诗歌之不同,伊利亚特叙述特洛伊战争进行到第十年时五十一天里所发生的事情。诗人紧紧围绕“阿基琉斯的愤怒”展开叙述,叙述了愤怒的起因、愤怒的结果和愤怒的消解,把其它所

6、有相关的事情统统作为穿插,从而做到情节的统一性。 人物个性鲜明,同是勇猛的英雄,阿基琉斯粗暴而倔强;埃阿斯憨厚而自信;赫克托尔强干而精细。同是聪明奥德修斯有几分的狡诈,涅斯托则显得十分坦然。,*中西诗歌之不同,二、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不同 (一)西方诗歌多透出巨大力量与哲学沉思,中国诗歌多注重自然与情趣的契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以中西自然诗为例 中国人对待自然是乐天知命,天人合一,彼此相悦和谐的关系。“,*中西诗歌之不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想看两不厌 唯有敬亭山,*中西诗歌之不同,西方人对自然有一种泛神论的态度,大自然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诗人往往从中感受到巨大的力量和哲理的沉思。

7、,*中西诗歌之不同,华滋华斯丁登寺“我感到/一种东西让我惊讶,它带来了/崇高思想的欢乐,一种升华之感/像是融汇万物的魂灵,/来自落日灿烂的语汇,/来自浩瀚的江洋和清新的空气,/来自碧蓝的天宇和人们的心田,/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驱动/一切深思的生灵,一切思想的对象/又穿过一切事物而行。”,不朽的兆象“我看一朵最平凡的花都有深刻的思想,深藏在连眼泪都达不到的地方。”,*中西诗歌之不同,(二)西方诗歌重宗教情操,追求永恒;中国诗歌重现世人生,追求实际。,基督徒认为现世人生是短暂的、充满痛苦的、有罪的,只有在绝对永恒里灵魂才拥有真正的幸福,而死亡能达到灵魂的永恒。,*中西诗歌之不同,艾米丽狄更生因为

8、我不能停步等待死神“那一天,我初次猜出,马头,朝向永恒” 将死亡看作永恒,死亡宁静化,神圣化。,*中西诗歌之不同,中国以死亡为主体的诗歌往往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充满着悲痛与伤感。 江 城 子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中西诗歌之不同,(三)西方言情诗铺陈奔放,中国言情诗含蓄精练。,1、反映在言情对象上 中国的言情诗不单指爱情,还包括亲情、友情、君臣之情。 写友情如: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芙蓉楼送辛渐; 写亲情如:游子吟; 写君臣如:离骚。

9、,西方的言情诗主要就是言情诗,包括但丁、莎士比亚等人的十四行诗。,*中西诗歌之不同,2、反映在爱情诗的内容上。 西方重视恋爱,讴歌爱情的炽热、美好,执著追求汹涌澎湃的爱情。 萨福“噬人的爱情像火一样烧遍了我的全身。” 莎士比亚“爱烧热泉水,泉水冷不了爱情”; 叶赛宁“来,吻我吧,吻吧,吻得疼痛,吻得嘴唇出血,心的泉流是滚开的水,它不需要冷静和理智”。,*中西诗歌之不同,中国则是重婚姻,而轻恋爱。写爱情多写婚后的惜别与“怨”,春怨、宫怨、闺怨。 春 思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闺 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10、悔教夫婿觅封侯。,*中西诗歌之不同,3、反映在言情诗的艺术上。,西方言情诗情感表达热情奔放,竭尽渲染、夸张之能事,多铺陈,直抒胸臆。,中国言情诗含蓄蕴藉,波澜不惊。,*中西诗歌之不同,拜伦雅典少女“请听我临别前的誓言: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我要凭那野鹿似的眼睛起誓: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还有我久久欲尝的红唇,还有那轻盈苗条的腰身,凭这些定情的鲜花,我要说: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室思徐干 自君之出矣, 明镜暗不洽。 思君如流水, 无有穷已时。,*中西诗歌之不同,形 影 诗陶潜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四)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 的思想,使得中国诗歌更易达到物我合一

11、、情景交融的境界。西方的“二分法”,人与神的分离,人与物的分离,使得其诗歌很难做到这点。,*中西诗歌之不同,出 塞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三、中西诗歌在语言、形式、美感方面的不同,1、汉诗的诗体形式是论句的,而英诗是论行的。,*中西诗歌之不同,The Flight of Youth There are gains for all our losses. There are balms for all our pain: But when youth, the dream, departs It takes something from o

12、ur hearts, And it never comes again. We are stronger, and are better, Under manhoods sterner reign: Still we feel that something sweet Followed youth, with flying feet, And will never come again. Something beautiful is vanished, And we sigh for it in vain; We behold it everywhere, On the earth, and

13、in the air, But it never comes again!,青春的飞逝 理查德 亨利 斯托达德 我们失去的一切都能得到补偿, 我们所有的痛苦都能得到安慰; 可是梦境似的青春一旦消逝, 它带走了我们心中某种美好的事物, 从此一去不复返回。 严峻的成年生活将我们驱使, 我们变得日益刚强、更臻完美; 可是依然感到某种甜美的东西, 已随着青春飞逝, 永不再返回。 美好的东西已经消失, 我们枉自为此叹息; 虽然在天地之间, 我们到处能看见青春的魅力, 可是它永不再返回!,*中西诗歌之不同,2、中国近体诗的格律是由汉字的平仄不同构成的,英诗则主要靠音节的轻重、长短来形成格律。 平仄是诗词格

14、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简单的说: 平:一声和二声,分别又叫阴平和阳平; 仄:三声和四声。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中西诗歌之不同,五言律诗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山居秋螟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中西诗歌之不同,五言

15、律诗 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 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中西诗歌之不同,3、汉字的“双声”、“叠韵”、谐音双关造成了中国诗律上的独特技巧。 杜甫上白帝城二首其二“江山城婉转,栋宇客徘徊”。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无晴却有晴”。,*中西诗歌之不同,4、汉诗不需要数、时态还经常省略主语,能

16、比西诗有更强的无时间性与广垠性的境界。,鹿 柴王 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中西诗歌之不同,出 塞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BEYOND THE BORDER Wang Zhihuan Where a yellow river climbs to the white clouds, Near the one city-wall among ten-thousand-foot mountains, A Tartar under the willows is lamenting on his flute That spring never blows to him through the Jade Pa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