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 酶 第1课时课件 浙科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85616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 酶 第1课时课件 浙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 酶 第1课时课件 浙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 酶 第1课时课件 浙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 酶 第1课时课件 浙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 酶 第1课时课件 浙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 酶 第1课时课件 浙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 酶 第1课时课件 浙科版必修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 酶的发现、酶是生物催化剂及酶的催化效率,第三章 第三节 酶,方式一 2011年3月23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上,帝斯曼展出了一系列酶制剂产品,以帮助食品生产厂商节能减排。该公司推出的PanamoreSpring产品与其他乳化剂相比,能降低生产过程中近80%的碳排放量;微生物磷脂酶CakeZyme产品能使食品厂商在,生产蛋糕等食品中节省20%的鸡蛋用量,延长保质期;高性能酶制剂RapidaseFPSuper能有效避免新鲜水果在经过机械或热处理加工后产生的不良副作用,改善口感。酶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那么酶具有什么作用?酶的化学本质又是什么呢?,方式二 我们知道,

2、很多化学反应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时候会改变反应的速率,这在工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生物体内也时刻发生着生化反应,这些反应也需要催化剂,生物体内的催化剂是酶。,新知导学,达标检测,内容索引,新知导学,一、酶的发现、酶是生物催化剂,1.酶的发现 (1)18世纪末: 证明鹰 中有一种能 的物质。(3)1897年:毕希纳发现促使酒精发酵的是 。 (4)1926年: 分离得到 结晶,才弄明白酶的本质是 。,胃液,斯帕兰扎尼,消化肉,酶,蛋白质,萨母纳尔,脲酶,2.酶的本质 (1)合成场所: 。 (2)化学本质:具有 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 ,极少数是 。 3.酶是生物催化剂 (1)特点:促使 发生化学变化

3、,本身却不发生化学变化。 (2)底物:受 催化而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叫底物。,活细胞内,催化作用,蛋白质,RNA,反应物,酶,(3)酶催化底物反应的机理 “钥匙与锁”的原理酶促反应过程 底物 复合物复合物形状发生一定变化 。 4.酶的活性:酶 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酶底物,酶,酶,产物,作用,1.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2.酶的本质的实验验证,3.酶与无机催化剂的比较 (1)共同点:可以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加快反应速率,但酶本身并不发生化学变化。 (2)不同点:无机催化剂一般需要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才起催化作用,而酶在生物体内发生催化作用,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例1 (2017嘉兴3月模拟

4、)下图是某种酶催化底物发生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反应过程还有水的产生 B.该图能体现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 C.底物与酶能否结合与酶的结构有关 D.酶在催化过程中的形状改变是不可逆的,答案,解析,解析 图示为酶催化的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产物是二肽和水,A正确;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B正确; 底物与酶能否结合与酶的结构有关,C正确; 酶在催化过程中的形状改变是可逆的,D错误。,例2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酶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是体内转化而来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固醇 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酶

5、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为RNA。酶只起催化功能,在个体发育中起调控作用的是激素。,酶的产生部位、本质、功能和特性,二、酶的催化活性极高,1.酶的催化效率实验 (1)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在自然条件下分解缓慢,用新鲜的 和 的方法使过氧化氢分解,通过观察 数目和比较对卫生香的助燃程度可以了解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肝脏研磨液,二氧化锰,气泡,(2)实验流程及结论,多,高效性,剧烈,2.酶具有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远高于无机催化剂,酶具

6、有高效性。,观察下列酶的实验,总结相关问题:(1)上述反应中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2)上述实验证明了酶具有高效性。 (3)从蛋白质的结构和特点方面分析,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的条件下,使蛋白质变性失活,故应在低温和适宜pH下保存酶。 (4)低温适宜温度,酶活性恢复;过高温度适宜温度,酶活性不会恢复。,归纳总结,例3 如图所示分别向4支各盛有5 mL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内加入肝或砂子。在这个实验中,试管A放氧相对缓慢,试管C和D不放氧。请回答下列问题:(1)肝脏中有什么物质能引起过氧化氢释放氧气?_。理由是_。,答案,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H2O和O2,过氧化氢酶,(2)为什么用煮沸

7、冷却的肝作对照要比用砂子作对照更好一些?_。 (3)为什么试管B放氧速度比试管A快? _。,答案,煮沸冷却的肝中同样含有过氧化氢酶,但已失去活性,这样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将肝碾碎,过氧化氢酶容易释放出来,以增大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例4 (2017浙江北仑中学高一模拟)下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说明酶具有酶需要与底物结合才能起催化作用 高效性 催化特性 酶本身不发生化学变化 A. B. C. D.,答案,解析,解析 从上图可知,加入过氧化氢酶和MnO2都会加快反应速度,表明酶具有催化特性。 加入过氧化氢酶比加入MnO2反应速度更快,表明酶具有高效性。,(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与无机

8、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但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学习小结,蛋白质,RNA,反应物,本身,产物,达标检测,1.下列有关酶的发现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斯帕兰扎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发现了化学消化 B.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既有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 C.毕希纳认为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 D.萨母纳尔认为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1,2,3,4,5,答案,解析 萨母纳尔认为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并且证明了脲酶是能够分解尿素的蛋白质。,解析,2.(2017浙江新高考联盟二模)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只能

9、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B.高温和低温都使酶失去活性 C.酶在催化过程中会发生形状改变 D.催化ATP合成与水解的酶相同,答案,1,3,4,5,解析,2,1,2,3,4,5,解析 有的酶可在细胞外起作用,如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在细胞外催化水解,A错误; 高温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从而使酶失活,而酶在低温下其活性受到抑制,其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酶在催化化学反应前后,其性质和数量没有改变,但酶在催化过程中会发生结构的改变(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反应完成后再恢复,C正确; 酶具有专一性,催化ATP合成的酶为ATP合成酶,催化ATP水解的酶为ATP水解酶,二者不相同,D错误。,3.下图表示人

10、体内某个化学反应,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表示酶,a一定是RNA B.图中b表示酶,b一定是蛋白质 C.图中a表示酶,a一定是有机物 D.图中a表示酶,a只能在人体内起作用,1,3,4,5,解析,答案,2,解析 酶是生物催化剂,它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性,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变化,从图中可判断出这一特点。酶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条件具备时在人体外也可以发挥催化作用。,1,3,4,5,2,4.(2017宁波十校9月联考)下列关于生物体内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温能破坏酶的分子结构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B.酶的合成不一定在核糖体上进行

11、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中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答案,解析,1,3,4,5,2,解析 低温能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A错误;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中只有蛋白质类的酶是在核糖体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RNA的合成场所在细胞核,B正确; 同一个体的各种体细胞中酶的种类不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C错误; 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如细胞分化后,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D错误。,1,3,4,5,2,1,3,5.图甲表示酶催化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b表示二肽 B.图甲中a与b结合后,a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C.适当降低温度,图乙中得M值不变 D.图乙中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酶的数量有限,4,5,解析,答案,2,1,3,4,5,解析 图甲中分解得到的产物是2分子氨基酸,因此b表示二肽,A正确; 图甲中a酶与b底物结合后,a酶的形状会发生变化,B正确; 适当降低温度,影响的是酶的催化效率,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图乙中的M值不变,C正确; 图乙中cd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底物数量有限,D错误。,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