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84851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河南省中招语文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 语文语文 1、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殷勤殷红 咀嚼咬文嚼字 风调雨顺南腔北调 B.儒雅懦弱 侍奉恃才傲物 咄咄逼人相形见绌 C.卡片关卡 屏障屏气凝神 置之度外度日如年 D.譬如偏僻 栅栏姗姗来迟 前仆后继赴汤蹈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松驰 慰藉 天然气 崭露头角 记忆犹新 B.馈赠 涣散 座谈会 食不果腹 源远流长 C.精湛 遨游 俯卧撑 谈笑风声 通宵达旦 D.彰显 闲暇 水笼头 耳熟能详 真知灼见 3、古诗文默写

2、。(8 分) (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白居易观刈麦)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 ”揭示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 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 , ”(夜雨寄北)的幸 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祝 愿。 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 分) (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鲁宾逊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2)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蕴含极真之理”。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 中任选

3、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悟彻菩提真妙理 尸魔三戏唐三藏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 分) 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 ,所以香味也不同。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 反之,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 8 分) 材料一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至诚则无它事矣。(荀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小信诚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韩非子)

4、诚心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材料二“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该网站于 2015 年 6 月上线运 行,2017 年 10 月改版升级。新版分区设置更合理,更加突出权威性、及时性、互动性和 可读性。2018 年 4 月,该网站开通了个人信用查询功能。“信用中国”网站自运行以来, 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该网站日访问量超过 500 万人次,网民浏览、查询已累计 突破 9 亿次。 材料三 漫画(见右图)(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0 字左右。2 分)(3)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 7

5、0 字左右。6 分) 2、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 (1)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共 16 分)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 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 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都说:“来来,吹一段儿!” “吹一段儿?”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蔓延开来, 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

6、业后,父亲又拿 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 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里。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有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 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 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上哭了。那一刻,她 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儿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亲。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 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

7、坐在 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 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呀, 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 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 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 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 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

8、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 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 笛子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 的。孩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里练唱父亲这首歌:“想 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 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 一阵阵疼 第 2 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 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

9、”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 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 “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 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子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 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 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里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 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7、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4 分) 8、下面的

10、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4 分)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蔓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 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9、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4 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 笛横放嘴边。 10、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2)阅读下文,完成 1113 题。(共 12 分)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 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

11、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 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 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 841 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 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 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队韩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 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时期,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 上世纪 80 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

12、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 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韩语的母语自 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该 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 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做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最 集中的体现。因而要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 自残”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 悠久、发展水平

13、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 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 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 60 秒,汉语 5 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不 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罗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 词类规则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 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进入 21 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 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 增添了信心。据

14、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 2050 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 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1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4 分) 12、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 分) 1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4 分) 材料一 国学大师钱穆说,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 10 个 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着语不多,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 德国语言鞋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

15、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3、古诗文阅读(共 14 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17 题。(共 10 分)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 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 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鹤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 u、汉 阳城为佳。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 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注:杰:高大。殊:差别。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