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绿色增产思路、技术途径与前期田间管理2016年06(农垦)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082864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89.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绿色增产思路、技术途径与前期田间管理2016年06(农垦)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水稻绿色增产思路、技术途径与前期田间管理2016年06(农垦)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水稻绿色增产思路、技术途径与前期田间管理2016年06(农垦)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水稻绿色增产思路、技术途径与前期田间管理2016年06(农垦)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水稻绿色增产思路、技术途径与前期田间管理2016年06(农垦)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绿色增产思路、技术途径与前期田间管理2016年06(农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绿色增产思路、技术途径与前期田间管理2016年06(农垦)(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稻绿色增产思路、技术途径与前期管理,戴其根 扬州大学农学院 13701442683,一、水稻绿色增产理念 二、水稻绿色增产技术途径 三、当前的田间管理,一、水稻绿色增产理念,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粮食实现十一连增,我国主要农产品丰富,农产品消费水平提高,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新战略,明确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出的新战略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问

2、题,突出表现在:农业资源偏紧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日益突出(面源污染、耕地质量下降、农产品质量安全等 );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的挑战日益突出(劳动力不足与素质下降,兼业化、老龄化等);农业生产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区域布局与资源禀赋条件不尽匹配,部分农产品库存增加与进口增加并存,种养业结合与循环不畅等);农业比较效益低与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矛盾日益突出(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底线。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调整,农业生产已由过去的保全部、保所有,向保重点、保口粮转变。 水稻是我国第一大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至关重要。为有效破解

3、水稻生产中面临技术瓶颈多、投入产出效益低、质量安全隐患大、生态环境压力重等问题,国家启动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树立增产理念、效益理念、绿色理念。,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稻生产实际,总的思路:1、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坚持高产与优质相结合;二是坚持增产与资源节约相结合;三是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四是坚持水稻生产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五是坚持集成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2、着力“三个提高、二个实现”一是提高土地产出率;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提高投入品利用率;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两个零增长”。,3、突出“五个优先”:一是良种良法配套优先;二是农机农艺融合优先;三是安全投入品优先;四是物理技术优先;五是信

4、息技术优先。,二、水稻绿色增产的技术途径,开展水稻绿色增产,技术上要重点“三推”(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技术、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和“三控”(控肥、控药、控水)。其中最为关键是实施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要在水稻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适宜的必要的作业次数、给予最适宜(相对最少)的投入数量。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绿色增产十字目标。 。,1、生育进程定量化:按主茎叶龄定量化准确地掌握水稻的生育进程,既有利于趋利避害地安排水稻一生,又利于提高栽培措施的针对性。2、群体动态指标定量化:按叶龄进程定量化诊断高产群体的发展动态,既利于正确评价群体现状,又能分析成因并预测可能的发展

5、动态,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3、栽培措施定量化:按照生育进程与群体动态准确的诊断及措施的效应规律,瞻前顾后地定量化系统配套水稻一生各栽培措施实施的时间与强度,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投入的利用效率,增强了栽培措施的高效性。4、实时调控定量化:通过整体控制与局部微调的结合,在水稻关键生育期进行诊断后的量化调节,使水稻群体始终在高产轨道上发展,达到水稻生产全程栽培的精确化。,(一)绿色增产关键技术的精确定量,(二)生育进程与高产群体指标精确定量,1、水稻生育进程的定量诊断,三个最关键的叶龄期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叶龄期(57个伸长节间的品种),作为有效和无效分蘖发生的分界期。生理拔节期(基部第一

6、节间伸长)为N-n+3叶龄期或n-2的倒数叶龄期。穗分化叶龄期,所有品种均可用叶龄余数法诊断,穗分化始于叶龄余数3.5左右,完成于破口之前。,将三个关键叶龄期汇成总表,(1)产量结构的定量江苏现有单季稻品种,千粒重一般在28克左右(2730克),不论粳稻还是籼稻,亩产700800公斤的高产田,亩总颖花量需在3000万以上。,2、高产群体结构指标的定量,700800公斤高产田的亩适宜穗数:120130粒/穗 2324万穗140150粒/穗 2022万穗180 粒左右/穗 17万穗左右200 粒左右/穗 15万穗,2、群体茎蘖动态、最大叶面积指数及叶系组成(1)在适宜基本苗,在有效分蘖期稍前够苗(

7、机插提前0.5-1个叶龄期),在拔节期达预期穗数1.3-1.4倍,尔后无效分蘖缓慢下降,抽穗期实现预期穗数。(2)适宜最大LAI粳稻为7-8,籼稻为7-7.5,倒2叶末剑叶露尖适时封行。(3)抽穗期有效茎保持和伸长节间数相等的绿叶数。(4)高效叶面积率7580%。茎生各叶叶长序数为倒数23145(6)。,3、高产群体形成过程的动态生育指标,(1)总的原理在合理的基本苗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调控,使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之初达到适宜穗数苗,以后控制无效生长,把高峰苗控制在穗苗数为1.31.4倍,把茎蘖成穗率提高到80%以上。通过施穗肥确保穗数攻取大穗,保持抽穗至成熟期清秀健壮的长势,提高群体光

8、合生产率,获得高的结实率和粒重。将江苏亩产700800公斤高产群体这一发展动态的综合指标,按叶龄进程绘成示意图1。,(三)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总思路:,水稻高产栽培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技术的精确定量必须遵循以下思路:1、各项措施都要为构建抽穗成熟期的高光效群体服务;2、以高产群体生育各阶段的生育指标为依据,通过各叶龄期的生育诊断,采用适当措施,对各器官生长和群体发展作定向、定量的调控;3、用充分发展壮大个体,构建合理群体的方法,走“小(群体)、壮(个体)、高(积累)”的栽培途径;4、肥、水等促控技术的应用,遵循有利于促进有效和高效生长,控制减少无效和低效生长的原则;5、对各项技术进行精确定量,以

9、最经济的投入,保证水稻高产优质群体的形成,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1、适宜播期的确定最佳抽穗结实期的确定粳稻抽穗期以日均温25左右时的结实率最高;灌浆成熟期以日均温21时千粒重最高。因此把这两个温度指标常年出现的日期定为当地的最佳抽穗结实期。最佳的抽穗期在淮北为8月下旬,苏中为8月底9月初,苏南为9月上旬。,籼稻的适宜气温指标值比粳稻要高2左右。籼稻的最佳抽穗期在淮北为8月上中旬,苏中为8月中下旬,苏南为8月下旬。不遵循最佳抽穗结实期原理过早播种移栽的,会造成高温不孕(粳稻)严重减产,并影响品质;过迟也会严重减产。依此决定适宜播期。,根据品种播种至最佳抽穗期的天数,确定适宜播期。农垦大麦都

10、在5月下旬成熟、小麦在6月上中旬成熟,水稻可以在6月上中旬栽插。机插小苗的移栽叶龄为3叶1心,因此采用早熟晚粳、中熟晚粳宜在5月中下旬及6月初左右播种。,2、培育壮秧壮秧是高产的基础(早发、足穗、大穗)。严格秧龄。播后1520天,4叶露尖是为最佳移栽秧龄。严格控制播量。粳稻每盘播量控制干谷100克左右为宜。注意适度培肥,重视壮秧剂的施用。,3、基本苗的定量,确定基本苗是建立优质高产群体的起点。但基本苗一向被认为是难以合理定量的,大都以经验来确定,故生产上普遍存在过多或不足的问题。ES移栽(SN)至N-n(或N-n+1)叶龄期以前植株有效分蘖叶龄数及其分蘖发生率(r)。,基本苗的定量公式:,小苗

11、和直播:上述公式y、N、n、SN、c均为已知数,BN值为移栽至始蘖的间隔叶龄值,变化也不大,仅r(分蘖发生率)和a值需在当地调查测定。,公式综合考虑了品种(Y,N,n),秧龄(SN),秧苗素质(r)和肥水条件(a)等因素,能够准确计算本田期的单株成穗数,确定合理基本苗,克服了基本苗过多、过少的生产实际问题。 经公式计算的基本苗,茎蘖动态合理,恰好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够苗,使得基本苗实现了在科学依据基础上的精确定量。经生产应用验证,公式的适应性很广。,机插小苗 4叶期移栽的bn值为2;5个以上伸长节间品种的a值为1;本田期有效分蘖叶位一般可达5个左右,分蘖发生率r,在播种量适宜,秧龄适当

12、(1820天)的情况下,可以达到7080%。如,2006年扬州大学在姜堰进行的武粳15机插试验,N为17,n为6.5,SN为4,bn=2,a=1,r=0.7,适宜穗数为22万左右则: X=22/1+(176.5421)C0.7=22/1+(3.5)C0.7=22/1+(3+5)/20.7=22/(1+40.7)=5.80万株/亩(行穴距94,每亩1.7万穴,每穴34苗),4、精确施肥,土壤有机质是各种营养元素的重要供给源,其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的重要量度。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不但提供水稻所需的部分养分,而且能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改良土壤结构,使水稻高产稳产;长期单施化肥,土壤板

13、结,土壤养分水平不稳定,不利水稻稳定高产。高产实践表明,采用有机肥20%-30%、化肥70%-80%的有、无机肥比例,可使土壤有一个良好的养分供应系统,利于高产。同时,坚持前茬麦(油)或稻秸秆全量还田是地力持续增长的重要措施,高产栽培体系中必须坚持实施好这一环节。,(1)有机肥与无机肥兼用,有机肥的用量占总氮量的20%30%,(2)氮磷钾硅平衡施用,水稻优质高产需要各种养分元素,养分的短缺和过量均是不利的。各种必需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平衡和某一种水稻必需元素的数量充足同样重要,养分平衡是保持水稻高产优质的重要基础。氮、磷、钾、硅是水稻营养的四大要素,它们在水稻体内的作用并非独立的,而是通过有机物

14、的形成与转化得到相互联系。只有当大量元素供给已经满足,产量和品质才能提高到高水平上。由此可见,应因土确定高产的N、P、K、Si 施用配比。,(3)关于精确施氮, 水稻施氮量的确定采用Stanford差值法设计高产总用N量利于施肥精确化。实践中用该公式计算总用氮量是否准确,关键在于公式中目标产量的需氮量、土壤的供氮量及肥料当季利用率三个参数的合理取值。,A.目标产量需氮量的确定目标产量需氮量目标产量目标产量下的每100公斤稻谷需氮量,100 kg稻谷需氮量与产量的关系,综合本课题多年高产试验结果,江苏亩产700-750公斤水平下每百公斤稻谷需氮量单季粳稻为2.1,中籼稻为1.9。即中籼亩产700

15、-750公斤的每亩需氮量为13.3-14.25公斤、亩产700-750公斤单季粳稻为14.7-15.75公斤(表19)。,表19 江苏主推品种不同产量水平百公斤籽粒需氮量,B. 土壤供氮量的确定地区、土类和地力不同,土壤的综合供氮量(包括灌溉水,降雨的氮及生物固氮的氮)不同。,基础产量与100 kg稻谷需氮量,多点试验表明,不同地力等级(基础产量)下每100公斤籽粒吸N量与土壤供氮量见表21。,C.氮素当季利用率的确定通过产量与氮素利用率关系的分析表明(图7),大致40%的氮素当季利用率是夺取高产的临界指标值。根据众多700公斤高产田的氮素利用率(38%-45.7%)的平均值为42.5%,故可

16、用42.5%作为计算时的参数值(最低为40%)。,图7 江苏单季粳稻氮素当季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根据上述三个参数的实用求取法,以某一块田基础地力产量420公斤为例,相应的百公斤籽粒需N量为1.7kg,即算出土壤供N量为7.2公斤/亩;若亩产700公斤,需N量为14.7公斤/亩;若以N肥利用率40%计算,则求出总施N量为18.7公斤/亩。总施N量=(72.1-7.2)/0.4=7.5/0.4=18.7(公斤/亩),氮肥的合理运筹A、在三个参数求取以后,就可以具体计算高产田的施氮总量。并按照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确定基蘖肥与穗肥的具体数量。,8:2 7:3 6:4 5:5 4:6 3:7 2:8,8:2 7:3 6:4 5:5 4:6 3:7 2:8,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与产量关系,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与氮肥利用率关系,小苗移栽(5叶以下)以6:4为宜;中苗(6叶左右)以5.5:4.5(或5:5)为宜大苗(7叶以上)以4.5:5.5(或4:6)为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