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北京市通州初一下期中试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082722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 年北京市通州初一下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 年北京市通州初一下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 年北京市通州初一下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 年北京市通州初一下期中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 年北京市通州初一下期中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 年北京市通州初一下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 年北京市通州初一下期中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7 通州初一语文期中学业水平质量检测2017 年 5 月一、积累与运用(共 35 分)(一)优秀诗文(23 分)阅读下面诗文,完成 17 题。 (17 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1 分)2.下面选项中,对诗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枯藤” “老树”是具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

2、寞、悲凉的感觉。B.“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D.“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地将士们的思乡之情。3.对下面汉字书写的笔顺和笔画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藤”字一共有十八画,第八画是“丶” 。B.“夕”字一共有三画,第二笔是“”C.“长”字一共四画。第三笔是“ ”D.“万”字一共有四画,第二笔是“丿”4.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向是() (2 分)A.断肠人/在天涯B.羌管/悠悠/霜满/地C.路转/溪桥/忽现D.兴尽/晚/回舟5.有人说“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

3、与天净沙秋思整体氛围不符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内容说一说。 (4 分)答:_6.两首诗文中作者通过特定景物表达情感,请分析它们在表达主旨上有什么不同?(3分)答:2_7.请把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话,扩写成一段不少于 30 字的文字。 (3 分)答:_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89 题。 (6 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审议过程中,评审机构向出席会议的 600 多名代表阐述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内容,中国参与此次评审的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处长张玲在大会现场致感谢词。她表示,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

4、,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尊重自然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8.下面这首二十四节气歌中的“雨” “露” “霜” “雪”等词语会让你想到哪些古诗?请你人以写出两句诗。 (2 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答:_9.古代诗人常常把“二十四节气”前后的自然景色融入是此种。请结合下列某一诗句,理解材料中画线句的含义。 (4 分)(1)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宋欧阳修采桑子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答:_(二)经典名著(12 分)阅读下面连环画,完成 1

5、0-12 题。连环画(一)3连环画(二)10.任选一题,依据连环画内容回答问题。 (4 分)(1)阅读连环画(一) ,完成下面各题。布鞋第 3 幅画面内容。 (2 分)写出一个关羽 7 报答曹操的故事。 (2 分) (10 字以内)答:_(2)阅读连环画(二) ,完成下面各题。用 7 个字概括故事情节。 (2 分)请你在概括一个水浒传中惩强济贫的故事。 (2 分)答:_二、阅读与鉴赏(25 分)(一)文言文阅读(12 分)阅读木兰诗 ,完成 13-16 题。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

6、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 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B. 可汗大点兵 留取丹心照汗青C. 感时花溅泪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 出郭相扶将 将,佳节遇端阳14.翻译句子(4 分)(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翻译:_(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_15. 木兰诗 中运用了互文修辞手法,请从文中找处一处运用互文的句子,说说他们的作用。 (3 分)答:_16. 河南虞城有一座木兰祠,木兰祠,又名孝烈将军祠,一千多年来,每逢木兰的生日旧历四月初八,当地都要组织祭祀活动。虞城某文化公司计划出品一张木兰的任务宣传

8、画,张贴在木兰祠堂,以弘扬木兰精神。假如你是人物宣传画的设计者,请结合木兰诗具体语句说说你的设计思路。 (3 分)答:_(二)文学作品阅读(13 分)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完成 17-20 题。【材料一】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复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5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

9、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 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 ,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

10、热血犹殷红我父亲诞生于 1896 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材料二】“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1958 年,邓稼先走进了筹建中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那时,所谓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还只是一片庄稼地。而科技人员呢,也寥寥无几。他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不得不从头做起。报到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换上工作服当小工,同建筑工人一起砍高粱、挖土、推车、和泥、盖房子。在这以前,聂荣臻元帅曾代表中国政府到苏联签订过国防新技术协定。根据协定,苏联答应给中国提供一个原子弹教学模型。为陈列这个模型,邓稼先他们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但派人到车站接了几次都未见到模型的踪影。一天,当时的二机部副部长

11、刘杰把邓稼先找去说:“你要有思想准备,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要自己干了。 ”不久,协议被对方撕毁,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了。“研制战略核武器,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所在,现在我们只能靠自己了!”邓稼先对年轻的大学生们说。他还这样鼓励周围的年轻人:“干我们这个工作,就是要甘心当无名英雄:一没有名,二没有利,还要吃苦;做出的科学成果又不许发表论文。 ”6如果把原子弹比作一条龙,那么,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的先进工作就是“龙头” 。这件先行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原子弹各种工程设计的成败。有史以来,中国人谁也没有造过原子弹,也就无所谓有什么权威。在国外资料严密封锁的情况下,邓稼先边读书,边讲授。年轻人叫他邓老师,他说

12、:“你们甭叫我邓老师,咱们一块干吧!”有时,他备课备到凌晨四点多,在办公室里睡两三个小时,天亮了继续工作。在那些日子里,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走在路上还想着原子弹,有一次竟连人带车掉到沟里。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 1959 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在爆炸力学、中子输运、核反应、中子物理、高温高压下物质的性质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上,他们把各种数据都搞得扎扎实实,哪怕是其中一个细小的疑点也不放过。当时,我国还没有大型电子计算机。有一次,为了把一个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他带领十几个年轻人三班倒,用四台手摇计算机日夜连轴转地算了九。这样细致地做了以后,他们还不放心,又请理论

13、物理学家周光召等人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估计,结果证明邓稼先等人算得的数据是正确可靠的。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下午三时,蓦地一声巨响,浩瀚的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邓稼先激动的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一件难度更大的工作又落在了他和其他科技人员的肩上研制氢弹。 又是一件需要付出艰巨劳动的工作。他作为组织研制氢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尤其是担任了核武器研究设计院院长,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但经过三年左右的努力,1967 年 6 月 17 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又一次震撼了世界。 在艰苦困难的

14、条件下,中国人要想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掌握这些技术,除了党和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外,邓稼先等人作为直接参加研制工作的科学家,付出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他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邓稼先的同伴们这样说他们说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试验的成功,都是和邓稼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在特种材料加工的车间里,在爆轰物理实验场和风雪弥漫的荒原上,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个岗位的工作最危险就出现在哪里。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他东奔西走,风餐露宿,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十年的时光。失败的风险,成功的快乐,大戈壁的风刀霜剑,染白了他的鬓发,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谁能想到,在一次巨大的成功之后,他竟险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