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肝硬化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89159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课件肝硬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医学课件肝硬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医学课件肝硬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医学课件肝硬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医学课件肝硬化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肝硬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课件肝硬化(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肝硬化,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结节再生,结缔组织增生及纤维化,导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受累临床有多系统,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流行病学:,据1987WHO报告,全世界本病人群平均发病率为17.1/10万。我国尚无准确数据,但病毒性肝炎广泛传播,长期饮酒,致使肝硬化成为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占内科总住院人数据的4.3-14.2%,发病高

2、峰年龄在此35-48岁,男女之比3.6-8:1。,病因和分类,一、病因分类: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国外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1、病毒性肝炎:主要为乙、丙、或乙+丁型重叠感染。通常经过慢性肝炎,尤其是慢活肝阶段演变而来,称为肝炎后肝硬化,甲肝和戊肝不发展为肝硬化。2、日本血吸虫病:长期和反复感染血吸虫病者,虫卵可引起大量结缔组织增生,造成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3、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乙醇80g/日,达成10年以上)时,乙醇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作用,引起酒精性肝炎,继而发展为肝硬化。4、循环障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心、肝V和(或)下腔V阻塞,可致肝细胞长期淤血缺氧,坏

3、死和结缔组织增生,最终变成淤血性(心源性)肝硬化。,5、胆汁淤积。6、工业毒物或药物:长期接触四六化碳、磷、砷等或服用双醋酸丁、甲基多巴、四环素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终演变为肝硬化。7、代谢障碍:由于遗传或先天缺陷,致其代谢产物沉积于肝,引起肝细胞坏死,结缔组织增生,如肝豆状核变性(铜沉积),血色病(铁质沉着)。,8、营养障碍:慢性炎症状态肠病,长期食物中缺乏旦白质可以导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以及降低肝对其他致病因素和抵抗力等。9、病因不明,发病原因一时难以肯定,隐原性肝硬化,其中部分与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丙肝有关。,病理分类:,1974年国际会议制定按结节形态分四类:1、小结节性肝硬化

4、:结节大小相仿,D在3-5cm,最大不超过1cm,纤维隔较细,假小叶大小亦较一致,最常见,相当于以往称的门脉性肝硬化。2、大结节性肝硬化:结节较粗大,且大小不均, 在13cm,最大可达35cm,结节由多个小叶构成,纤维隔宽窄不一,一般较宽;假小叶大小不等。此型多由大片肝坏死引起, 由于坏死后性肝硬化。,3、大小结节混合型肝硬化:在肝内同时存在,大、小结节两种病理形态,亦很 常见。4、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又称不完全分隔性肝硬化,其纤维隔显著,向肝小叶内伸延,但肝小叶不完全被分隔;纤维组织包绕 多个肝小叶,形成较大多小叶结节,然而结节内再生不显著。多由血吸虫病引起,又称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病

5、理,不论何种病因所致其病理演变相同,包括以下四方面:1、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纤维支架塌陷;2、残存肝细胞不沿原支架排列再生,形成不规则结节状肝细胞团(再生结节)。3、自汇管区和包膜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纤维束,自汇管区一汇管区或汇管区一肝小叶中央延伸扩大,即纤维间隔,包绕再生结节将残留肝小叶重新分割,改建成假小叶。,4、肝内血循环系乱:表现为血管床缩小,关闭 ,或者扭曲,血管受到再生结节挤压;肝内门 V肝V和肝A小支三者失去正常关系,并相互出现交通吻合支等,这些严重的肝脏血循环障碍,不仅是形成门V高压的病理基础,而且加重肝细胞的营养障碍,促进肝硬化病变的进一步发生。,一、大体形态改

6、变:肝胞变形,早期肿大,晚期缩小,质地变硬,重量效轻,外观呈棕黄色或灰褐色,表面有弥漫性大小不等的结节和塌陷区,边缘较薄而硬,肝包 膜增厚,切面可见肝正常结构消失,被同形或近园形的岛屿状结节代替,结节周围有灰白色结缔组织间隔包绕。,组织学,肝小叶结构消失或破坏,全被假小叶所取代。有的假小叶由几个不完整的肝小叶构成,内含二三个中央V或一个偏在边缘部的中央V,甚至没有中央V;有的假小叶则由再生细胞结节构成,肝细胞的排列和血窦的分布极不规则。肝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浊肿变性、脂肪浸润,以致坏死和再生,汇管区因结缔组织增生而显著增宽,其中间有程度不同的炎性细胞浸润,并有小胆管样结构(假胆管)。,门V高压门

7、体侧支循环开放,以食管胃底V曲张,腹襞V曲张最重要。脾因长期阻性充血而肿大,脾髓增殖和大量结缔组织形成。胃粘膜淤血,水肿和糜烂,称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睾丸、卵巢、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等常见萎缩和退行性变。,临床表现,通常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可潜伏3-5年或10年以上,少数因大片坏死,3-6月便发展成肝硬化。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代偿期: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以乏力、食欲减退出现较早,伴腹胀、恶心、上腹隐痛、轻微腹泻等。可呈间歇性,或因劳累或伴发病出现,休息治疗好转。营养状态一般,肝轻度肿大,质地结实或偏硬,无或有轻度压痛,脾轻、中度肿大,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先代偿期:症状重,以肝功能减

8、退和门V高压症两大类表现,同时有全身多系统症状。(一)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1 全身症状:营养和一般情况较差,消瘦乏力,精神不振,严重者衰弱而卧床不起,皮肤干枯,面色黝黑暗无光泽(肝病面容),可有不规则低热、舌质红,夜盲及浮肿等。,2、 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厌食,餐后饱胀、恶心、呕吐,对脂肪和蛋白质耐受性差,易腹泻,因腹水和胃肠积气终日腹胀难受(与肝硬化门腺高压时胃肠淤血水肿,消化吸收障碍和肠道菌群失调有关)。半数以上有轻度黄疸,少数中、重度黄疸,提示 肝细胞有进行性或广泛坏死。,3、出血倾向和贫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和胃肠出血。与肝合成凝血因子,脾功能亢进和毛细血管脆性有关。常有不

9、同程度贫血,由营养不良,肠道吸收障碍,胃肠失血和脾功亢进有关。,4、内分泌紊乱:雌激素,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肝功减退雌激素灭治,通过负反馈至垂体前叶抑制垂体性腺轴、垂体、肾上腺皮质轴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面、颈、上胸、肩背和上肢等上腔引流区域出现蜘蛛痣和(或)毛细血管扩张,手掌大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位有红斑,称为肝掌。,mdm:,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灭能作用,致继发性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水钠潴留尿量,浮肿,腹水形成。肾上腺皮质功能,患者面部(尤其眼眶周围)和其他暴露部位,可见皮肤色素沉着。,门脉高压症:,门脉系统阻力和门脉血流是形成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 脾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是

10、门脉高压症的三大临床表现。1、脾肿大:脾脏因长期淤血而肿大,多轻、中度肿大,上消化道出血时脾可暂时缩小。晚期脾大常伴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脾亢。,2、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门V压1.9KPa(200mmH2O)时,正常消化器官和脾的回心血液流经肝受阻,导致门脉系统许多部位与腔V之间建立门一体侧支循环。 (1)食管和胃底V曲张,系门V系的胃冠状V和腔V系的食管V,胁间V ,奇V等开放沟通。常因门脉压显著,食管炎,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腹内压突然升高或进食粗硬食物机械损伤等致曲张V破裂出血。,(2)腹壁静脉曲张。门脉高压时脐V重新开放,与副脐V、腹壁V等连接,在脐周和腹壁上见张曲的静脉,以脐为中心向

11、上及下腹延伸,脐周V出现异常明显曲张者外观呈水母头状。 (3)痔静脉扩张:系门V系的直肠上V与下腔静脉系的直肠中、下V沟通,有时扩张形成痔。 3、腹水:是肝硬化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期75%以上有腹水。,(1)门V压力 2.9Kpa(300mmH20) 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回吸收即漏入腹腔 。 (2)低蛋白血症:A30mg,血浆胶渗压致血浆渗出。 (3)肝淋巴液生成 ,肝V回流受阻时,血浆自肝窦壁渗透至窦旁间隙,致肝淋巴 生成(每日约711L ,正常为13L)超过胸导管引流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 肝门淋巴管渗出至腹腔。(4)继发性醛固酮导致肾钠重吸收。,(5)抗利尿激素致水重吸收。(

12、6)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致肾交 感N活动,前列腺素,心房肽以及激肽释放酶,激肽活性肾血流量,排钠和排尿量。(三)肝触诊:肝脏大小与肝内脂肪浸润,再生结节和纤维化的程度有关。质地坚硬,边缘较薄,早期表面平滑,晚期可触及结节状,通常无压痛,但在肝细胞进行性坏死或有炎症则可有轻压痛。,并发症 一上消化道出血 可由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所致。 二、肝性脑病: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常见死亡原因。 三、感染 肝硬化病人,抵抗力低,常并发细菌感染,如肺炎、胆道、肠道、泌尿道感染等,败血症,自发性腹膜炎。,四、功能性肾衰竭 失代偿期肝硬化出现大量腹水时,由于有循环血容量不足,可发生功能性肾

13、衰竭,又称肝肾综合征。特征:自发性少尿,无尿,氧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但肾却无重要病理改变。 关键:肾血管收缩,致肾皮质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因素:(1)交感N兴奋性,去甲肾上腺素。(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活性肾血流量和滤过率。(3)肾前列腺素(PGS)合成、血栓素A2(TXA2),前者有扩张肾血浆和增加肾血流量作用,后者则相反。(4)失代偿肝硬化常有内毒素血症,已知内毒素有增加肾血管阻力作用。(5)白三烯产生,因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在局部可引起肾血管收缩。,五、原发性肝Ca。 多在大结节型和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如患者短期出现肝迅速增大,持续肝区疼痛,肝表面肿块,血腹水等

14、应考有原发性肝Ca。 六、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1.低钠血症:长期钠摄入不足(原发性低钠),长期利尿或大量放腹水导致钠丢失,抗利尿激素致水潴留钠潴留(稀释性低钠)。 2、低钾低氯血症与代碱:摄入不足,呕吐腹泻,长期应用利尿剂或高渗等药物,继发性醛固酮低氯,低钾代碱诱发肝昏迷。,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血常规:贫血,WBC,PC。 二、尿常规:黄疸胆红素,尿胆原,少许蛋白、管型、血尿。 三、肝功能:GPT,GOT,胆红素,血清总蛋白正常,降低或增高,A,G,A/G(1.5-2.5:1),蛋白电泳,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延长,PP,PC3,HA, 板层素。,四、免疫功能检查 1、细胞免疫:T淋

15、巴细胞数低于正常,CD3、CD4、CD5细胞。 2、体液免疫:IgG,A,M,以IgG,与球蛋白升高一致。3、非特异性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 4、病毒标记:乙型、丙型、乙+丁型病毒标记可呈阳性反应。,五、腹水检查:一般为漏出液,有感染时呈渗出液,血性腹水时应疑有癌变。 六、超声显像:显示肝脏大小,形态和脾肿大,门V、脾V直径增宽,腹水。 七、食道吞钡X线检查:食管V曲张时X线显示虫蚀样、蚯蚓状充盈缺损。胃底V曲张时可见菊花样充盈缺损。 八、内镜检查:可见静脉曲张的程度和部位,有出血时可判明出血部位和病因,并止血治疗。,九、CT :放射性检查:肝摄取核素稀疏,分

16、布不规则,肝右叶缩小、左叶增大,脾核素深集。 十、肝穿剌活检:见假小叶形成,可确诊。 十一、腹腔镜:直接观察肝外形,表面,色泽,边缘及脾脏改变,并可触其硬度,取活检以鉴别肝硬化,慢性肝炎和原发性肝Ca。并可明确肝硬化的原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一 、诊断:主要根据:(1)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长期饮酒病史;(2)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3)肝脏质地坚硬有结节感;(4)肝功能试验常有阳性发现;(5)肝活组织检查见假小叶形成。,二、鉴别诊断:,(一)与肝肿大的疾病鉴别:慢性肝炎,原发性肝Ca,华支睾吸虫病,肝包虫病等。 (二)与腹水和腹部胀大的疾病鉴别:结核性腹腔炎,缩窄性心包炎,慢性肾炎,腹腔内肿瘤和巨大卵巢,囊肿等。 (三)与肝硬化的并发症鉴别。 1)上消化道出血,PU,AGLS,胃Ca。 2)肝性脑病:低血糖,尿毒症,糖尿病酮酸中毒。 3)功能性肾衰:慢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