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89198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6.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3 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3 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3 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3 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3 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3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地理新学案同步必修一鲁科版实用课件: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课时3 (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状况,理解其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了解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形成特点及其差别。,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互动探究,达标检测,内容索引,自主学习,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形成,三圈环流,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南信风带,

2、极锋,热力原因,热力原因,动力原因,动力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夏半年偏北 冬半年偏南,纬度30到40 冬季:盛行西风带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气压带、风带会跟随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为什么纬度60附近容易形成降水? 与赤道地区的降水成因是否相同?,1.气温高的地区形成低气压带,气温低的地区形成高气压带。( ) 2.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 ) 3.信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多晴朗天气,西风带控制的地区一定多阴雨天气。( ) 4.气压带、风带在冬季向南移,夏季向

3、北移。( ),答案,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快),(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慢),夏季,低气压,高气压,冬季,高气压,低气压,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蒙古-西伯利亚 高压,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季风环流,季风成因: 东亚:海陆热力性质(冬夏) 南亚:海陆热力性质(冬夏);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夏),1.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2.1月份,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带控制。( ) 3.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答案,知识归纳,大气环流的概念、意义,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季风环流,根据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及海陆上的气压分布判断季节,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互动探究,探究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1.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答案 南北纬5之间的海区。,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那时,很多帆船都载着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纬度”。,答案,2.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画出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答案,答案,探究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

5、贸易大受影响。那时,很多帆船都载着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纬度”。,3.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会形成三圈环流。试把下图补充完整,并完成题。,答案,答案,探究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那时,很多帆船都载着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纬度”。,(1)总结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规律。 答案 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 (2)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

6、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 答案 赤道低气压带是由于近地面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空气减少形成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极地东风带与盛行西风带相遇,暖而轻的西风带偏南风爬升到冷而重的东风带偏北风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近地面空气减少形成低气压带。,答案,探究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那时,很多帆船都载着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纬度”。,(3)副热带高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在成因上有何不同? 答案 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向高纬运动的高空气流,在30纬线附近被迫下沉堆

7、积形成,为动力成因。而极地高气压带为高纬地区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为热力成因。 (4)气压带和降水有何关系? 答案 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降水多,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降水少。,答案,探究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那时,很多帆船都载着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纬度”。,4.在下列图中标注节气,并解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答案,探究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那时,很多帆船

8、都载着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纬度”。,三圈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的热量差异。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地面热量状况发生变化,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之变化。,答案,探究点一 气压带和风带,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那时,很多帆船都载着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纬度”。,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用递进法推导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

9、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右图:,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 “三圈环流”,如右图:,各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主要取决于各气 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 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 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右图:,答案,右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甲图所示季节

10、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解析,解析 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20N30N,故30N40N地区盛行西南风。,答案,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3月份、北半球春季 B.乙图表示7月份、北半球夏季 C.甲图表示9月份、北半球秋季 D.乙图表示1月份、北半球冬季,解析,解析 从甲、乙两图气压带的位置可知,甲图为北半球的冬季,即1月份,乙图为北半球的夏季,即7月份。,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下面两图分别示意7月和

11、1月全球海平面气压中心分布。,探究点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实际分布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案 南半球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明显;北半球气压带断裂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海陆相间分布。,答案,2.北半球冬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答案 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答案,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下面两图分别示意7

12、月和1月全球海平面气压中心分布。,探究点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3.北半球夏季的气压中心是如何形成的?,答案 7月,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特别是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答案,由于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下面两图分别示意7月和1月全球海平面气压中心分布。,探究点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巧记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1)口诀法:“陆高切低,陆低切高”。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夏季,

13、陆地上形成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巧记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2)图示法:,3.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2017哈尔滨期末)读“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34题。,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气压带两侧的风向南北两侧吹,说明该气压带为高气压带,排除A、B选项; 该气压带两侧都有风带且风向不同,排除C选项,故D选项正确。,解析,4.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C.受风带2影响,新

14、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答案,解析,解析 从图中可以判断出,该地区位于南半球,风带1为东南信风带,风带2为盛行西风带,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受该气压带影响,气候特点是炎热干燥,但北非地区在北半球,不可能受到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台湾在北半球,不可能受到南半球信风带的控制;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是由于终年受盛行西风带的控制;图中的气压带、风带位于南半球,对罗马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没有影响。,东亚与南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盛行风随季

15、节的变化而变化。,探究点三 季风环流,1.描述印度半岛夏季风的形成。,答案,答案 印度半岛的夏季风为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并受印度低压的吸引而形成的。,2.描述澳大利亚北部夏季风的形成。,答案 澳大利亚北部的夏季风为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左偏转并受陆地上的低压吸引而成的。,东亚与南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盛行风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探究点三 季风环流,3.读图,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答案,西北季风,东南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

16、风,西北季风,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差异,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下图为“某季节沿60N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57题。,5.此时北半球最有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答案,解析,解析 结合气压分布与区域位置的关系知,此时亚欧大陆高气压势力较强,为北半球冬季。,6.此季节甲地盛行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答案,解析,解析 甲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冬季盛行西北风。,7.有关图示季节甲、乙、丙三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乙地冬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此季节丙地盛行西北风 D.图示季节甲、丙两地盛行风向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