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84092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8 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2018 东城期末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8 题。送别高适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16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下列诗句采

2、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 分)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赠汪伦 )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 (黄滔马嵬二首 )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李约观祈雨 )D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 (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 )17 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 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2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 分)本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白居易琵琶行也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其诗云:“_,_。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本诗写送别,而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乃瞻衡宇,_,僮仆欢迎, _。 ”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王诗云:“城阙辅三秦,_。与君离别意,_。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15B16D17 (6 分)要点一: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要点二:送别借秋天萧瑟的景物衬托了作者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别董大借冬天的景色反衬作者的心情,后两句直抒胸臆。18 (6 分)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载欣载奔 稚子候门风烟望五津 同是宦游人2018 西城期末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

4、。崔氏东山草堂杜甫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3注释:东山:即玉山,又名蓝田山。崔氏草堂与王维的蓝田辋川别业邻近。白鸦谷、青泥坊:地名,皆位于蓝田。王给事:指王维。此时王维在朝中任给事中之职,而其辋川别业“柴门空闭”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句中的“汝”指“崔氏” ,本诗是诗人到崔氏东山草堂做客而作。B.作者在山中偶闻钟磬之声,日落时分望见暮归的渔樵,宁静祥和。C.颈联写山中日常餐食难以下咽,以此反映出隐居生活的简朴粗陋。D.前三联从所闻、所见、所食等多角度写山中生

5、活,尾联发出感慨。16. “有时自发钟磬响”一句,通过钟磬之声写出了宁静的氛围。下列句子中对钟声的描写没有体现宁静氛围的一项是(3 分)A. 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储光羲苑外至龙兴院作)B. 楼影挂斜阳,钟声出深竹。 (于石宿栖真院 )C. 落日钟声鸣远树,半空塔影倒寒汀。 (林票题西湖山岩二首 )D. 斗转星移天渐晓。蓦然听得鹈鹕叫。山寺钟声人浩浩。(净端渔家傲)17. 杜诗中“柴门空闭锁松筠”一句和朱庆馀归故园中“柴门无事日常关”一句都写到了“柴门关闭” 。结合诗句内容,简析两诗中这一描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6 分)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

6、(朱庆馀归故园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 分)本诗首句就直接表达喜爱山中草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也在开篇直接表达对山野田园的热爱,其诗曰:“_,_。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4本诗描写了山中秋景,王勃的滕王阁序也写秋景,其文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 ”本诗中写到“渔樵” ,苏轼的前赤壁赋也有所提及,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_,_。 ” 三、三、 (1818 分)分)15 (3 分)C 16.(3 分)D17 (6 分)【答案示例】杜甫诗中“柴门空闭”指王维将山园关闭,离开蓝田,而赴官场任职。此句中的“空”字,表达了作者对王维虚置山园、白白辜负清静美好生

7、活的不解和遗憾。朱庆馀诗中“柴门无事日常关”指作者即使白天也关闭家门,表达了作者忘记纷扰得失,独自享受故园生活的闲适和满足。【评分标准】杜诗:王维关闭柴门 1 分,辜负田园 1 分,情感答“不解” “遗憾”或“不认同”均可得 1 分;情感若答出“表达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或“表达作者对王维归老田园的规劝”亦可。朱诗:自己关门 1 分,独享 1 分,闲适或满足 1 分。不结合诗句酌情扣分。意思对即可。18 (6 分)【参考答案】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评分标准】5每空 1 分。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2018 海淀期末三

8、、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5-18 题。开愁歌 李贺秋风吹地百草干, 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 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壶中唤天云不开, 白昼万里闲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 莫受俗物相填豗。【注释】本诗为作者途经陕西华山时所作。衣如飞鹑:衣衫褴褛。旗亭:酒肆。贳(sh):抵押。豗:冲击。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B三、四句中, “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C九、十句乐景写衷情,

9、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16.“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3 分)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 (李颀别梁锽 )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 (李咸用西门行 )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 (张咏淮西有答 )17.本诗七、八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请结合这些6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6 分)五花马、千金裘,

10、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 分)“愁”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主题,愁在心底,诉诸笔端。如苏轼借主客问答,抒发了人生短暂之愁“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 (赤壁赋 ) ;陆游情深难已时抒发了书信难传之愁“ , 。莫!莫!莫!” (钗头凤 ) ;辛弃疾在傍晚听到凄苦的鸟啼时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愁“ ,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三、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8 分)15 (3 分)C 16 (3 分)D17 (6 分)答案要点:相同之处:都是借酒浇愁、志不得伸的失意者。 (2 分)【评分标准】形象,1 分;结合诗句分析,1

11、 分。意思对即可。不同之处:李贺诗,潦倒困顿(2 分) ;李白诗,狂放豪迈(2 分) 。【评分标准】形象,1 分;结合诗句分析,1 分。意思对即可。18 (6 分)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江晚正愁予(余) 山深闻鹧鸪 【评分标准】写对一句,1 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2018 朝阳期末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417 题。鹧鸪天鹧鸪天苏轼苏轼7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本词为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14.下列对本

12、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林断山明”一句有远景有近景,远处树林尽头山峰明晰,近处有竹林掩墙。B “乱蝉衰草”一句用蝉、衰草和池塘三种意象,说明词人所处环境有点荒凉。C “杖藜徐步”勾勒出傍晚时分村旁的小道上,词人拄着藜杖徐徐漫步的画面。D “殷勤昨夜三更雨”用拟人手法说明天公毫无情义,故意在昨夜送来一场雨。15.“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写景巧妙,动静结合,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 分)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唐温庭筠商山早行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唐王 维鸟鸣涧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D.绿遍山原白满

13、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宋翁 卷乡村四月16.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都写于词人谪居黄州期间,但是描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却有些不同。请简要分析这两种不同。 (6 分)17.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 分)苏轼在词中用“浮生一日凉”表达对时间和生命的感悟。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劝慰自己顺应自然,乐天安命,不要疑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说“ , ” ,感叹人生短暂,人与人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苏轼的前赤壁赋里有感叹人生之短暂、羡慕自然之永恒的句子, “ , ” 。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用“朝而往,暮而归, , ” ,表达了随着时间季节不同,快乐也是没有穷尽的,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三

14、(本大题共三(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2020 分)分)14 (3 分)D(“毫无情义”理解有误)15.(3 分)C(两句均为动景)816.(6 分) (给分原则:内容分析 4 分,情感表达 2 分,意思相近即可)描写内容不同:鹧鸪天写夜雨后第二天散步, 定风波写散步途中遇雨;鹧鸪天词人眼中所见既有衰败的景象,如乱蝉衰草,也有充满生机的景象,如翻飞的白鸟、淡淡香味的荷花, 定风波词人眼中所见是“穿林打叶”的雨景, “山头斜照”的雨后转晴之景。表达情感不同:鹧鸪天写谪居时于无奈之中,词人有短暂的闲适和愉悦, 定风波写谪居时,词人能看淡身世浮沉、人事变迁,体现了一份旷达洒脱。17.(8

15、 分)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018 丰台期末三、本大题共三、本大题共 4 4 小题小题, ,共共 1818 分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619 题。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唐代)刘长卿汀洲暖渐渌,烟景淡相和。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9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注:此诗是刘长晚年被贬转任途中之作。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汀洲”四句:早春时节,江中小洲日渐回暖,湘水清澈,美丽春色淡雅和谐;举目所见如此春景,不禁起思乡之情。B.“日华”四句:春阳普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