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燕)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启示及思考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5081943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湘燕)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启示及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黄湘燕)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启示及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黄湘燕)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启示及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黄湘燕)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启示及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黄湘燕)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启示及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湘燕)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启示及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湘燕)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启示及思考(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黄湘燕,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启示及思考,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的南端,是一个小小的岛国,由58个小岛组成,主岛长41.8公里,宽22.9公里,全国面积700多平方公里,人口460多万,其中360万为公民和永久居民。,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启示及思考,一、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二、新加坡产业升级的经验教训三、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启示思考,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启示及思考,一、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二、新加坡产业升级的经验教训三、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启示思考,一、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新加坡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1965年成为独立国家,经过多年努力,从一个建国初期人均GDP不足320美元的经济极不

2、发达的小国,发展成为一个人均GDP30000多美元的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新加坡拥有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硬盘生产国;世界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基地;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亚洲第二大金融中心;成为发展中国家仿效的典范。 发达国家花了一、两百年时间实现的产业升级,新加坡只用了短短的40多年就完成了,新加坡创造了经济奇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1950s,1960s,1970s,1980s,1990s,2000s,转口贸易,劳动密集,技能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 主要发展转口贸易,新加坡是一个国土狭小的岛国,没有资源。

3、在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土,怎样发展经济呢? 新加坡有一个良好环境的天然港口,又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于是发展转口贸易。 新加坡政府颁发了新兴工业法案,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民族工业;同时实行进口配额制度,保护新兴工业。 奠定了新加坡在世界港口贸易的重要地位。新加坡是世界上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港口。,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 发展劳动(低技能)密集型的产业,新加坡独立后,经济结构畸形,种族矛盾复杂,社会政治动荡,失业率高达14%。 政府及时调整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提出出口导向型战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是设立贸工部,成立了经济发展局等机构,面向欧美国家强力招商引资;二是取消出口配额,

4、对出口厂商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三是通过财政和中央公积金等措施,对缺乏资金和技术的企业予以支持。 有效的产业政策,促进了大批的服装、纺织、玩具、木器等产业的进入。,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 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由于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涌入,大大缓解了失业问题,失业率下降到4%。 政府及时调整产业政策,鼓励发展高技能密集型产业,淘汰低技能密集型产业。一是通过工资政策引导产业升级,用提高工资成本的方法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实行投资和税收政策引导投资方向,扶持高技能密集型企业;三是强化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一批电脑及附件制造业的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相继落户新加坡,建立起了精密

5、仪器、机械工程和医药工业,高技能密集型产业获得迅速发展。,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 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70代年以来,虽然吸引了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但仍然还只是跨国公司总部经济链条中的生产加工基地。 到了80年代,新加坡政府把制造业与服务业确定为经济增长的两个引擎。 鼓励跨国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从“制造基地”发展到“总部基地”。把新加坡发展成为具备“全商务”能力的全球化城市。 日本跨国纷纷在新加坡设立营运总部,如夏普、三洋、富士、美乐达等。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工业得到进一步鼓励,如集成电路制造、计算机、工业电子设备和特殊化学产品等。,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

6、代, 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经济步入了成熟阶段,增长速度放慢。政府提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强调技术与知识含量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是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投入60亿元实施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计划;二是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计划,通过鼓励产业集群的竞争,形成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时期的最大的动作是,推广“新加坡一号计划”填造裕廊岛工程。,裕廊岛 “物以类聚”,政府规划投资,把位于新加坡西南海滨的裕廊七个小群岛通过填海连结起来,整合成一个化工基地。政府提供公共基础设施,降低了各种费用和成本,提高了聚集效益和外部效益。 经济发展局负责整体招商引资,以引入大型跨国公司企业

7、为突破口,带动相关行业和其他产业跟进,形成煤油、石油化工、特殊化工液体等产业集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目前,裕廊岛上的垂直集成化工综合区已成为世界级规模的石油和化工生产基地,新加坡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目前有88家世界领先的石油化工企业进驻裕廊岛,壳牌、埃克森美孚、杜邦、三井化学、帝人公司等跨国公司。,Jurong Island,第六阶段:1998年之后, 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加坡在反思亚洲金融风暴和经济衰退后,政府希望借着产业前沿的拓展,产业技术与人力资源的提升,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等,来带动企业投入知识取向的研发、创新等活动,以此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是加

8、强对生物医学、信息产业等世界级科学工程的基础研究;二是设立全国科学奖学金,吸引年轻人从事科研工作;三是政府投入巨资,建设新加坡科技研究中心纬壹科技城。在政府的倡导下,以信息产业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工业迅速发展。 以往的增长,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跨国公司的投资。未来的经济增长,取决于知识、价值创造、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这些最终取决于全新的人力资源。政府决定发展创意产业,推出文化发展战略。,二、新加坡产业升级的经验教训,1、制定产业政策合理引导。2、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3、建立工业园区提供载体。4、重视教育培训科技人才。5、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条件。,1、制定产业政策合理引导,危机意识!,

9、居安思危,戒奢以俭,1、制定产业政策合理引导,在新加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过程中,产业政策起着主导作用,政府灵活运用经济政策,提供投资贷款、财政资助,调整税收,土地租金优惠。 实行“新兴工业地位”政策,凡是获得了新兴工业地位的企业就可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政府针对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 经济发展局出台技术培训基金政策:要求雇主必须为低工资收入的工人上缴相等于1%工资数额的基金,政府可用这笔基金支付相关的训练费用,迫使企业使用高技能人才,促使产业升级。,2、扩大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在1961年新加坡就成立了经济发展局,在明晰的经济战略指导下,该局将最大的精力用在招商引资上。,善于

10、学习、乐于奉献; 潜心研究,抓住机会; 找准目标,锲而不舍; 创造条件,服务高效。,3、建立工业园区提供载体,新加坡推动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就是园区体制。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工业园区的国家之一, 如裕廊工业园区,已在世界上久负盛名。,一是单一层次体制,与政府相关的交易成本低, 机构之间的协作简易、信息流动极大地简化了。 二是园区的开发者拥有专营权,自主程度很高。,4、重视教育培训科技人才,一方面,建立全国技能鉴定制度、扩大技能提升计划,鼓励和资助劳工的职业再培训。 另一方面,新加坡在人才引进上不分国籍,唯才是用,并与跨国公司合作培训人才。,新加坡政府分别与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企业建立联

11、合培训机构,成立了德新学院、法新学院、日新学院等培训机构。,“除了人,什么资源都没有”。 “吸引头脑比吸引外资更重要”。,5、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和条件,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吸引外资,一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一流的服务。,二是通过设立中央公积金来调节经济。,三是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高效廉洁的政府,精 英 政 治,高 薪 养 廉,反腐倡廉法规,高效廉洁机构,节约了投资者运营成本,新加坡产业升级的教训,新加坡过于强调科技的实用性,较少投资于基础研究,产业升级过程中缺乏本国原创性的研究和创新。 在研发方面基本都是依靠政府力量,私人资本对研发的投资所占比重较小。,80年的经济衰退 工资上升过快 公

12、积金率交纳过大 基础产品定价过高 新元强劲,三、新加坡产业升级的启示及思考,1、政府积极引导与市场机制调节结合起来。2、瞄准世界前沿与当地优势产业结合起来。3、自然资源优势与人力资源优势结合起来。4、招商引资与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结合起来。5、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1、政府积极引导与 市场机制调节结合起来,政 府 主 导 作 用 法定机构和政联公司,经济欠发达地区 产业升级中, 政府的作用 无疑十分关键。 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 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引导私人资本的投资。 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 淘汰一些低水平 重复建设的产业。,2、瞄准世界前沿与 当地优势产业结合起来,“

13、新加坡资源无限”、“环球城市”等理念。 不断瞄准世界新兴产业,进行“招商选资”。,瞄准世界经济科技前沿,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加快开发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争取新上一批对全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突破性作用的技术改造项目。,立足湖南省情,发展有湖南特色的产业、品牌,形成产品、产业优势,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在竞争中提升湖南经济实力。湖南产业升级的发展定位,关键是要突出比较优势。,3、自然资源优势与 人力资源优势结合起来,从自然资源看,我省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旅游资源也独具特色;农业生产条件比较优越;矿产资源分布面广,储量丰富,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 要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必须营造

14、产业和企业聚集的良好环境,培育资金、技术、人才与科技成果聚集的“洼地”,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奠定基础。,我省人口数量较多,劳动力占的比重较大,有人力资源优势,特别是有些专业学科领域已形成人才优势。作为欠发达的内陆省份,在“资本”相对稀缺、财力有限下,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尤为重要。 湖南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要推动文化产业为主体的创意产业发展。,4、国外招商引资与 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推动产业升级和快速发展,从国外招商引资的必要的。把国外知名企业引进来,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高新技术,培育若干具有知名品牌的大企业集团,带动与之协作配套

15、的中小企业发展,共同开发湖南的旅游、优质农产品、矿产、水能等资源,发展湖南优势资源的主导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湖南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但从目前区位优势来看,湖南融入泛珠三角,建成沿海尤其是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 具有地缘优势;基础设施较齐全;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营商成本较低;与粤港澳具有对接的共同意望。抓住珠三角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推动湖南经济与珠三角经济的对接。同时,借助珠三角与境外经济联系密切的优势,拓宽招商引资领域,积极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技术、人才。,5、促进产业发展与 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新加坡国土狭小,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经济发展受限。 但新加坡并不因此而

16、放弃发展,而是在发展中,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产业发展不但没有污染环境,反而因经济发展积累的大量资金用于环境建设与环境保护。 既拥有世界第三大炼油基地等一大批重化工项目,又成为举世公认的“花园城市”国家,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全局,抓住“两型社会”建设这个契机,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逐步对产业结构进行提升。 在加快发展过程中,应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为突破口,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合理开发和使用资源,保护和治理环境,尽可能减少资源密集型、物耗过高型产业的比重,尽可能不再新增高物耗产业的项目投资,不断优化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努力跨越资源性产业“陷阱”,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谢谢大家!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